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域高原西藏里寻觅(13):神山之王-冈仁波齐与圣湖-玛旁雍措
10月25日,为了拍摄日出,又起个早床,一大早酒店早餐厅还未开门,导游便找到街上唯一的一家早餐店,我们简单地吃了豆浆,油条,稀饭,鸡蛋,味道还真不错。早餐后我们匆匆前往帕羊马泉河拍摄日出。看日照金山,看山水倒影。
帕羊镇是前往神山之王-冈仁波齐峰和三大圣湖之一的玛旁雍措的必经之地,帕羊马泉河距离帕羊镇约20公里,沿着国道G219即可到达,是一片令人陶醉的净土,它既展现了西藏高原的自然之美,也让来此的人感受到心灵的宁静, 是拍日出日落的好地方。帕羊马泉河坐落在海拔超过4500米的高原地区,湖水源于高山冰雪融化以及地下泉水,水质清澈。湖泊周围有草原和湿地,据当地的牧民传说,这一水源地是马群饮水的重要区域,故取名“马泉”。
我们在日出前到达了马泉河面湿地沙滩上,河面上还结有一层薄冰。等候马泉河日出的时候,宛如一场高原上神圣的仪式,屏息凝神。8:19分钟时,第一缕阳光悄然越过雪山的脊梁,金色的光芒开始洒在马泉河面上,原本还未苏醒的的河水瞬间被染成了一片温暖的金黄。
马泉河面就好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将天际的霞光与远处的雪山一同倒映在水中,织成一幅瑰丽的画面。
周围的草原与湿地在晨光的笼罩下逐渐从静谧的夜色中苏醒,雾气袅袅升起,为整个景象增添了一丝梦幻的氛围。
远处是刘医生和丽媛夫妇在拍照。
这边有王医生和东凯夫妇在互拍。
远处还有陈医生,马医生,朱医生,杨医生, 王医生及东凯。队友们拍日出的身影点缀在金光流淌的世界里, 恰好成了晨光里最美的”道具“。
俺也没闲着,为领导拍照。
当天空渐渐转为柔和的粉橙色,阳光开始普照大地,我们也感到温暖多了。帕羊马泉河的日出是一种言语难以表达的震撼,展现了雪域高原河流山川的壮丽。
再向前走,便是仲巴县特有的“魅力五彩沙漠”。
五彩沙漠属于马攸大草原的一部分,被喜玛拉雅山脉及岗底斯山脉环抱的马攸大草原排列着一座座金色的沙丘和大片牧场,有一片独特的自然景观。这片沙漠以其颜色丰富的沙丘地貌闻名,沙漠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象,故得名“五彩沙漠”。五彩沙漠的沙丘表面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包括金黄、红褐、深棕、灰白,甚至在阳光的照射下泛出粉色或紫色。这种丰富的色彩源于沙粒中含有的铁、锰等矿物质,加上风化作用形成了色彩斑驳的沙层。
五彩沙漠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周围环绕着高山和草原。沙漠的色彩与远处的喜马拉雅,冈蒂拉斯的雪山、马泉河,蓝天、以及零星的植被形成鲜明对比,构成了一幅独特的高原沙漠风光画。
清晨,沙漠上的沙子还包裹着一层薄薄的雪霜。
随着太阳的升起或落下,光线的强弱和角度会让沙漠的颜色更加多变。清晨和黄昏时,沙丘的阴影拉长,色彩更加浓郁,堪称摄影的天堂。哪俺们也就各自狂拍了。
马医生手提三脚架,身背相机往前走:
刘医生独自飞无人机。
七仙女们,队友们在五彩沙漠愉快地合影。
王医生为太太拍照专注的很。
马攸大草原是名副其实的雪山下的草原,到处都是藏绵羊,藏山羊,牦牛。
透过车窗,导游说前面有一只狼,真是一只孤狼,没披羊皮的狼。
几小时后我们就过了仲巴县,到达阿里地区的普兰县境内, 要经过马攸边防检查。
2点多钟在普兰县路上吃了一家回民风味的“午餐”。在普兰县我们要看“两山夹两湖”的美景:纳木那尼峰与冈仁波齐共同以雄伟的姿态守护着玛旁雍措和拉昂措,共同构成了一幅大自然与宗教和谐共生的绝美画卷。无论是信徒、登山者还是俺们这样的游客,这里都是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圣地。
其实在餐馆后面,纳木那尼峰已是很清楚地见到了,能看到山顶上被大风吹散的雪在空中飞扬,那山脚下就应该是玛旁雍措和拉昂措了。
往前走,孔雀河边就能看到神山之王-冈仁波齐, 当然今晚和明晨我们还会看到她的日落与日出。
