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在登基时,最初被安排从东华门进入紫禁城,但朱厚熜拒绝了这一安排,因为他认为东华门是太子出入的门,而他是以皇帝的身份来继位的。最终,在皇太后的调停下,朱厚熜从大明门进入紫禁城。
大礼议是明朝嘉靖年间(1521年至1539年)发生的一场规模巨大、旷日持久的政治争论。这场争论的核心是明世宗(即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的尊号问题。明武宗去世后,无子继位,明世宗作为武宗的堂弟被选为继承人。然而,明世宗即位后,围绕其生父的尊号问题引发了激烈争论。
背景
• 起因:明武宗去世后,内阁首辅杨廷和等人主张明世宗应以明孝宗为皇考,而明世宗则坚持要尊其生父兴献王为皇考。
• 争论焦点:争论主要集中在明世宗能否改换父母的问题上,即如何诠释明武宗的遗诏。
过程
• 初期:明世宗即位后,多次下诏尊其父为皇考,但遭到杨廷和等大臣的反对。
• 发展:嘉靖四年(1525年),明世宗下令在太庙旁另立世庙,后改为“献皇帝庙”。
• 结果:嘉靖十七年(1539年),明世宗最终尊其父为睿宗,奉其神主入太庙,大礼议以明世宗的全面胜利告终。
影响
• 政治方面:大礼议不仅是礼仪之争,更是皇权与阁权之间的较量。通过这场争论,明世宗逐步巩固了自己的皇权,削弱了旧势力的影响力。
• 思想方面:大礼议中,以张璁、桂萼为代表的议礼派与杨廷和等旧势力的斗争,也反映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间的交锋。
大礼议是明代政治史上的重要事件,对明朝的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