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的一席言论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与嘲讽。他声称不会排除使用武力夺取格陵兰岛控制权的可能性,这一言论不仅令人震惊,更在国际法与现实之间掀起了一场荒诞的波澜。
格陵兰岛,这个位于北极圈内、归属丹麦自治的岛屿,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如今它却因特朗普的“入侵”言论而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美国“政治”新闻网对此进行了深度报道,以嘲讽的语气指出,特朗普对格陵兰岛的入侵构想,或许将成为世界上最短的战争——因为双方实力差距之悬殊,简直如同神话中的“大卫对战巨人歌利亚”。
报道开篇便指出,美国与丹麦早在1951年就签署了双边防务协议,承诺保护格陵兰岛不受攻击。然而,74年后的今天,格陵兰岛所面临的武力威胁却恰恰来自这个曾经的“保护者”——美国。这一反转不仅令人啼笑皆非,更在国际法领域引发了诸多疑问。
首先,通过承诺保护格陵兰岛换取在当地驻军权利的美国,如今却对格陵兰岛构成了威胁。这种情况在双边防务协议中应该如何处理?
哥本哈根大学的高级研究员克里斯滕森对此提出了尖锐的质疑。他指出,丹麦在格陵兰岛的军事实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根本无法抵御美军的入侵。那么,美军若真的发动攻击,他们究竟准备和谁作战?难道是要和自己在这里的驻军展开内战吗?
其次,丹麦和美国同为北约缔约国。按照北约的“集体防御原则”,任何缔约国遭遇攻击都将被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攻击。那么,如果美国真的对丹麦发动入侵,北约将如何处理这一局面?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尴尬且棘手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自俄乌冲突爆发后,丹麦一直是北约中最积极响应美国倡议的国家之一。他们不仅将军费开支提升至GDP的2.37%(高于北约2%的目标),还向美国采购了F-35战斗机,并将大部分重型陆战装备捐赠给了乌克兰。然而,如今却面临着被自己的盟友“入侵”的风险,这无疑是对丹麦国际地位的一次巨大讽刺。
报道最后援引了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阿加特·德马雷的调侃:“若美国真的入侵格陵兰岛,这将是一个北约成员国吞并另一个北约成员国的领土,这可是大家完全想不到的领域。”
这句话不仅道出了这场“入侵”构想的荒诞性,更揭示了国际政治中的复杂与多变。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