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心赋能 重新出发
学期过半,期中考试已经落下帷幕。然而,考试结束并不意味着心理压力的自然消失。相反,随着考试成绩的出炉,考后的情绪体验或许更加五味杂陈。作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绪有收获的喜悦、对粗心的懊悔、对准备不足的内疚、对努力过却期望落空的失落、对未来的担忧和迷茫……作为家长和老师,可能也会出现一些情绪波动,这种情绪和态度又会影响到孩子。如何调整心态、积极应对考后的情绪波动?这份心理调适指南敬请查收!
学生篇——自我赋能,I can do it!
1.接纳情绪,安抚自己。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取得好的成绩。考前用心准备、考场上奋笔疾书,这些努力都会让我们对考试成绩抱有较高期待。如果成绩不太理想,就会出现心理落差和挫败感。别害怕,面临挫折和困境时,有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我们要接纳这些情绪,允许自己在这种负面情绪里停驻一段时间,而不是与之对抗(比如试图压抑、否认或消除它),反而会更快地走出来。
2.合理宣泄,缓解压力。
每种情绪都有积极意义,给自己时间和空间,与它们好好相处,尝试用合理的方法将它们宣泄出来。你可以到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几嗓子,到操场上打篮球、踢足球……都会起到放松的效果;也可以记录考试后的所思所想作为成长的见证,帮助自己理清思路,认真总结考试失败的原因;还可以安静地坐下来好好感受一下有情绪的自己,尝试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和真实状态与他人分享,缓解压力。
3.合理归因,制定计划。
心理学家把成败的原因分为能力、努力、身心状况等内部归因和运气、任务难度、外界环境等外部归因。要学会合理归因,多进行内部归因,不埋怨外界,也不一味自责。取得不错成绩的同学要保持平常心,继续前进。考试失利的同学要给自己一点时间处理情绪,接受失败,平静下来了,再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努力程度和心理因素方面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可行的计划,安排好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满怀自信再出发。
4.善用资源,学会求助。
这段时间要多关注自己的内心变化,如果以上建议都无法帮助你缓解问题,可以求助于同学、老师或家长,也可以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也要关注周围的同学,如果发现有同学情绪不稳,要及时给予帮助;若是自己无法解决,要及时反馈给老师。
家长篇——理解 尊重 助力
1.接纳情绪、合理宣泄。
当孩子的考试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时,我们也许会感到失望甚至难过。请给自己一些时间与空间,尝试合适、安全地将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呼吸放松、运动锻炼、吃美食、散步等都是不错的方法。等自己平静下来,再与孩子一起面对这次考试的结果。
2.理性看待,合理归因。
成绩不是衡量孩子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只是检验孩子某一阶段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依据。成绩出来之后,要引导孩子对成绩多进行纵向比较,和过去的自己比,这样才能拿更好地看出成绩变化,掌握孩子的阶段学习情况。即使某门学科成绩不理想,也不代表孩子能力低下,只能说明孩子这一阶段知识掌握得没那么好,需要再次巩固。要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抗挫能力和心理韧性。
3.理解孩子、安抚情绪。
成绩不是孩子成长的“宣判书”,更不该成为亲子关系恶化的“肇事者”。考试后,家长应该第一时间表明自己的态度,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而不是考试成绩,避免给孩子造成“只关心成绩、做什么都是为了让我成绩好”的印象,从而对亲子关系造成负面影响。要相信没有人比孩子自己更希望考出好成绩,面对分数,孩子的压力也许比谁都大。无论结果如何,都要温柔坚定地站在孩子身边,陪孩子一起面对。如果孩子考得好,请不要吝啬赞美,真诚地与孩子分享喜悦,孩子得到的每一分都见证着起早贪黑、全力以赴的拼搏;如果孩子考得不好,更需要您的理解和支持,要包容孩子的挫败、低落甚至愤怒等不良情绪,不要过度责备孩子。家长的情绪宣泄给了孩子,那孩子的情绪又向哪里宣泄呢?请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因言语打击加深孩子的自责、愧疚,挫伤孩子的自信,甚至引发亲子冲突。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对症下药,引导孩子缓解压力,调整情绪。
老师篇——关爱学生,也要关爱自己
教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感会让我们习惯性地把处理学生状况、回应学生需求放在首位,而忽略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其实,经历半学期的辛苦工作和期中考试的洗礼,老师的疲劳、倦怠、无奈乃至自我怀疑也同样需要被看见、被关照。
1.保持平常心,理性看待成绩。
2.拒绝内耗,及时沟通。
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工作中会堆积很多情绪负能量需要及时排解。遇到问题和不开心的事一定要及时说出来,找值得信任的人谈谈,寻求助力。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学生出现问题绝不代表老师自己不够好,要相信自己一定会越来越好。
3.关怀自我,再度出发。
爱,是温柔的表达;教育,是慢的事业。希望学生、家长和老师都能保持积极的态度,正视问题,为心赋能,锚定目标,坚定前行,相信我们终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