刘导说过藏家人“马年转山,羊年转湖”, 这是藏传佛教中的一个传统观念和风俗,主要与我们马上要去的两大神圣之地-冈仁波齐峰和玛旁雍措有关,这一说法源于藏地的宗教文化和天文学知识,并深受信徒的信奉。
1. 马年转山:藏传佛教认为,冈仁波齐峰是宇宙的中心和神山,是神灵居住的地方。按照藏历的十二生肖纪年,藏历马年被认为是转冈仁波齐山的最佳年份,因其功德和加持最高。马年与冈仁波齐的守护神“马头明王”相关,因此这一年绕山一圈相当于平时绕山13圈,功德加倍。所以,信徒们会在马年时成群结队前往冈仁波齐进行转山朝圣,以祈求积累福报、净化罪业。冈仁波齐的转山路线全长约52公里,海拔高,需徒步2-3天完成。马年时信徒云集,场面壮观。
我们来的时候,刘导说在抖音上看到朱迅同一天或前一天刚转完了冈仁波齐,当然今年还不是藏马年,2026年才是藏马年,到时候会不会是人挤人呢?
2. 羊年转湖:转湖是藏传佛教信徒的重要修行活动之一,据说绕玛旁雍措一圈相当于修行一生的功德,尤其在羊年,功德更加倍增。 玛旁雍措被视为圣湖,被认为是众神的“灵魂之湖”,所以转湖会来此地,玛旁雍措与冈仁波齐峰遥相呼应。羊年是进行转湖朝圣的最佳年份。传说羊年与湖水象征的慈悲能量产生强烈共鸣,此时转湖功德同样倍增。信徒会在羊年蜂拥而至地围绕玛旁雍措转湖,或在湖边举行祈福仪式,甚至饮用湖水以求身心净化。玛旁雍措的转湖线路约90公里,沿途景色壮丽,包括雪山、湖泊和草原。
不久,我们到达玛旁雍措停车场,这里真的很安静,游客也少,这个季节转湖的也不多。这里海拔约4588米,湖面积约412平方公里,最深处可达81米,玛旁雍措湖水清澈透明,呈湛蓝色,湖面在阳光的映照下犹如碧玉,四周环绕着雪山,包括冈仁波齐峰, 纳木那尼峰。
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玛旁雍措(藏语意为“无与伦比的碧玉湖”),是中国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同时也是藏传佛教、印度教、耆(音奇)那教和苯教的四大圣湖之一,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纳木措,羊卓雍措,玛旁雍措)。自古以来佛教信徒和苯教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信徒认为玛旁雍措的湖水具有超自然的净化功能,饮用或洗浴湖水可清除身心的罪孽,祈福消灾。传说湖泊由佛陀赐福而生,其清澈湖水象征着纯净的智慧和无垢的觉悟。
玛旁雍错,拉昂错,纳木那尼峰,与其北面的冈仁波齐峰一起构成了世界上著名的神山圣湖系统,成为虔诚的教徒心中最为神圣的地方,玛旁雍措和拉昂措原是统一的湖泊,气候变迁造成湖面下降,湖水退缩最终使两湖分离,从而形成目前的两个湖泊。而南面则是西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纳木那尼峰,构成了“两山夹两湖”的十分紧凑的地貌单元,也造就了这一地区冰川湖水、湿地草原的独特景观。
传说玛旁雍措与冈仁波齐是夫妻关系。圣湖的平静与神山的巍峨共同象征着天地和谐,彼此守护。当地人认为湖泊周围的一切动植物都有神灵的庇护。据传,在玛旁雍措的湖中心,有一座莲花状的小岛,岛上住着神灵。只有修行极高的人才能看到并感受到它的存在。玛旁雍措的周边曾是苯教与藏传佛教的神灵争夺之地,最终佛教胜出,并赋予湖泊更高的宗教意义。
”圣湖“玛旁雍措与其邻近的拉昂措(鬼湖)虽曾出自同一湖泊,但分开后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玛旁雍措为淡水湖,象征着生命、吉祥与纯净;拉昂措为咸水湖,代表荒凉与神秘。这种“圣湖”与“鬼湖”的对立关系,使两湖都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我们到玛旁雍措时已是10月25日下午接近4点,深秋的阿里高原已带着些许寒意,阳光下还是暖一些。我们走下到湖边,接近玛旁雍措,湖水如蓝宝石般清澈,波光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流转,仿佛大地的眼睛凝视着苍穹。
