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七十四载春秋校史 诉说“海纳百川·学贯中外”的故事丨重庆市高校校史文化巡礼系列报道

教育   2024-11-15 14:30   重庆  



编者按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时代新人的灵魂工程。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高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大学精神,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前沿阵地,需要强化使命担当、走在时代前列。其中,校史文化作为高校精神的载体,不仅彰显着大学精神、引领着办学特色、折射着文化底蕴,更是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校史育人功能,传承大学精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关心下,由市教委宣教处指导,重庆市教育新闻研究会、华龙网集团教育频道联合推出《弘扬校史文化 传承大学精神:重庆市高校校史文化巡礼系列报道》,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从1950到2024,四川外国语大学从岁月的长河中缓缓走来,每一步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七十四年风雨兼程,川外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贡献,她以其厚重的校史文化,生动讲述了“海纳百川·学贯中外”的川外故事,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川外人不屈的力量。


翻开川外的校史长卷,这里生动记录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过程,记录了优秀教职员工与学生的先进事迹和教学科研成果,记录了学校服务社会与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记录着学校与祖国同频共振的和谐乐章……


从始至今缜密梳理

形成校史编撰的优良传统


四川外国语大学诞生于剧烈变动的时代,受现实情况影响,当时学校的教师、学生、校名、校址等,也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给学校的早期历史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一直以来学校都高度重视对校史的挖掘整理,形成了校史编纂的优良传统。


1984年1月4日,四川外语学院院史编写组成立。


1986年11月,学校历史上第一份完整的校史大事记——《四川外语学院纪事》(1950—1985.5)定稿。


《四川外语学院纪事》(1950—1985.5)。


1987年7月30日,二野军大首次校史研讨会在学校举行。而后,研究会汇编的《革命熔炉》等刊物史料,成为了四川外国语大学校史研究的重要史料,进一步弥补了学校创办初期史料不全的遗憾。


在四川外语学院建校六十周年之际,《四川外语学院校史(1950-2010)》正式出版问世。


2020年,四川外国语大学迎来建校70周年之际,为继承传统、以史为鉴、激励后人,学校决定续修校史。最终形成《四川外国语大学校史(1950-2020)》。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史(1950-2020)》封面。


学校还组织各方力量,编写了多种多本校史书籍。从学校创立初期就担任学校领导的王丙申老书记晚年时亲自撰写了三本校史书籍:《兴学创业四十年》《激情似火的岁月》和《鸿春豪情》。


川外奠基人之一、老书记王丙申为川外写的校史资料。


每当逢十校庆,学校还会组织编写学统丛书——《川外•川外人》系列图书,截至学校70周年校庆已刊印第三辑。


《川外•川外人》第1-3辑封面。


2016年期,学校启动口述校史档案工作,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将学校建校的历史沿革、重要的教学科研活动及学校举行的重大活动、发生的大事件等都进行一次口述校史的收集和整理。目前川外《口述校史》第一辑已刊印,第二辑正在编辑中。


《口述校史:记忆川外》封面。


成立校史编研机构

推进校史教育进课堂


1984年9月,学校成立校史编辑研究机构,挂靠学校办公室。2016年5月,学校综合档案室更名为档案馆,校史年鉴编写工作划归档案馆。2017年4月,经学校研究决定档案馆下设校史编研科,校史编研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在增补年鉴、撰写校史、校史育人等方面开展了有效工作。


此外,档案馆还不定期开展校史校情校训专题讲座,结合展示珍贵的历史图片等馆藏档案资料,从学校的历史沿革、校训、办学宗旨和校情展示学校70余年改革发展、奋发图强的办学历程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对母校的认同感与荣誉感,培育学生志存高远、勤奋学习、感恩报校的精神。


体现“海纳百川•学贯中外”校训精神的文化雕塑:“对话”。


开展校史知识竞赛

拓展校史育人抓手


2018年,为充分将学校丰厚的校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激发全校师生员工的爱校荣校热情,学校举行“青春梦川外情”校史知识竞赛活动,目前已举行六届。


2023年,为引导川外师生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在全面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外国语大学征程中贡献力量,竞赛更名为“学思想明校史”知识竞赛活动。


第三届“青春梦川外情”校史知识竞赛。


校史知识竞赛的举办,进一步丰富了校史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使学校的优良校史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在参与校史知识竞赛的过程中,同学们翻开学校的校史,了解学校的光辉历程,体会到了学校使命与责任,凝聚起“一朝川外人,一生川外情”的爱校共识,增强了川外师生爱校荣校的母校情结,将川外的精神铭记在心,传承下去,不忘初心、砥砺奋斗。


建好用好校史馆

发挥实物育人效能


1990年5月4日,学校校史展览馆正式开馆。30余年来,校史馆不仅成为了展示学校辉煌历史的窗口,更是川外学子传承校史精神、诉说川外故事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根据校史资源的不断丰富,校史馆完成了多次改建,目前校史馆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包括历史沿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交流与合作、校园文化、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社会、校友风采9个部分。


校史馆金牌讲解员为参观领导作讲解。


校史馆大学生讲解团队于2010年成立,每年为新生入校提供讲解,接待多个国家级、省市级、校级参观团队以及到校交流的多位驻华大使、机关政要提供讲解服务校史馆,接待人数近8万人次。


2023年起学校着力打造校史馆金牌讲解员团队,不仅强化了校史文化育人功能,也对解说团队和在校学生在讲校史和听校史的过程中充分开展思政教育和引导,成为了大思政格局下实践育人的有效平台。


建设校园校史人文景观

营造校史育人氛围


四川外国语大学里有一条路,名叫“三花路”。它的名字由来,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1952年6月,俄文大队转入位于重庆化龙桥红岩村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成立俄文专修部。11月,改为俄文系,校址迁北碚三花石原川东党校旧址,直至1966年12月,学校迁到北碚文星湾西南师范学校速成中学校舍。


北碚三花石校址(左图为西南俄文专科学校时期校大门,右图为四川外语学院时期的大门)。


学校在三花石办学历时14年之久。这14年,历经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的俄文系、西南俄文专科学校、四川外语学院三个历史阶段,见证了川外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阶段。三年多后,1970年11月,学校从北碚正式迁入现在的所在地,重庆市沙坪坝区烈士墓壮志路33号。学校在命名时,取名“三花路”,即是为了纪念那一段重要的历史。


学生在校园的三花路上行走。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四川外国语大学始终牢记的根本任务和终极价值追求。通过校史潜移默化的信念教育,让广大师生牢牢铭记,无论在什么历史阶段,学校都必须回应时代挑战,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海纳百川,学贯中外”永远在路上!


来源丨华龙网

声明丨“重庆教育”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重庆市高校校史文化巡礼系列报道

重庆教育
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重庆市教委官方发布,重庆教育权威资讯,教育民生服务,教育政策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