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中的军营

文化   2025-01-02 10:18   浙江  

译者序 


非常荣幸可以将这本军事环境史佳作介绍给国内读者。在2021年秋天接到肖峰编辑的邀约时,我正在完成自己的书稿《慎思与深耕:外国军事环境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版),对美国同行大卫 · 比格斯和他这本出版于2018年的书并不陌生,于是非常高兴地接受了邀请。


作为军事环境史研究领域不算太老的“老兵”,过去20年我始终在思考,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展现军事环境史中的人地互动关系,而不是机械地统计或片面地批判战争带来的环境破坏。因为前者遵循着环境史的基本逻辑,后者在图书分类中属于“X”(环境科学),而非“E”(军事学)或者“K”(历史学)。我想,这本《墓地中的军营》为我们提供了范本,而且是极具特色的范本。


正如萨特在序言中所指出的,这本书是一系列有层次的,关于景观、地理和地形的故事。在这些不同类别的空间中,自然环境(或者说非人类环境)一直存在,但从来不会单独存在或发挥作用。在我看来,这本书是比格斯十余年思考越南军事环境史的优秀成果,延续和完善了他在2005年的一篇长文中就已经提出的研究理路和方法。


在那篇文章中,比格斯梳理了越南乌明森林景观近60年的历史,上乌明国家公园(U Minh Thuong National Park)曾是越盟(Vi.t Minh)最早的南部基地之一,后来又是民族解放阵线(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的重要基地。比格斯指出,森林里的革命活动者经常根据外界的行动而改变战略,革命不仅仅是军事斗争,而且也与曾生活在该地区的人密切相关。乌明森林的革命景观,是森林外部的政府军与森林内部的革命军之间反复互动的结果。与之前研究越南战争期间“牧场工行动”(Operation Ranch Hand)的著述不同,比格斯的研究视野并未局限在该行动的酝酿、实施以及越南环境遭受的毁坏上,而是从人与环境的互动、不同人类社群之间的互动角度,探讨了被越南战争摧毁的森林有着怎样的革命景观,这种景观是如何形成的,战争给森林留下了怎样的遗产,战后恢复过程中人与环境、人与人又有哪些互动。这一研究综合运用了环境史的理论与方法,双向互动的视角与思考非常鲜明,此外在时间上也契合于更广泛的“军事”而非较狭隘的“战争”。

在这本书中,比格斯用一章的篇幅介绍了越南中部地区历史地层中的人、军事活动与生态变迁,并着重分析了其中的战争观念及其影响。在关于二战前后的历史叙事中,比格斯用细腻的笔法,勾勒了军事技术进步和战争模式革新带来的土地利用及管理方式的变化。其后他前后呼应地探讨了越南战争时期双方在顺化附近建设军事基地的历史脉络,而且他的探讨是从国家、地方、社群、个人与环境等诸多层次展开的,充分地展现了冷战期间的国际关系格局、越南这片土地上对立政权及其军队的攻防、“大人物”与普通人的经历和记忆。特别是围绕喷洒落叶剂,比格斯讲述了更为完整的故事,丰富了我们对这一军事行动的实施详情、当时的影响与历史遗产的认知。


在翻译过程中,青年学子的朝气和努力是本书能较快完成的条件之一。我的硕士研究生谭梦婷高效地完成了初译工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越南留学生吕黄海帮助核对了越南语人名地名的翻译,并对部分译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此一并感谢,并预祝他们学业精进。比格斯本人也通过邮件解答了一些难以理解和表述的专业问题,有助于提升翻译质量。最后要感谢光启书局和肖峰编辑对于军事环境史研究的支持,也期待更多的佳作面世。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贾珺

2022年末于京师

【内容简介】


20世纪的越战深刻体现了战争对环境的复杂影响:它制造了废墟,并长期地影响战后的重建。美军投入了除核武器以外的几乎所有现代武器,倾泻了总吨数超过二战的炸弹,修建了大量军事基地,甚至喷洒化学药剂来清除丛林。战争结束后,儿童在废弃的坦克边嬉戏,有毒物质残留在地表下,村庄和城镇顽强地重建,而军事基地变成了工业园区……


本书除了讲述20世纪的越战,还追溯了越南历史上的多次战事:“北属时代”、阮郑之争、法国殖民、日本入侵……这些战争及其战后重建反复地发生在以古都顺化为中心的中部地带,仿佛形成了层叠的足迹。这反映出:再先进的军事活动也依旧受限于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如同美军登陆之后,他们尴尬地发现,只能将军营建造在当地村庄的墓地之中。


【作者简介】


大卫·比格斯,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2004年获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9—2010年在哈佛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2011年获富布赖特学者奖(越南)。主要研究方向是东南亚史、环境史、科技史等。 其著作曾获美国表彰环境史成就的乔治·帕金斯·马什奖。


【译者简介】


贾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理事,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理事,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环境人文中心荣誉研究员,长期从事环境史,尤其是军事环境史的研究。著有《慎思与深耕:外国军事环境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等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出版说明

译者序

序:战争就在这片土地上 保罗·S.萨特

致谢

导读

军事化与景观

文件、胶片和屏幕上的军事化景观

不同地层和战争中的历史

第一章 历史地层

古代冲突区

现代早期军事殖民

内路的军事化和乡村生活

生态贫困和战争,1750—1802年

国家生存,移居内陆

荒山和殖民征服的空间逻辑

第二章 土地改造

山上的军事演习

军事废墟和绿色殖民主义

转向空中

越南的激进主义和土地改革

全球性战争到达中部海岸

美国的空中军事视角

地面战争,地面网络

国家广播

第三章 抵抗

游上

内路的分层主权

美国人的重返

可见性和不可见性

第四章 废墟

撤离中间地带

占领区的混乱局面

美国的援助和全球领空

法国的影子政府和越盟遗迹

高地的再军事化

绘制“平叛”地图

巩固低地防御

一场新的战争开始了

毁灭

第五章 创造性破坏

空中能见度

两栖登陆

山地战争

轰炸丘陵,空运士兵

战争与城市

军事城市建设

为通行而战

汉堡山

化学战和美国环保主义

越南化政策与基地关闭

离开基地

填补空白

停火和废墟

第六章 战后

问题重重的废墟和家庭团聚

化学幽灵

军事化景观的重新绿化

非军事化景观的过去和未来

参考文献

索引



经典课程: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北大医学部教授:如何活得长、病得晚、老得慢、死得快?

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
东亚巨变500年——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与现代世界的关系

这就是心理学——改变人类心灵探索史的十位大师
梦见坠落、掉牙、被追赶……这10种梦隐藏着你的哪些秘密?

中国方言——一部文化史
欧洲文明史50讲

从《诗经》到《红楼梦》:10位复旦顶尖教授带你读50堂国学经典课


《统一与分裂》之后,葛剑雄又提供了哪种看懂中国史的方法?

葛剑雄:读懂人口,才能读懂中国历史

西方政治史上最重要的 25 本书,都在这里了

社会学看中国:传统与现实

诺奖得主揭晓背后,人类的终极问题是什么?

周濂·西方哲学思想100讲

20世纪思想的启示与毁灭

叙拉古之惑
寂静的学术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