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幻照进现实:
我们离实现清洁能源智能交通有多远?
“
1982年,菲利普·K·迪克的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第一次被搬上大银幕,电影中充斥着飞车和复制人的未来洛杉矶让观众们目眩神迷。近四十年过去了,电影中的2019年已经从“未来”变为“过去”,续集《银翼杀手2049》亦已上映,将目光投向又一个四十年后。当今天的我们举目四望,《银翼杀手》似乎已经照进现实——电动汽车、自动驾驶、AI辅助,随着商业化的脚步加快和种种优惠政策的出台,这些曾经遥远的“高科技”正逐渐成为中国消费者眼前切实的选择。
图源:银翼杀手2049剧照
随技术的发展而来的是相关服务行业的更新换代:上汽集团与Momenta合作,在上海和苏州运营Robotaxi(萝卜快跑),并计划在深圳扩展服务;智能纯电品牌“智己”的新车也将搭载Momenta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美团在北京、深圳等地推出了无人驾驶配送服务;上海、重庆等地已在试运营无人驾驶公交车……
然而,正如科幻电影中经久不衰的反乌托邦主题,每一次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都伴随着挑战和风险。人车之间驾驶权的交接带来了诸多法律和伦理层面的挑战,而自动驾驶技术市场化的过程中更充满了未知。在清洁能源智能交通这片广袤的新大陆上,我们已经摸索出了怎样的道路、又该如何继续前进?
图源:人民网
关注点①:
AI新时代与智能驾驶
正在筹划买车的读者朋友也许会经常看到,自动驾驶相关的新闻中提及“L3”、”L4”等词语。实际上,我国将驾驶自动化程度由低到高分为L0级至L5级共6个级别,其中0级为应急辅助,1级为部分驾驶辅助,2级为组合驾驶辅助,3级为有条件驾驶辅助,4级为高度自动驾驶,5级为完全自动驾驶。“L3”、“L4”,正是各大车企的研发团队正在冲击的自动化等级。
现阶段,L1、L2级自动辅助驾驶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实现前装上车。从高精地图到无图的“全国都能开”,从高速自动辅助驾驶到城区自动辅助驾驶,AI大模型的应用已经推动L2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量产上车并投入规模化使用,不断冲击着L3的界限。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底,全国共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29000多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6800多张,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8800万公里。
那么,AI大模型如何帮助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呢?实际上,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包括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部分,AI大模型为感知部分的技术带来了巨大的革新,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大模型对对采集到的行人、车辆、道路标志等信息数据进行融合处理,从而实现对复杂交通场景的准确理解和应对。
图源:今日头条@小边说车
今年四月,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Full Self Driving,简称FSD)技术将在中国落地的消息随着马斯克访华而沸沸扬扬。与此同时,国内科技巨头如华为的研发团队也正瞄准L4架构进发,与一汽解放、丰田、奥迪等国内外车企达成合作。在此之前,自动驾驶产业正经历着一次“降维”——企业们从L4级无人驾驶技术的高难度挑战中抽身,转而探索在成本、技术难度和法规适应性方面更为现实的L2、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兴起,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似乎又燃起一丝曙光。
然而,伴随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降低模型的计算复杂度。我国在对于AI大模型所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的探索仍处于较为起步的状态,如何保障消费者权益,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跟进便成为重点。
除此之外,大模型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进行训练和推理,这对硬件设备提出了巨大的要求,车端大模型更是需要考虑计算效率和能耗问题。在算力与计算效率方面,创新的生态、机制与人才是关键,跨数据中心的算力协同还面临体制机制的挑战。
比之技术上的挑战,自动驾驶技术伴随的伦理风险和法律问题更引人瞩目。今年4月,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西雅图附近撞死一名摩托车手。经美国警方最新确认,这辆特斯拉汽车在事故发生时正处于“完全自动驾驶”模式。而这至少是FSD所涉及的第二起致命事故。
这无疑引起了无数消费者的担心。如果将驾驶权完全交给自动驾驶系统,那么谁将为交通事故负责?在诸如“电车难题”的特定情境下,人工智能将如何做出选择?
