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 第五届博物美育论坛如期举行

文摘   2024-09-01 21:31   浙江  

博物美育研究中心丨冯军

第五届博物美育论坛近日在如东经开区实验小学举行。来自全县的中小学美术、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如东县博物馆馆员及其他学科教师,合计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博物美育行动联合发起人、小勺子自然美育工作站站长、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小学科学研训员石卫新出席了论坛。本届论坛由博物美育行动联合发起人、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美术研训员冯军老师主持。

论坛首先由勺嘴鹬在中国(上海)机构专员王宇迪介绍了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

勺嘴鹬在中国(上海)丨王宇迪

中华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nsteini,过去也称作黑嘴端凤头燕鸥)是分布于中国境内,受胁等级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的鸟类之一,种群数量仅200只左右。
1864年,德国鸟类学家赫尔曼(Hermann Schlegel)根据从印尼采集到的标本首次描述了该种,其后这种凤头燕鸥一直鲜为人知。1937年,在山东青岛外海岛屿的采集记录是中华凤头燕鸥于20世纪的最后一次确切报道。此后,直到2000年才在台湾马祖列岛又重新发现了该种,消失达63年之久而重现的中华凤头燕鸥也从此被誉为“神话之鸟”。
自重新发现以来,陆续在马祖列岛和浙江外海找到了中华凤头燕鸥的繁殖群体。为挽救这一濒临灭绝的种类,浙江自然博物馆陈水华研究员及其团队从2013年开始利用人工招引技术以提高燕鸥的繁殖成功率。
2024年6月28日开始,勺嘴鹬在中国团队及当地摄影师团队,在项目地共进行了8轮次中华凤头燕鸥调查共计30天,累计有11天记录到中华凤头燕鸥,单日最大记录到3只成年个体和2只幼年个体共5只,并记录到多张叼着鱼喂食幼鸟的照片记录,为后期对中华凤头燕鸥在项目地的食谱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中华凤头燕鸥丨拍摄:徐华(No.012勺嘴鹬教室班主任)


随后,勺嘴鹬在中国(上海)运营总监李静发布了《水鸟栖息地保护社区实践初步方案》。十多年来,勺嘴鹬在中国(上海)与如东县美术、科学等学科教师围绕水鸟保护、生物多样性教育等议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并合作完成了诸如美术作品、课程方案、桌游产品等产出,拓宽了校内外育人视角。

2025年,勺嘴鹬在中国(上海)和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将继续围绕水鸟保护、栖息地保护、可持续发展、渔业养殖等有关环境、社会治理等议题,开展如“桌游实践”等主题工作坊活动,计划产出课程方案、图画书、艺术作品(平面或立体)、数字作品(定格动画、影像等)等内容。
勺嘴鹬在中国(上海)丨李静

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范春琳老师分享了青岛海湾特色自然教育案例。

在深圳市质兰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与在地学校尝试开发并推行以海湾生态保护和传统生计渔业社区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的青少年自然教育和公益服务课程体系,旨在从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校内实践、校外实地调研着手,引导学生们加深最具青岛特色的海湾和环湾典型海岸带自然生境(胶州湾、汇泉湾、崂山湾)和传统生计渔业村落这一独特乡土社区的认识、了解、关爱,在健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们的策划、调研、分析、写作、组织、合作、表述等综合能力,锻炼学生们保护生态、服务社区的公益行动力。
海研会期待通过海湾特色自然教育活动提升渔民子弟学校学生对渔业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以学生带动家长参与渔业资源和海洋保护,由“校”及“家”入“社”实现渔业社区可持续发展。
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丨范春琳

香港本草博物协会秘书长曾海鸥老师以植物的力量 开启本草之美》为题,分享了“大美育观”视域下的本草博物教育案例。

香港本草博物协会丨曾海鸥

「本草博物」理念立足于战略思维,致力于实现人类健康共同体的「文化纽带」,打造中医药文化的「健康符号」,响应国家「全民健身 大众健康」,倡导「生活处处有中医 生活无处不本草 衣食住行医贯通」,渗透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国民意识及素养,以东方的「本草学」与西方的「博物学」融合思维,以跨界跨学科融合思维,以多维角度认知事物的思维,以文化走进教育,文创带动产业的多元化多载体,传播普及中医药文化,与世界共情共鸣,打开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心门。
曾海鸥老师具体分享了本草博物协会研发的科普读本「走进本草博物世界」、主题日——「本草也疯狂」、自然笔记——「本草博物杯」等案例,生动阐释了“本草博物”的核心理念: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寂而不动,感而遂通
透过「本草博物」案例,体现「大美育观」注重学科融合的(科普+人文+艺术)、提高审美的、激发创新欲望的、有胸襟有眼界的、有深度有宽度的、适合具有AI时代的认知思维才是教育的本质。体现了“哲学思想+科学思维”、跨界跨学科、健康生活意识、生活处处有中医、生活无处不本草、衣食住行医贯通的思想。同时,「大美育观」还注重体育与健康的融合,树立全民健身、大众健康传播使命,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

论坛现场

由博物美育研究中心联合多家机构发起并主办的“博物美育论坛”,倡导围绕环境保护、社会治理、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跨科学、艺术等多学科,结合校内外教育,多领域协同研究、实践、分享、共创

论坛从2019年举办首届(生态美育论坛)始,每年举办一届,论坛时间一般为每年8月下旬。参与对象为在校教师,生物多样性研究与教育工作者、环境保护研究与教育工作者、博物馆研究与教育人员及社会公众等。
-END-
图片:张一波、冯海东
文字:博物美育研究中心

相关活动背景



近10年来,如东县一群美术、科学教师在环保公益机构“勺嘴鹬在中国”、如东县博物馆、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红树林基金会、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南通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单位的支持下,通过艺术创作、观鸟体验、科普宣讲等方式进行沿海野鸟保护的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8年他们策划建立“小勺子自然美育(如东)工作站”。依托“勺嘴鹬教室”、“勺嘴鹬小站”常态化开展自然美育活动。举办自然美育导师工作坊,培训自然美育导师40余名;建立勺嘴鹬教室15个,勺嘴鹬小站1个;授予16家单位“博物美育实践工作坊”称号。举办三届师生生态主题画展,通过网络和现场展览的形式展出美术作品近400余幅;举办鸟类保护主题自然美育论坛四届;为如东县内10余所中小学进行鸟类科普、自然笔记培训逾3000人。
2019年,工作站发起并联合社会环保公益机构“勺嘴鹬在中国”发起并组织实施“勺嘴鹬计划”——南黄海湿地博物美育行动。该项目面向广大在校师生,以黄渤海湿地为美育环境,以沿海水鸟保护为主题实施的美育活动。项目通过针对师资培训的“博物美育导师培训工作坊”、“生态绘画作品展”、“野鸟保育·博物美育论坛”以及面向学生的“博物绘画大赛·展览”、“博物美育夏令营”、“大型艺术行为展演”等项目展开。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达到沿海湿地野生鸟类多样性保护的宣教目的。
相关活动在“学习强国”、《中国环境报》《中国教师报》《江海晚报》等媒体多次报道。2022年5月,“小勺子自然美育(如东)工作站”被授予“五四青年奖章集体”称号。同年6月,“博物美育研究中心”在如东县博物馆成功揭牌。

和勺嘴鹬在一起
为您介绍勺嘴鹬和他的朋友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