湖畔的草地已转为金黄,与湛蓝的湖水形成强烈的对比。
站在湖边,我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宁静与祥和,仿佛它拥有抚慰人心的力量。轻风拂过,湖面荡起微微的涟漪,远山的雪峰与秋景融为一体,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渺小却满足。
往南方向远眺时,纳木那尼峰巍然伫立,洁白的雪峰与蓝天湖水交相辉映,为这片圣地增添了一抹神圣的色彩。纳木那尼峰常年被冰雪覆盖,巍峨壮丽,被誉为“圣母之峰”。海拔7694米。和冈仁波齐一样,藏传佛教中被尊为玛旁雍措的守护神。藏家人认为它象征着慈爱与包容。对于藏传佛教和苯教信徒来说,纳木那尼是一座神圣的山峰,不能直接攀登,但可以远观祈福。朝圣者通常绕冈仁波齐和玛旁雍措一周,顺便瞻仰一下纳木那尼峰。
回到车上需要爬一小坡,平时一两分钟就可上来, 但在海拔4千多米的高原,花了近十分钟,爬几步得停下喘口气,顺便回首一下美丽的圣湖。
接着去旁边的拉昂措,秋天的拉昂湖,有着一种截然不同的美。湖水深蓝,四周的荒原萧瑟而广袤,展现出一种原始的孤寂之感, 难怪有“鬼湖”之称。相比玛旁雍措的温柔与圣洁,拉昂措更像是一位冷峻的哲人,沉默中散发出一股拒人千里的气质。
紧邻圣湖玛旁雍措的拉昂措(藏语意为“有毒的湖”)因咸水性质及神秘的宗教意义,与玛旁雍措形成鲜明对比。拉昂措是一个自然景观独特、文化传说深厚的高原湖泊。海拔约4574米(略低于玛旁雍措),面积约260平方公里,因咸水性质而没有明显的鱼类和水生植物,拉昂措的湖水盐度高,不适合饮用或灌溉,湖周边的生态环境相对贫瘠。
拉昂措位于冈仁波齐峰的南侧,分别称为“圣湖”与“鬼湖”的两湖在同一地理区域却性质迥异。宗教信仰中,拉昂措象征着业障与轮回的痛苦,而玛旁雍措则象征着纯净与解脱。藏传佛教认为,绕玛旁雍措一圈积功德,观看拉昂措则是提醒修行者对自我业障的反思。传说玛旁雍措为天神的圣湖,而拉昂措是恶魔的居所。天神与恶魔曾为争夺这片圣地而大战,最终圣湖与鬼湖各占一方,形成了今天的地貌。相传玛旁雍措和拉昂措在夜晚会“交谈”,彼此分享圣洁与神秘的力量。
远处,纳木那尼峰依然静静矗立,似乎在注视着湖水和这片天地,为这种孤寂增添了一层深邃的内涵。
圣湖、鬼湖与雪峰在这里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幅令人兴奋的秋日画卷。
玛旁雍措的祥和、拉昂措的孤寂以及纳木那尼峰的坚韧都展现在这秋天里,我们在天地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与敬畏。
下一步就是今天的高潮,看有“神山之王”,“宇宙中心”之称的冈仁波齐神山的落日,我们住在普兰神山观景酒店,门口正对神山。收拾好后,赶紧架好”武器“,等候日落。我们在冈仁波齐的南边,左手边是西面,落日时日照金山方向,右手是东面,明晨日出日照金山方向。
冈仁波齐(藏语意为“雪山之宝”),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的一部分,海拔6638米,山体呈金字塔状,或穹窿状。四面对称,山顶常年覆盖积雪,被称为“雪山之王”。位于冈底斯山脉中段,靠近圣湖玛旁雍措和鬼湖拉昂措。山体有显著的水平岩层,看似人工雕琢般的对称结构,特别是山体南壁上的冰雪纹理,形似“万字符”,被信徒视为神迹。四面对应东西南北,呈几何对称,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观”。
