题记:
88岁的张肇基先生,给我发来一个「号外」,是关于博雅明悦学校的,刚好我前几天的朋友圈,转发了博雅明悦学校谢康校长的视频号。
号外: 北京市博雅明悦学校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数学竞赛”,参赛者是入学不到两个月的一年级小朋友。
一年级小朋友们在杨文静老师组织领导下,于10月25日举行一次新型的数学竞赛的活动!
新型的“数学竞赛”
大家熟悉的数学竞赛通常是少数尖子生参与的,而博雅明悦学校的竞赛则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竞赛多为个人背靠背的比拼,过程较为沉闷,只有在结果揭晓后少数优胜者感到激动,而博雅明悦的竞赛是面对面的互动比拼,过程充满了欢乐。传统竞赛仅少数学生获荣誉,而博雅明悦的竞赛让更多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接受失败的历练,这种竞赛不仅考验个人能力,也重视团队合作。
两种竞赛的目标截然不同:传统竞赛意在选拔尖子生,为单位、国家争取荣誉;而明悦的竞赛旨在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两者究竟孰优孰劣,值得深思。
明悦学校计划在下学期举办规模更大的数学竞赛,届时欢迎社会贤达莅临指导。
事件起因:启发于“低年级国家课程游戏化”政策
明悦学校的创新启发来源于国家推出的“低年级国家课程游戏化”政策。这一政策启示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游戏化”来改革小学教育?自2022年春季起,明悦学校便开始尝试将教学活动“游戏化”。到2024年秋季,在杨文静老师的主持下,“一年级数学课程游戏化”实验正式启动。
在“游戏化”探索中,学校创造了多种活动形式,其中加减游戏对抗赛是一项集体性数学竞赛。这场竞赛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习,第二阶段为比赛,第三阶段是10月25日的全体一年级加减游戏公开赛,公开赛上通过多层次比拼决出胜负。
竞赛的胜负关键
竞赛胜负取决于两点:1. 口算的熟练程度;2. 策略的运用。(小学数学教材通常到四年级才涉及策略的运用。)
竞赛中的故事
杨老师在总结报告中提到了一些竞赛中的趣事,让我们一窥这场数学竞赛如何影响孩子们的成长。
故事一
W同学聪明又对游戏充满兴趣,但每次输了游戏,他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在对抗赛中,发现自己分数比别人低,他就会放弃比赛,导致小组比赛无法继续。因此,尽管W同学想和C同学组队,但C同学犹豫地说:“我想好好比赛,还想赢,可他老是中途放弃。”W同学意识到问题后主动认错,最终与C同学组队。虽然比赛中仍有几次失败,但他都坚持了下来,最终两人赢得了冠军。
故事二
J同学性格较为强势,分到哪个小组都容易和组员发生摩擦,因此没有人愿意和她组队。老师不得不安排另一位有组队困难的G同学与她配对,然而合作时仍然摩擦不断。老师耐心地引导J同学:“如果没有G同学,你就没有队友了,是不是该珍惜这唯一的伙伴?”在决赛当天,J同学竟亲切地鼓励G同学:“我相信你一定行,加油!”老师听了深受触动,G同学也在伙伴的鼓励下,计算速度和准确度明显提高。
故事三
L同学经常拒绝参与游戏。起初老师以为他不喜欢游戏,但后来发现他在家里玩得非常投入。有一次,他兴致勃勃地向老师讲述自己教姐姐和爸爸玩游戏的细节。原来,他不喜欢的不是游戏,而是害怕竞争。一次活动中,担任组长的Z同学耐心地帮助他,L同学逐渐建立了信心。决赛当天,伙伴对他说:“今天我们好好打好吗?”L同学点头如小鸡啄米,最后他们一起赢得了亚军。
故事四
M同学较为特殊,课堂上经常无法集中注意力,与同学缺少交流,偶尔参与时也多为捣乱。在决赛时,他依旧沉迷于刚抓到的小虫子上。幸好G同学担任该组裁判,有极强的耐心和责任心,协助M同学完成力所能及的部分,保证了小组比赛的正常进行。
“游戏化”的优势
改变了孩子的成长方式
从以上故事可以看出,游戏化帮助孩子们逐渐克服了各自的弱点。游戏化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进行,部分学生在活动中担任骨干角色,提升了自信,也锻炼了合作能力。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教材要求开始学习加减法时,杨老师已通过数感游戏对学生进行数感训练。加减游戏带入课堂后,学生迅速进入12以内加减法训练,而教材仍停留在10以内。这样的安排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还为拼板游戏等活动腾出了时间。教师不再是知识灌输者
杨老师通过数形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区别,之后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口算。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灌输者变为观察者、研究者,逐步推动学生发展。面对特殊学生,教师需运用智慧应对问题,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成长。
对“游戏化”艰巨性的认识
实现任何行业的“游戏化”都是一项颠覆性变革,旧方法必然被取代。既然国家提出低年级课程游戏化,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改变。然而在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往往比经济领域更为艰难。经济改革可以通过投资、技术和制度实施来衡量效果,而教育改革的成效则难以量化。
在应试教育环境下,许多教育者嘴上说得动听,心中却关注分数。即便有教师想进行有意义的实验研究,遇到保守校长也会受到阻碍。杨老师遇到了开明校长,得以在博雅明悦学校大胆探索。她的探索需要闯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必然经历挫折,但她依然没有退缩,如今已初见成效。作为过来人,我赠她一句话以表鼓励:“岗位虽平凡,匠心自峥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