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59款现制咖啡检出2A类致癌物”的消息上了热搜。原来福建省消委会对59款现制现售咖啡开展比较试验,均检测出低含量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品牌几乎涵盖了市面上大多数热门咖啡品牌。那……咖啡还能喝吗?
其实丙烯酰胺这种致癌物,在我们常吃的一些食物中都有发现。丙烯酰胺这种致癌物的来源,并不是咖啡或是某种食物本身携带的,而是食物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类的营养成分,在经历油炸、烘焙、炙烤或空气炸锅等高温加热方式后,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的。
咖啡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先将咖啡豆进行高温烘焙,丙烯酰胺就是在烘焙过程中产生的。同理、薯片、油条、烤肉等需要高温加工的食品中,或多或少都含有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不可能从日常饮食中消失,不同国家、地区饮食习惯不同。摄入丙烯酰胺的食物来源也不一样。欧美国家主要通过咖啡、油炸、烘焙等途径摄入,而我国炒菜则是丙烯酰胺的主要摄入来源。如果一定要减少丙烯酰胺的摄入,可以选择蒸煮炖的烹饪方式,减少油炸煎烤等温度超过200℃的高温烹饪方式。
虽然丙烯酰胺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入防癌清单,被归类为2A类致癌物(可能使人致癌),但并不用为此过度担心。要知道火腿、培根、酒精、槟榔、中式咸鱼都是类致癌物(有确凿证据表明),比2A类还高一级。
这里的致癌物等级,并非致癌强度。致癌物等级是指和癌症之间的关联性,而我们常说的致癌强度多是指接触剂量的多少。
打个不严谨的比方,有种物质X,人天天吃,吃二十年,大部分人都得了癌症。另一种东西Y,吃的量很少,吃了几次就得癌症了。X和Y都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与癌症有关联,那么他们都属于1类致癌物。
这次的热点也再次告诉我们,不用一听到“致癌物”就谈虎色变。比起拘泥于不能吃什么的问题,培养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才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门。均衡膳食、适当运动,良好的心态……对于健康都很重要。
扩展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食品有意思”原创科普视频免费下载(电脑端)。
转载请联系微信号:u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