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中秋,一定要去大澳走一走

旅游   2022-09-06 11:30   中国香港  
刚来香港时,有一点让我很震惊:这里虽然是国际都市,但许多中国传统习俗保留得很好。
比方说端午划龙舟,长洲抢包山,中秋舞火龙……公众假期里还有个佛诞,给佛祖庆生,圣诞也过,真中西结合。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发展,尤其是疫情管控,这两年龙舟赛推延,舞火龙取消,留给中秋的就剩下个看花灯,而近些年花灯装扮名声鹊起的就是大澳了。
大澳在大屿山一隅,可以在中环码头坐船到梅窝,再转1路车到大澳;或者地铁坐到东涌站,再坐11路或者打车,经过大半个山头,来到大澳。
因为位置偏僻,来回交通就要三四个小时,也没有标志性打卡建筑,跟附近昂坪缆车可直接到达的天坛大佛相比,大澳并不受一日游的欢迎,鲜少内地游客。
都是厌倦了都市气息的本地人,或是看到水上棚屋而产生好奇的外来定居者,节假日到这个保留完好的传统小渔村走走。
上次我来,还要追溯到三年前,参加义工组织,海岸线捡垃圾。而比起三年前,这次的大澳鲜活了不少,现代了不少。
走过标志的蓝色大桥,就算正式进入大澳了。
前几年在大澳总能看到中华白海豚,一种粉色的海豚,友善又聪明。有阵子在大澳出海坐游船看海豚很是风靡。就是从这座蓝色桥出发,桥两侧站满拉客的旅行团,甚至会让人一怔,是不是不坐船就不能过桥了?

不过海豚受到的打扰多了,渐渐也就不来这里玩了。
可能没了海豚,大澳开始开发其他的打卡特色。下桥右转,就是小清新聚集地,壁画村。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棚屋村。
世代以来,大澳是渔民的聚居地。渔民认为在平实的土地上居住缺乏安全感,所以在岸边建造棚屋住下。
传统棚屋就像渔船,棚头是渔民日常作息的地方,棚尾用来晒鱼活动。
虽然大澳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但我觉得这里更像丽江。复古的水上餐馆,临水而食,群山环绕,入眼也是复古又破烂的东方特色小村屋。置身于此,想到的是“临江仙”,可以脑补出一通隐世武侠小说,而不是西方现代剧。
回到蓝色大桥,相反方向就是中秋“广场”
虽然离节日还有两个星期,但所有花灯装置都已布好,还有“假月亮”,就等假日的夜晚点起来。
这边有很多隐世海味小店,精品咸鱼,花胶鲍鱼,各种海味酱料等。
咸鱼贵在当季捕获,晒足一个月才能卖。
不只咸鱼,还有各种叫不上名的鱼类,晒干了挂在门店前,张牙舞爪的不知是欢迎你还是吓唬你。不过我发现,现在的店铺比之前还是低调很多,都是小而乖张的丑鱼,而没有从前的巨无霸(下图),在体量上让你倒吸一口凉气。
老式虾膏厂也在这边。
八九十年代大澳渔业兴旺,渔民晚上捕虾,沿着海上银色虾路,放个箩去收,就能满载而归。然后用人手石磨磨碎银虾,做成虾膏。
据说从海南岛以下到香港海域都有银虾,香港几个离岛都有渔民以捕虾为生,但现在因为香港水域银虾供应不足,需要内地银虾支援,又引来一阵拉踩。

我还特意查了一下虾膏,大概是炒菜用的。(虾膏炒空心菜好像很有名?)
虾膏就是虾的肝脏,在头部,虽然我们吃虾时都会把头部更扔掉,那里的汁汁水水还让人感觉有点恶心,但那确实是整只虾营养最丰富的部位。(虾线才是排泄物)
这条路走到最深处,是大澳文物酒店,悠然地屹立于静谧的小山丘。它的前身是大澳警署,现在是酒店,设有9间雅致客房,顶层还有个餐厅对外开放。
虽然我觉得这个文物遗产还挺普通的,但我buddy爱惨了。可能外国人就喜欢这种有点中式复古感觉的建筑吧。
回到来时的岔路口,也就是虎山的方向。
虎山脚下有个少林寺,以前还有人来这里学功夫,这两年经济不景气,学生少了,院子荒废了,只剩下一些工作人员在修剪杂草,见我们向里张望,特意过来讲解,让我们随意拍照留念。
我以前一直以为可以从虎山hiking到东涌,看看地图,真是天真。如果真能走通就惨了,太长了,累死人。

虎山没有名字吓人,很容易走,一路都是铺好的台阶,或者石子路。来回不过二三十分钟,除了没有遮阳,让这短短的20分钟感觉像是两小时。
不过想一想,也很应景,中秋来大澳登高望港珠澳大桥,对面就是内地,多久没回去了?
2022.9.3
*作为每年中秋最具特色最受欢迎的地方,大澳的交通这一天也异常拥堵,公交或打车排队都要两小时以上,做好心理准备哦
萝卜酱的时光机
诙谐幽默的鬼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