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看看
11月24日上午,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浏阳经开区,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等众多央媒、省市媒体组成的采访团走进中茧新科桑蚕生物产业有限公司,深入探寻中茧新科如何颠覆千年养蚕技术,在蚕桑产业中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传统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的样本。
中茧新科桑蚕生物产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雅士林长沙(国际)蚕桑丝绸智造产业园”项目,于2021年3月落户浏阳经开区,是湖南省“4x4”现代产业体系重点项目、长沙市十大产业项目以及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项目。该项目集科农工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一体,以工厂化养蚕为核心,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生物技术等手段,颠覆千年传统养蚕方式及丝织技术,让全年不间断养蚕成为现实,有望解决丝绸行业长期面临原材料蚕茧短缺难题。
当天,在雅士林长沙(国际)蚕桑丝绸智造产业园,采访团先后参观了智慧养殖大数据中心、蚕具生产车间、养殖车间和采茧车间等,深刻感受到了传统蚕桑产业发生的颠覆性创新。
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厂房内,只见一只只机械手将白色塑料蚕框固定到特定位置,铺上饲料、放入蚕种,再用传送带送进蚕室等待孵化……在这里,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打造的无菌、恒温、恒湿空间,模拟出蚕宝宝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完成了人工饲料养蚕从“0”到“1”的跨越,实现了365天,天天养蚕,其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数字化生产设备更是贯穿养蚕全流程,养蚕效率提高超1000倍。
而“蚕宝宝”的食物也有所不同——不是用桑叶喂养,而是饲料。过去,养蚕是个靠天吃饭的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中茧新科育成了对人工饲料具有优良适应性的实用化广食性蚕品种,并创新研制了以玉米、豆粕和桑叶为原料,适合工厂化养蚕的人工饲料配方,让养蚕不再受季节和桑叶资源的限制。
截至目前,项目一期已完成投资14亿元,已建成23.8万平方米厂房及附属设施,一期已正式投产,满产后蚕茧产量达100多吨/天。
在参观过程中,采访团对中茧新科的创新成果表现出浓厚兴趣,深入了解了企业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经验做法,以及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过程中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历程。企业在产能产量上的显著提升、人工饲料养蚕的成本效益优势以及对蚕农增收和乡村振兴的积极贡献,都得到了记者们的高度关注。
据统计,2023年我国蚕茧产量76.29万吨,生丝产量12万吨,蚕丝仅占服装纤维总量的1.7‰左右。近几年,传统桑蚕产业由于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蚕农老龄化、大面积农药中毒、禁止耕地非粮化等原因,养蚕业出现快速萎缩、后继无人的态势,蚕茧价格逐年上涨,尤其是近3年,桑蚕茧市场缺口巨大,供不应求。
“从事丝绸加工贸易三十多年,我们深知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于原材料,只有解决蚕茧原材料,才能将这个产业做大做强。”面对采访,中茧新科董事长范茂林分享了投资建设工厂化养蚕项目的初心:“我们的愿景是传承和弘扬蚕桑丝绸文化,整合蚕桑丝绸产业链,通过科技创新重塑产业格局,引领行业蝶变,打造中茧新科世界品牌,建设千亿级茧丝绸产业集群。”
丝绸是外销与内销并重的特殊商品。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大大提升了丝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为国内丝绸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更多的商机。另一方面,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中高端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在服装方面追求绿色、保健、个性化已成为时代潮流,丝绸制品成为最佳选择。由此带来的外销市场和内需市场的扩大,成为支撑我国丝绸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蚕桑丝资源在生物材料、食品保鲜、美容保健、医药、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以养蚕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崛起,为古老的养蚕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在上述背景下,中茧新科工厂化养蚕必将助力我国桑蚕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丝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并将改变世界茧丝绸产业的格局,进一步巩固我国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长按关注
编辑:周媖 蒋慧 审核:苏一文 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