图源:unite.ai
关注点②:
“道德机器”实验
2015 年,三位分别来自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通过亚马逊的众包平台(Amazon Mechanical Turk)进行的心理学实验刊登在《科学》杂志上并引起轰动,上千万志愿者在网站上设身处地地替全自动驾驶汽车做出“电车难题”的决策。这项试验具有十分明确的现实针对性。它试图搞清楚:自动驾驶汽车当然应该以安全为首要设计目标,但在事故难以避免而不得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场合,人们期待算法设计让汽车做出何种选择?
试验的方式是设计出若干类似于“电车难题”的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中的选择难题,让受试者在各种选项中做出选择。这一试验得出的最重要发现就是:
1.绝大多数人都希望无人驾驶汽车被编程为:在采取了各种可能的预防措施都无法避免事故的情况下,如果车内乘客的人数少于车外潜在受害者的人数,车辆须牺牲自己(包括车内乘客)以避免伤害他人。
2.绝大多数人都表示不会购买如此编程的车。
这也就是说,如果企业出于利益最大化的动机来设计自动驾驶程序,那么其结果在伦理上大概率是不符合绝大多数人的预期标准的。
这项研究成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后,引起了很大轰动。原作者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合作设计了一个专门的网站来继续这一试验,这个被命名为“道德机器”的网站共收到来自233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万志愿者对道德困境问题做出的四千万项决策,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心理学试验。
在“道德机器”网站的主界面上,用户可以依次看到13种不可避免的车祸场景,取决于是保持车道还是转弯,每一种场景都有两种不同的可能结果,用户可以点击选择她们认为更可以接受的结果。选择主要围绕八个因素:
1. 避免撞人还是避免撞宠物;
2. 一直保持车道还是转向;
3. 优先保护车上乘客还是优先保护行人;
4. 保持车道撞向较多的人还是转向撞倒较少的人;
5. 撞男性还是撞女性;撞年轻人还是撞老年人;
6. 撞遵守交规过马路的行人还是撞乱穿马路的人;
7. 撞健康的人还是撞不健康的人;
8. 撞社会地位较高的人还是撞社会地位较低的人。
这项试验只发现了三项跨文化、跨国别的普遍道德偏好,即人的生命优先于动物的生命、更多人的生命优先于更少人的生命、年轻人的生命优先于老人的生命。围绕其他因素的选择则呈现出极大的文化差异性,而比较有共识的三项道德偏好,除了人的生命优先于动物的生命以外,如果作为预先编程的设计都涉嫌违反法律。
由此可见,在有关自动驾驶汽车的伦理与法律问题上,社会共识和现行法律之间仍有罅隙,制度设计任重而道远。
关注点③:智慧城市,将来未来?
科幻作家刘慈欣曾在20年前发表的作品《地球大炮》中,详细描绘过一些他想象的自动驾驶技术细节:车上没有司机,也没有可以手动的操纵杆件;在城市道路行驶起来,车与车的间距不到两米,但所有的车都在以超过每小时一百公里的速度飞驰;在车流交汇处,正好会出现一个不易察觉的空档让车汇入......AI把道路的利用率,发挥到了极致。在今天看来,刘慈欣对自动驾驶图景的描绘,仍然是无数从业者的理想,但其中一些细节,比如“没有司机”、“自动变道”等等,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
刘慈欣的山西老乡,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正在带领百度团队将无人驾驶车“萝卜快跑”投入商业运营之中。在武汉,“萝卜快跑”已经建立了一个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区。覆盖全城的运营范围、更优惠的价格、更舒适的搭乘体验,让更多旅客开始选择自动驾驶出租车出行。和大洋彼岸的美国相比,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化的道路似乎格外顺利。当百度阿波罗、小马智行等品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被正式引进五十多个中国城市并备受关注时,美国企业如Cruise和Waymo已经受到多轮抵制冲击,中美民众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接受度大相径庭。
图源:上海证券报
除了更好的安全记录、社会更宽容的态度,政策的暖风频吹在这一行业的发展道路上亦不可或缺。在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发放了首批完全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即“完全无人载人车牌照”。这是上海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进展。首批获得许可的企业包括AutoX安途、小马智行科技、百度智行科技和赛可智能科技。上海市民将能够在浦东部分路段预约并免费体验全无人驾驶的出租车服务。
自2022年底以来,中国其他三个主要城市已采取了类似举措,允许没有安全操作员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试运行。北京、深圳和广州都已开始在某些情况下对无人驾驶出租车的使用收取费用,这标志着中国在自动驾驶商业化方面迈出了更远的一步。
