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夯实校园数字化建设基础,拓展丰富应用场景,扩大优质资源供给,提升数字化工作成效,将数字化转型融入管理、教学、服务等各个环节。12月5日,在润德楼320会议室召开了第六场高质量发展“强基培优”行动计划数字化转型工程调度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薛卫星,副院长马旭屹、金耀东,系部负责人、专家组成员等24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双高办副主任石爱勤主持。
数字化转型工程负责人许先锋围绕数字底座建设、数字平台融合、数字素养提升三项行动展开了汇报。2024年绩效考核点共16个,现已完成11个,完成率为68.8%。图书传媒信息中心立足学生需求,拓展业务办理,搭建了大学生在线服务中心,实现了“数据多跑路、学生少跑路”的预期目标;开展“六个一”读书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阅读和学习体验,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宣传渗透、专题培训、平台搭建、大赛提能等多种途径为教师提供资源,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与会人员与专家组认为数字化转型工程在保运转、保安全、促应用上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大家普遍感受到了业务流程的优化及工作效能的提升。同时,就数字化转型工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一是摸清底数,统筹资源。全面深入调研各系部现有资源,科学统筹整合,优化管理配置,丰富应用场景,确保资源高效利用与共享。二是搭建平台,组织大赛。积极组织国家、省市各类信息素养赛事活动,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应用能力,营造良好的数字化学习氛围。三是精准画像,健全“两个中心”。提供多维度数据分析,赋能教师评价与考核;整合业务资源、优化办事流程,增强师生服务效能,助力师生成长。
金耀东副院长提出,数字化转型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一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要牵好头,抓好总,做好顶层方案设计,争取专项资金,全面高效推进工程建设。二要院系联合,提高成效。加强院系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共同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新方法,提高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成效。三要紧扣重点,打造样板。围绕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管理流程的优化、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等重点工作,聚力突破,提高经验成果凝练能力,打造典型案例,示范推广。
· 马旭屹副院长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校园建设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一要强化分析,用好数据红利。通过数据分析,实现对学生、教师、课程资源等关键信息的全面、精准掌握,为学校发展决策提供依据,为全面提升管理质量、教育教学改革增值赋能。二要拓宽维度,力促学生高质量就业。基于学生个性化分析报告,保持数据的鲜活性,根据学生的职业倾向、技能优势和发展潜力,强化服务与跟踪,搭建信息反馈机制,帮助学生不断成长进步。三要健全机制,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完善信息管理体系,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回应师生关切,有效预防和化解网络舆情风险,构建更加智能化、开放化、安全化的校园环境。
薛卫星院长对数字化转型工程团队辛苦的付出和认真的工作态度给予了高度认可。他强调,一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协调发展。以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为标准,科学统筹,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与短期实施计划,遵循“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各项建设任务,确保每一步都扎实有效。二要明确责任担当,增强服务意识。图书传媒信息中心应充分发挥其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牵总作用,确保技术支持、运营维护的高效运行,同时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三要消除信息孤岛,打破信息壁垒。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应用系统数据的交换共享、业务互联互通。教学资源平台的高效整合,做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开放,实现数字化赋能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供稿:双高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