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特别喜欢总结「○○離れ」的说法,也就是「远离××」。
这种远离有的是主动的,比如年轻人都不怎么喜欢抽烟喝酒了,就有了「远离烟草/酒精」的新时尚;还有一种是随着时代变迁自然而然消亡的习惯,比如「远离电视」的现象。
在京都,愈演愈烈的过度观光,如今正演变为民生问题,在日本人中掀起「远离京都」的负面风潮。如果您正计划投资京都,建议能够做出综合的考量,尤其是要进行实地考察。
过度观光成全球性问题
京都市观光协会4月的调研显示,京都市内主要110处住宿设施的外国人入住率比上月增长20.3%,为68万房晚;与此同时,日本人入住率为29万房晚,比上月减少25.7%。
外国人游客首次占比超过70%,为2014年以来最高。
欧美的复活节假期,伊斯兰圈的禁食结束等因素重叠,外国人游客数明显增加。日本人则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住宿需求减少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清水寺、锦市场、岚山、四条河原町、JR京都站等重点观光区域,游客始终处在超负荷的边缘,严重挤压本地人乘车、购物、用餐等生活空间。
人们开始用Over Tourism、观光公害、地狱化等词汇来形容这座城市,对于本地住民来说,京都的美可能正在成为一种负担。
市内拥挤混乱
噪音
垃圾问题
物价上涨
市中心居住环境恶化
伦理道德观低下
不动产价格过高
其他...
面对上述种种影响,京都并不是「一个人」,更不是「第一个人」。
比如在上世纪,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也在举办奥运会后也发生了过度观光的问题。对此,巴塞罗那市政府出台以下措施,以维护整座城市的稳定。
市中心禁止新设与观光有关的设施
中止酒店建设项目
导入新税制「过度观光税」
巴塞罗那的旅游收入占西班牙GDP的14%,向城市提供12万的工作岗位。在外人眼里,这种对抗性的措施注定是要影响本地经济的,可以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双刃剑。
但是,任何人都懂得一个道理——一座城市之所以能够作为观光城市长久地存在,是因为有人在这里生活。如果将本地人挤跑了,空留一排酒店,又有什么意义呢?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过度观光问题上,也因地制宜提出有效的措施。比如某些地段限制向游客提供airbnb等短租房屋,禁止游轮停靠在阿姆斯特丹的中央码头等,尽力疏散游客到周边其他知名度不高的度假城市等。
观光城市的可持续政策,始终在时代中翻滚,弃之可惜,捧在手里又怕化了。
高级酒店暴增,人口减少
2016年,加拿大巨头四季酒店在东山区打造四季酒店京都,最高级房间达到120万日元/房晚,成为京都高级酒店的先驱。
六善京都今年4月末也在东山区开业,酒店内使用大量木材,还设计了鸟兽戏画主题的装饰,极尽日本风情。客室共有80间,最高级的房间约240平方米,价格大约在200万日元/房晚,非普通游客所能企及。
此外,希尔顿、悦榕庄(下图)、励骏、香格里拉等数得出名的高端酒店,也将于今年起陆续在京都开设新酒店。
这些高端酒店品牌齐聚京都,源于疫情前京都酒店设施严重不足的市场情况——客房数不足1万间,即使想住也住不下——当时的京都市长如是说,并提出了扩充、吸引住宿设施入驻的政策。2017年,又在原本限制建造酒店的居住专用地区开辟了特别批准通道,以吸引优质酒店资源。
这一政策的放开,使得京都市在2016年度增加550个住宿设施,约2.8万房间;2022年度增加到650个住宿设施,约4.3万房间。2023年度,京都开始迎来过度观光大混乱。
游客增长的另一面,是京都市常住人口的急剧减少,公寓和写字楼用地萎缩,以及地价高腾。
截至今年5月1日,京都市推算人口为144万人,与2019年以前保持的146~147万人相比减少异常显著,人口减少率位居日本第一。
市中心能够用于建造公寓和办公室的土地却不断涨价。国土交通省公示价格显示,截至2022年,京都市的平均地价在10年之中增长66%,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8%,市中心新建的公寓售价动辄超过亿元,并曾出现过鸭川7亿日元公寓即日完售的疯狂场景。
日积月累,年轻人变得不再想去京都就职,在京都市内工作的人,也越来越难找到接近工作场所的住宿,干脆迁到京都之外。
近几年,媒体可以说毫不在乎京都的颜面,夸足了大津。据说,滋贺县大津市的新房样板间特别受京都人、特别是育儿家庭的欢迎。从大津站乘坐东海道 · 山阳本线只需10分钟即可抵达京都站,房价却能够减少一半。
然而,当京都市民们议论着正是疯狂开业的酒店导致了人口减少时,京都市人口战略室的工作人员对此持坚决否定态度。
通观巴塞罗那、威尼斯等观光城市的发展,或许市政府也觉得部分市民被赶走是观光城市的宿命吧。掌控着京都超过10%财政收入的观光产业,已没有回头路可言。
财政恶性循环的京都之路
财政方面,以市营巴士·地下铁事业最为严峻,表现为连年递减→涨票价→使用者再减少→收入继续递减→挖出遗迹建设延期……总之,已是彻底进入恶性循环。
话说回人口减少的原因,笔者认为2007年出台的『新景观政策』可能关系更大。当时,京都市为了保护京町家排列的街道景观而出台这一新规,严格限制公寓楼的高度(最高只能10层/约31米),直接导致京都的住宅供给严重不足,价格上涨。
但好在,如今在JR京都站以南和山科站附近,正逐渐放宽建筑高度和容积率的限制。以客流疏散为主要目的的京都站大规模再开发也于今年开始,预计2031年全部竣工。
笔者去京都次数不多,对京都的真实情况了解不足,但是基于生长于北京的经验,相信京都并没有因为过度观光彻底失去文化底蕴和生活感,问题在于缺乏疏解和调控的手段和多元产业的支撑,市中心不少地区可能首当其冲产生更大的变化。
京都正站在史上最难选择的十字路口徘徊。它承载着历史,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发展和人心向上,起到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日本愈演愈烈的抢人大战之中,一旦失去年轻人和育儿家庭的支持,将是非常致命的。作为投资者,更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加以分析和抉择,切莫盲目跟风。
咨询日本房源 请添加文末二维码
- END -
详询东京·大阪房源
请添加图中二维码
联系方式
视频号:@日本不动产联盟
微信:jm0916817
小红书:东瀛丨新青年运营(@jm0916817_)
更多内容
日本投资:日本新设金融特区被评走中国老路,英语太差成最大壁垒
买新不如买二手自己装修?东京23区新筑公寓冲破1亿円大关,警惕隐性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