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资产配置A股实验202311

文摘   财经   2023-12-10 00:23   德国  

本文共3306字,阅读需要大约8分钟。


本文是实验开始之后的第22次更新:

实验开始时间:2022年1月1日

2023年12月1日的更新:

关注A股的朋友们肯定知道,8月底监管部分发了个超杀连招,底牌直接出了,虽然我并不在乎吧,但也确实抱着看热闹心态寻思着会不会好好反弹一下,结果大盘还没有上个月高呢。


对于我的实验组合,倒是一如既往,被动组合和两个后加入的自动基金还没拉开差距,而最先加入的主动基金直接来了个新低,已经实际意义上的开始装死了,甚至比大盘股死得更彻底。

资产组合和作为对比的主动基金过去的走势见末尾。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在我的博客下留言和评论!!



我经常看到网上一种戏谑的论调,全球金融市场其他资产种类过去10年涨了x00%?A股过去10年保持不变。看起来好像其他国家的股民都在吃肉,可怜的A股投资者连草都没得吃。


但根据我自己的观察,完全不能同意这种观点。虽然国内证券市场表现出极大的波动性,但过去的收益并不难看呀。


 


A股过去收益那么差吗?


我随便选择了一个A股股票+债券资产组合的配置,回测了过去8年的收益。在这个配置里有60%的股票和40%的债券,也就是经典的60/40资产组合


这个资产组合从2013年到2021年底(更多的测不了了,因为没有记录),录得了平均每年8.34%的收益率,而且即便是股灾的时候,回撤也非常有限。结果见下图,红色的是我随便选的60/40资产组合。


回测使用的是“韭圈”小程序



所以我就非常感兴趣,国际通行的资产组合投资策略(买入持有+再平衡策略),在国内是不是也有效呢?如果观察历史的实证研究是一种证据的话,那么显然这种策略是有效的。上面的例子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但只观察过去就是看开车只看后视镜。问题是未来会怎么样呢?为了继续验证未来这种策略是否有效,我决定了做一个小实验。

 


做个实验


 

我随便配置了一个指数基金资产组合,对它仅进行最简单的再平衡,不进行任何择时操作,看一看收益率会怎么样。




注意:


总体上我很注重分散化的国际投资,所以这只个是实验,实际上只用了很少的钱。


另外这个实验中的资产组合配置非常非常非常的随意。说白了就是图一乐(类似于实验只用一档开两年的车,看看能不能把车开废?开坏了说明这么开车是不对的,没开坏也不是说就建议这么开)。


所以千万不要跟我学,不要尝试复制这个策略。




这个实验有以下两条实验目的。


  1. 国际通行的资产配置方案能否在A股也赚到钱

  2. 使用指数基金能否在A股也赚到钱


第1个目的在前面已经解释过了。现在还需要解释一下第2个目的。


国内有一种论调认为,由于国内的市场呈现出极大的无效性,投资主动基金更容易赚到钱。我自己没有找到能够说服我的文献,所以对这个结论存疑。


如果你问我,是否在国内主动基金经理很容易就能跑赢市场平均?


我的答案是:“过去有可能吧。但即便这是事实,这种状况在未来会发生改变的可能性也很大。


在我看来,简单的指数基金组合在过去的回报率完全可以接受,我为什么要承受买的主动基金未来可能长期落后于市场平均的风险呢?为什么要承受好不容易选出来的主动基金经理没多久就告老还乡的风险呢?


所以介于这两个原因:(指数基金资产组合在过去的回报不错,主动基金未来未必能跑赢市场平均)在我的实验里将使用指数基金。


实验肯定得有参考组。参考组就是基于沪深300的指数基金。为什么不是沪深300呢? 因为沪深300指数不是全收益指数,不包含分红收益,这不公平。其实即便是基于沪深300的指数基金,和我这个实验组合也不完全公平,毕竟我这里还有小市值股票基金呢。但总得找个做对比的吧。


经常有人拿上证指数说事儿。上证指数实在不友好,还是算了。


为了让这个实验更好玩,我会再买1块钱的网红主动基金,同步对比主动基金和我的"懒汉组合"。如果你有想让我加进对比里的主动基金,欢迎点击“阅读原文”给我留言,我会酌情买进1块钱的仓位。

 


介绍一下实验策略


 


先介绍一下策略:


资产大类比例:


高风险资产:


 60%的股票基金


 大市值股票:基于沪深300的基金(采用因子基金,关于什么是“因子”,参照这里)20%
 中小市值:基于中证500的基金(因子基金和无因子加强的基金各一半)
 中证红利机会(不要问我为什么是它,这不是还有20%的仓位空着嘛,总得再买点儿啥)



低风险资产:


 40%的债券基金


 国开债 20%
 其他债券(该基金为主动基金,因为实在没找到合适的指数基金) 20%


再平衡策略:


做完资产配置之后还要进行定期再平衡,目的有两个:


  1. 把资产的风险调整回为初始值。

  2. 充分利用“动量”和各类资产的低相关性获得额外收益。


第1个目的非常好理解,因为有些资产涨得快,有些资产涨得慢,随着时间的增加,各资产的比例就会偏离我们最初的愿望。如果不进行调整的话,有可能风险和收益就和我们的预期有差别。


第2个目的需要更深入地解释一下。


所谓“动量”,就是资产价格的增加或者降低,在一定时间之内有一个保持的趋势。对,它就是初中物理学过的那个动量p=mv,那些搞金融的经常在物理学里找灵感。


根据对全球各大市场各种资产的研究,这种动量趋势至少会保持1~2年。所以即便手里的某一类资产涨得很好,也不应该马上进行再平衡,而是最好把再平衡的周期延长到一年以上,以便更好的享受这种趋势,来获得超额收益。


但是A股的动量有点儿一言难尽。


有些研究认为A股有动量,另一些研究则认为不明显,甚至是负的,也就是呈现反转。所以不能执行全球通行的再平衡周期,更频繁一些的再平衡,效果可能会更好。


所以我选择每季度进行一次再平衡。这样的好处有:


  1. 保证风险暴露在可控范围之内。

  2. 如果真的有中期反转,逃跑的正是时候。


当然了,这种再平衡也是有缺点的:


  1. 如果未来A股产生了更长期的动量,相应的超额收益就吃不到了。

  2. 如果还存在短期内的反转效应(1-2个月),还是跑不了,这会导致波动增大。


不过没有关系,额外收益这种东西就是棒棒糖,有就吃掉,没有就算了。佛系心态很重要。至于短期反转,如果为了应对他而每个月都再平衡,交易费也太不划算了,这会影响长期收益。所以就用短期可能更剧烈的波动率换长期收益吧。



注意 X 2:


总体上我很注重分散化的国际投资,所以这只个是实验,实际上只用了很少的钱。


另外这个实验中的资产组合配置非常非常非常的随意。说白了就是图一乐(类似于实验只用一档开两年的车,看看能不能把车开废?开坏了说明这么开车是不对的,没开坏也不是说就建议这么开)。


所以千万不要跟我学,不要尝试复制这个策略。

 


收益记录软件


 

最开始我用的是google sheet自己算的,后来觉得太烦了,于是使用了免费的收益记录软件Portfolio Performance如果你也对记录自己的收益有兴趣,真是墙裂推荐它。


这个软件的优点有:

  • 免费

  • 完全本地记录

  • 外国的证券可以自动导入历史记录


因为我这个实盘实验是国内的指数基金,这个软件就不支持自动导入历史数据了,所以数据都是我手动输入的。好在我也只关心每个月末的情况,所以每个月记录一次我也就认了。

 


额外要说的话


 我会尽量每个月记录一次资产组合的情况,跟大家说一说实验的进展。千万不要跟我学,不要尝试复制这个策略。


组合是从2022年初的,目前记录了24个时间点,主动基金B和C买的比较晚,所以不能在整个时间轴上和其他基金对比,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在我的博客下留言和评论!!



 输出不易,客官转发一个再给留下个赞再走。
 听说点赞转发的都暴富了。

由于我的公众号没有获得留言功能(我的留言板功能来了又走了),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在我的博客下留言和评论!



作者:Dr. Rich 财富德国 (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公众号后台还有大量有用的资源供你查看!比如 [德国券商的对比] 、 [国内券商福利以及 [往期文章] 等等,千万不要错过啊!


本文只是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本人不承担据此操作产生的后果!本文已经在德国的Notar处留档,抄袭前请考虑后果。

未经作者允许的抄袭、洗稿行为,除需付法律责任外,还会引起极度不适的后果,包括但不仅限于:吃方便面没有调料包,抢不到红包,中不了彩票,考试只考不会的题,每次都被领导发现上班摸鱼,股票基金买啥啥跌,卖啥啥涨,等等等等超级严重的后果  如想破解,及时找博主诚恳道歉,永不再犯。



喜欢我的文章就点
您的鼓励是我坚持的动力!


更多往期精彩文章,可以通过公众号后台菜单、以及 caifudeguo.de 博客查看。

Dr. Rich 财富德国
网址 www.caifudeguo.de
给Dr. Rich加个鸡腿



财富德国
Dr. Rich, makes you rich. 爱好研究投资问题的德国工科博士Dr. Ing. Rich,面向留德华需求的理财博主。介绍和德国华人华侨相关的理财、保险、工作、房产等知识,一站式解决所有跟钱相关的问题,带你搭资本主义顺风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