冈仁波齐被信徒认为是须弥山的化身,是宇宙的轴心,不仅是公认的世界神山,而且被誉为“神山之王”,冈仁波齐周边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发育出了四条河流,以东为刚拍了日出的马泉河,是西藏的母亲河雅鲁藏布江的源头。以南为孔雀河,为印度教的圣河恒河上游源头之一;以西为象泉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印度河的支流;以北为狮泉河,是印度河的正源。四条孕育出不同文明和宗教的河流,好像在冥冥中向世人昭示,冈仁波齐就是万水之源、世界中心,是藏传佛教、印度教、耆那教和苯教共同尊崇的神山,被各路誉为“世界的中心”,所以冈仁波齐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信仰的灯塔。
传说山顶居住着众神,是天神守护之地。印度教传说中,湿婆大神与妻子帕尔瓦蒂居住在冈仁波齐顶峰,湿婆经常在此进行冥想,保护世界的平衡。还有传说,冈仁波齐原本是苯教的圣山,但后来藏传佛教胜乐金刚降服了苯教的神灵,从而使佛教成为主流信仰。苯教则仍然将冈仁波齐视为重要圣地,并以逆时针转山表达信仰(藏传佛教沿顺时针方向转)。山脚周围分布着古老的苯教遗址,是研究早期西藏宗教的重要地点。
站在冈仁波齐脚下,这座被无数信徒朝拜的圣山,气势磅礴却又不显威压,越看越有宇宙中心的气势。
我们都不着急吃晚饭了,夕阳的余辉洒满高原,冈仁波齐西面的雪峰在夕阳中逐渐被染成金红色,壮丽却带着一丝柔和。随着太阳缓缓西沉,光线从耀眼变得温润,神山在余晖的笼罩下显得神秘而深邃。
日照神山的视频和照片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日落时的冈仁波齐仿佛在教导一种古老的智慧,它没有日出的那种蓬勃生机,却有着更加内敛的力量。看着夕阳渐渐没入地平线,我的内心却是如此的安宁。这个时刻,不需要言语,不需要思考,仿佛整个人的存在被融化在这片苍茫之中,纵然缺氧,但精神尚存。好好睡一觉,起个早床,看早上的日出吧!
第二天清晨,夜色还未完全褪去,空气中透着刺骨的寒意,我们都已经出来了,其实因为空气极度干燥,每天鼻孔痒痒的,分泌物中还夹带着血丝。四周已有不少驴友和摄友,我们走到近处,与经幡一起,静静地等待着第一缕曙光的到来。
天际渐渐露出鱼肚白,随后转为柔和的金色,阳光慢慢从远山上爬上来,洒向冈仁波齐的山体,雪峰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仿佛天地间有一只无形的手正轻轻揭开它的面纱。
当第一缕阳光触及山巅的那一刻,时间仿佛都停滞了,山峰如同被镀上了一层黄金箔,神圣而庄严。在神山旁,这种光芒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像是一种直抵灵魂的抚慰。
在这初升的光芒中万物开始复苏,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心头涌动,这种力量来自冈仁波齐,来自自然,更来自生命本身,还没吃早餐没关系,缺氧带来的行动缓慢,呼吸短促也没关系。
冈仁波齐的日出日落,带有一种超越时空的神圣力量。在它面前,所有的世俗烦恼和个人得失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人类的渺小并非卑微,而是我们作为宇宙一小部分的真实存在。
日出带来希望与新生,日落拥有宁静与归属,每天的轮回,像是在安慰我们:所有的起点终将归于平和,而每一次结束也是新的开始。神山冈仁波齐自带着壮丽与永恒。真高兴我们来到了后藏,来到了普兰,见到了神山的真容,请接受我们的朝拜。
(感谢王医生和陈医生提供的部分照片。)
————
10/25: 仲巴——普兰;里程:400公里,5小时 住宿:普兰(海拔3800米)
---------
川藏之行系列链接(可点击链接阅读):
在雪域高原西藏里寻觅(1):川藏南线初入藏区(成都至新都桥)
在雪域高原西藏里寻觅(2):快到西藏了-川西藏区的雪山,姊妹湖及理塘的浪漫情怀(新都桥——巴塘)
在雪域高原西藏里寻觅(3):踏入西藏,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巴塘—左贡)
在雪域高原西藏里寻觅(5):中国最美冰川—米堆冰川和然乌湖的秀丽
在雪域高原西藏里寻觅(8):大昭寺与八廓街:信仰与现实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