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前几天,钟南山院士提倡,“除特殊情况,不主张长期佩戴口罩!” 这是因为长期戴口罩削弱了抵御疾病的能力。
然而,近期我国频受各类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困扰,其中不乏新冠的身影。
自新冠JN.1毒株前段时间在欧美肆虐以来,近日已远渡重洋来到了亚洲,目前正在东南亚各地火速传播。
这一系列的消息让国人开始警惕,不少人自觉地佩戴口罩防范感染。
那么,如何区分不同场合佩戴口罩,确实是一门学问。
钟南山最新观点:不建议长期佩戴口罩
12月22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我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除特殊情况,不主张长期佩戴口罩!”
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我国当前没有大规模疫情以及病毒大流行的前提下提出来的。
钟南山补充道:“除非出现病毒大流行的时期,或者前往人群聚集的地方,否则不是特别主张长期佩戴口罩。”
这也是源于佩戴口罩与人体免疫系统关系的深入理解,以及当前全球传染病局势的考量。
实际上,钟院士的观点也与近期关于免疫债说法不谋而合。
今年秋冬之际是流感以及各种呼吸道疾病传播的旺季,此前“过度”防护,导致免疫力的下降,“免疫债”或“免疫鸿沟”使得各种呼吸道病毒有了可乘之机,在人群中大肆传播。
口罩防护过度是否造成“免疫债”?
新冠疫情三年以来,口罩在预防传染病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起到了很好的隔离保护作用。但口罩防护也有着自己的短板。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口罩阻碍了人们对细菌和病毒的接触,使免疫系统缺乏必要的“训练”,从而可能降低其在面对传染病时的反应速度和强度。
这意味着长期佩戴口罩可能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人群免疫功能将进一步下降,导致一种被称为“免疫债”的现象,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爆发。
何谓“免疫债”?它是指由于长期过度依赖外部防护,人体的自然免疫系统得不到足够的锻炼和挑战,导致其功能下降,一旦面临外部威胁,人体的抵抗力可能会大幅下降。
近日,知名感染病学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教授的看法与钟南山如出一辙,胡主任认为,对于普通人群,不能过度依赖口罩,也无需在任何场合都佩戴口罩。
他表示,“我们需要改变过度依赖‘全副武装’的防控措施的思维方式,而是应该正确认识哪些情况需要戴口罩,哪些情况不需要......如果没有高风险感染,或者感染对于免疫功能较好的年轻人来说不构成大问题,我们也可以不强制佩戴口罩。”
至于口罩是否是引起今年春季和秋冬流感和呼吸道感染高发的原因,专家普遍认为,口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病毒的传播,但也必须承认,过度使用口罩也可能带来其他问题。
在谈到呼吸道感染高发与口罩方面的关系时,胡必杰此前表示,“戴口罩等会导致人群与细菌病毒的接触明显减少。这种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感染病例,但也削弱了人体对这些病原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功能。流感病毒的感染率下降,人群对流感的相关免疫力也因此降低,对支原体的接触减少,支原体的免疫力也因此下降。”
新冠在东南亚盛行?不戴口罩,我们如何应对?
今年秋冬,流感等多种呼吸道传染加剧,新冠也在悄无声息的传播。
近日,马来西亚重启隔离措施,12月10日至16日马来西亚报告20696例新冠确诊病例。据悉,该国确诊者需隔离五天。新加坡一周新增5、6万例阳性病例,除此之外,印度尼西亚新冠病例当前与11月相比上升了13%。
图来自新加坡卫生部
这让不少人在是否要长期佩戴口罩的想法中摇摆不定。
但新加坡卫生部长Ong Ye Kung表示,最新一波疫情可能已经见顶,没有必要采取额外措施,如戴口罩等。
目前,我国也已发现JN.1新毒株感染的病例,按照欧美各国及当前东南亚的发展趋势,我国很可能在之后面临一波新冠小高峰。庆幸的是,当前在各国,尽管JN.1的传播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毒性却仍然在低位,90%的感染者都属于轻症。
对于如何佩戴口罩。12月8日,国务院防联控机制疫情防空组于发布了一则通知:指导公众科学佩戴口罩。
而按照钟南山院士的说法,若JN.1毒株在国内引发大范围流行,也是需要佩戴口罩的,只是在非大流行期间,不建议长期佩戴口罩。
是否佩戴口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它的利弊,并采取更加科学和全面的防控措施来应对呼吸道方面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