自动驾驶出租车只是这项技术所开拓的商业版图中的一片拼图。在物流配送领域,无人配送车已经开始在部分城市进行试点运营,为电商、生鲜等行业的物流配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公共交通领域,自动驾驶公交车、地铁列车等也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示范应用,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方式。此外,在环卫、安防、园区接驳等领域,自动驾驶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一切似乎都在表明,自动驾驶技术将带来一次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彻底革新。
图源:京东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未来智电融合的发展趋势愈加明显。智能驾驶的新时代到来之际,中国电动车企业正在海外面临着一波波反补贴调查的威胁,电车智能化的新趋势带来了异质化竞争的潜在优势。
然而,人们翘首期盼的同时不乏忧虑。网约车行业观察人士刘政表示,很多司机担忧,无人出租车会抢走订单。也有行业人士表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人驾驶和有人驾驶两种状态将会共存。此外,诸如安全员这样的“新”角色,也在自动驾驶行业逐渐兴起。自动驾驶同样需要人,来完成更专业的工作。
对诸如“萝卜快跑”的智驾公司来说,真正的决战还未到来。目前站点上下车、配备安全员的模式,远非自动驾驶模式的终局:在站点上下车,即便站点再密集,也免不了给乘客一种“等公交车”的错觉;配备安全员,虽然在当前阶段加上了双保险,但也意味着技术还没到终极目标或者说其他方面仍有制约。
尽管可以收取用户的打车费用,不过为了鼓励用户体验、累积测试数据,各大无人车平台的收费都是象征性的,相比之下研发费用和建设、维持无人驾驶车队的费用如同天文数字。因此在当前,尽管技术的突破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但自动驾驶出租车的真正商业化,还不知有多远。
结语
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AI辅助和电动汽车等创新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标志着交通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然而,技术进步带来的不仅是便利,还有诸多挑战和风险——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模型泛化能力和计算复杂度等问题依然悬而未决,自动驾驶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和法律争议也日益突出,而智慧城市的构建更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的接受。
中国在自动驾驶商业化方面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的试点项目为未来的全面推广奠定了基础。然而,要实现完全的无人驾驶和广泛的商业应用,还需要在技术、法规、伦理等方面进行更多探索和调整。
在这场科技变革中,公众的参与和社会的共识至关重要。通过不断试验和反馈,我们可以逐步完善自动驾驶技术,使其更符合人们的需求和期望。同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调整,也需要与技术发展同步,以保障消费者权益,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未来的清洁能源智能交通将是一幅由科技、伦理和法律共同描绘的宏伟画卷。尽管前路漫漫,但在技术、政策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愿景终将实现。自动驾驶汽车、智驾公交和无人配送将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带来更加便捷、安全和环保的出行体验。
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票或了解详情。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https://www.crsa.net/news/article/9973)访谈|自动驾驶正加速到来
“自动驾驶,“祛魅”AI大模型.” 36氪, 29 March 2024 (https://36kr.com/p/2710546237634695)
郑戈,电车难题与自动驾驶系统算法设计中的伦理考量。原文刊载于《浙江社会科学》2022年第12期,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浙江社会科学”。
刺猬公社. “亲历萝卜快跑,直面自动驾驶的科幻与现实.” 亲历萝卜快跑,直面自动驾驶的科幻与现实, 12 7 2024, https://mp.weixin.qq.com/s/dRifAGKHvBUjVh33t5_i4Q.
暖风频吹,自动驾驶出租车加速. 何夏, 21世纪商业评论,2024年07月29日 。(https://mp.weixin.qq.com/s/tjrgAc6bEochQPQuAH138A)
新浪财经。中国自动驾驶江湖,群雄争霸. 2024年07月23日。
www.mckinsey.com.cn
www.gov.cn
人民网:people.cn
腾讯网
澎湃网等
撰稿:潘乐仪、杨浚灏
排版:甘心愿、杜飞逸
欢迎大家长按图片扫码加入
「2024LOCF官方观众群」获取更多最新信息
如有任何疑问或群聊二维码过期
请添加票务负责人或论论子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