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良渚追寻中华文明源头

乐活   2024-08-09 08:50   云南  

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

最初的中国 ” 的第一个结晶


良渚文化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这句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话,想不到却是在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才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于是,我们对良渚古城遗址及中华文明源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寻找中华文明源头之路开启了。

遗址考古1936年首先发现于浙江良渚,依照惯例命名为良渚文化,但是后来的考古证实,良渚遗址是以良渚为核心区,涵盖了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的许多遗址的总称。

2019年浙江余杭区在良渚遗址核心区建成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并对外开放,这是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而在良渚博物院中则集中陈列了良渚遗址的考古成果。我们的寻根之路就集中在遗址公园和博物馆。


1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凤都路

公园根据考古发现,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三个部分组成,呈向心式三重布局,宫殿区位于公园中央,古河道贯穿整个城址。公园面积非常大,有631公顷,一天之内要靠双脚走完看完估计做不到,还是坐电瓶车游览比较靠谱。


宫殿区

宫殿区包括位居内城中心的莫角山台地及其南侧的皇坟山台地、池中寺台地,三处地势最高的台地,曾是良渚最高统治者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和权力与信仰中心。


莫角山台地整体呈长方形覆斗状,东西长670米、南北宽450米,面积约30公顷,如此规模巨大庞大的建筑台基,其主体部分主要为人工堆筑而成。莫角山台地顶部的居中部位,还矗立着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乌龟山三座呈“品”字形分布的小型台基,共发现35座房屋基址,这些房屋建筑的体量和规模,体现出只有宫殿与神庙才配有的恢宏气势。三座台基之间,则是一个特意用砂砾和粘土夯筑形成的砂土广场,面积约7万平方米。

前面这个高出地面10余米的平台就是大莫角山台地,曾经的皇宫就建在上面。

台地平台上的皇城模型。城址三面被天目山余脉围合,古河道逶迤穿过城中,与城内外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形成了山环水抱之势。


小莫角山台地

部分房屋基址


皇城周围的积石遗迹,功能不详。

内城区

内城由城墙合围而成,其中分布有居址台地、古河道和墓地等。

陆城门遗迹。内城已发现的9座城门中,只有1座陆路城门,位于南城墙的居中部位。

8座水城门之一的东水城门遗迹。城址中的每面城墙各有2座水城门,不仅连通古城内外的城河,而且也是构建古城内外环通水系格局的关键。


南城墙的考古发掘现场


良渚城墙的建造,是在石基之上,用较纯净的黄土分层堆筑形成墙体。这种垫石堆筑的营城技术,在中国史前长江与黄河流域的诸多城址中独树一帜,它和“草包泥”堆筑工艺的广泛运用,充分体现了良渚先民的营造智慧。


位于城址西北面的反山墓地是皇家王陵,所发现的11座墓葬按照不同的身份等级有序排列。


等级最高的12号墓和高等级的20号墓。



反山墓地是迄今所见良渚文化乃至整个中国史前文化中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种类最为齐全的高等级墓地。随葬器物包括玉器、石器、陶器、象牙器、嵌玉漆器等,共1200余件(组),其中玉器占90%以上。玉器数量之多、种类之丰,规格之高、制作之精,纹饰之美,均为其他良渚文化墓地所未见。


池中寺粮仓,这里发现有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废弃炭化稻米堆积,史前古城宫殿区非比寻常的粮食储备和控制能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先民生活场景再现

遗址公园配合考古成果,因势利导在园区内塑造了很多雕塑,再现了良渚先民的各种生活生产情景,生动逼真,亦梦亦幻,成为公园的一大特色。


公园美景

遗址公园不仅考古历史文化,其自然环境也非常优美,是周末全家人休闲度假的极好去处。

公园入门后,就可以看见良渚考古发现者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先生和他发表论文的塑像。

以遗址出土最有代表性的玉器为主题的“玉器穿行”园区。

小莫角山台地绿地

以城墙为主题的“城墙演变史”园区


青山绿水环抱,草木花坛成片,游人乐而忘返。

2


良渚博物院



良渚博物院是社会科学类考古学专题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这座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获奖建筑是由英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设计,体现了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和谐融合。


博物院专题收藏展览良渚遗址的考古藏品,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示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和遗产价值,体现了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

博物院的展览主题


回答了“我从哪里来”的根本问题


宏大的水利系统是遗址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使得华夏文明有了可以比肩古埃及两河流域的水利系统。


琳琅满目的各类出土文物


以玉器的数量和类型最庞大,玉器制作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其中以玉琮、玉钺、玉璧为代表的神权、军权、王权形成良渚社会独具特色的用玉礼制,反映了良渚社会是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国家形态。


玉器上完整的神人兽面纹,常被昵称为“神徽”,遍布良渚文化的分布范围,贯穿良渚文化的发展始终。是良渚人心中共同尊奉的地位最高和唯一的神像,标志着当时社会有着统一的精神信仰。


在离开博物院前,文创店一定要去看看,这里有各种以良渚文化为元素的文创产品,很有特色的。


3


中华文明的源头在哪里?



古人类结束新石器时代后进入文明社会,其标志或标准是什么?至今国际社会通用的判断标准有四:一是具备系统的文字;二是已有青铜器(包括生产工具和武器);三是已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和较系统的社会组织形态;四是有神庙(大型宗教性建筑物)及精神信仰。这些判断标准主要依靠的是大型的田野考古获得的实物证据。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认定,就是这么来的。

中华文明究竟有多少年?良渚文化的发现给出了答案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至少是5300年。但是这也许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答案,倘若今后考古再有新发现,这个数据便还会更新。在此之前,考古界已经发现距今6千多年前红山文化遗址中的玉猪龙,7000余年前的马家浜文化,约9000年前河南贾湖遗址中的一批精致骨笛等等,这些考古发现虽显示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但尚未足以称之为“文明”。


END


————————————————
阅读往期《寻根之路系列》

1.第一集《大理下关寻根记》(2018年)
2.第二集《探寻“昆明人”起源的地方》(2020年)
3.第三集《“上海之根”松江广富林》(2022年)


真诚感谢您关注我的原创空间,喜欢或不喜欢,它就在这里了,愉悦自己也愉悦别人,善莫大焉!     
微信号:zhzjiwaterfront
公众号:章宗籍原创空间



章宗籍原创空间
发表原创摄影作品,分享人生感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