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问起朋友们的理想型,很大概率会听到4个字:情绪稳定。
有一小部分“情绪无能者”,最开始也像是所谓的情绪稳定。
他们几乎没有消极情绪,遇到事情过分理智。
也没有情感感知能力,很容易逃避、冷暴力,对什么事情都满不在乎......
今天的推文就来聊一聊,
如何分辨情绪稳定的”真假“?
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情绪稳定?
情绪来了避之不及
先来看一个案例——
来访者小A,性格温和,谈过两任男友,相处时情绪都挺平稳的。
咨询之后我们发现,男友问题更明显:
第一,他表现得太理智了。
在她面前,他要么总是很冷静,讲道理、分析问题;
要么只有积极情绪,极少有消极情绪。
比如,被领导骂了、打游戏输了、喜欢的球队输了……他心里烦,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好几个小时。
再出来又挂上一副笑脸,云淡风轻地问她晚上吃什么,绝口不提自己心烦。
如果她主动问起,他会告诉她:“我的情绪是我的事,我会自己调整,我不想把情绪传染给你。”
起初,她觉得他很会控制情绪,真的好优秀啊。
但时间久了,她觉得自己被“推开”。
因为完全感觉不到关系里有情感在流动,怀疑男友是不是不信任自己。
图源:pexels
第二,他的依恋模式是回避型。
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比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依恋模式,通常童年早期就已经形成,长大之后,会成为建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的核心。
小A的男友,从小跟着外公外婆,8岁才被父母接到身边,他不适应父母有亲昵举动,不喜欢被妈妈拥抱、牵手、不喜欢撒娇。
但如果妈妈从他身边走开,他又会想要跟去看看妈妈到底在干嘛。
这是典型的回避型依恋:
害怕和人亲近,对关系的处理比较冷淡随意。
面对小A,他也经常退缩,不愿意和她聊小时候的事,也不愿意听她讲心里话。
矛盾的是,虽然他喜欢一个人待着,小A闹分手时,他又会挽留。
“一个人太寂寞了。”他说。
小A想:“可你跟我在一起,不也是喜欢独处吗?”
图源:pexels
第三,经常自我否定。
“你太敏感了吧?”“有必要这么大反应吗?”“你能不能成熟一点?”
如果男友惹小A生气,他没哄好,就会这样说。
小A惹男友生气时,他也会说:
“我不应该跟你计较这些”;“我们好好讲讲道理吧”;“我没生气,你想多了。”
我们从他的话里,感受到一层深深的自我否定:
“情绪是不好的”;“我不应该感受情绪”;“我不允许自己情绪发作”……
就仿佛在对自己说:把情绪压抑下去,表现得对什么都不在乎,才符合我对自己的期待。
过度理智、依恋回避、自我否定,男友身上集齐了这些特质。
虽然两人没有激烈的争吵过,但小A觉得,这不是因为他们感情好,而是因为男友每次产生矛盾都逃避了。
一旦觉得某个情绪他无法处理,就表现得不近人情、冷漠无视。为了引起男友的重视,小A不得不歇斯底里地发脾气。
她疲惫地说:“我一有情绪,他就会说我作,有病,但我以前真的不是这样的,我好讨厌现在的自己。”
现在的她,总是“发疯”,但这不是她的错,因为她以前是可以控制好情绪的。
情绪稳定:
能和情绪好好相处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情绪稳定呢?
律师罗翔说:“你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没有一个是智者,生活过得一团糟。
智者心里只有一件事,就是解决问题,解决不了换办法再试,不被情绪所带偏。”
也就是说:
真正情绪稳定的人,不是没有情绪、不释放情绪,而是能够不被情绪带偏。
学者Gazzagniga、Gross等人认为:从个体差异而言,每个人对一件事的认知是不同的,每个人对情绪的反应模式也是不一样的。
情绪作为一系列主观体验的统称,是多种行为、感受、思维综合产生的身心状态。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行为、感受、思维三方面中,必然有一方面出了问题。
而真正的情绪稳定,也包含这三方面的稳定:
图源:pexels
第一,情绪表层稳定。
情绪表层,也就是情绪出现之后,我们用什么行为来表达。
比如,有人生气了就捶墙、砸碗,这属于不合理的行为表达,因为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
而用砸沙包、聊天、唱歌、跑步、踢球来宣泄,就不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是比较合理的行为表达。
允许自己做一些合理的行为表达,就能让情绪表层维持稳定状态。
第二,情绪核心稳定。
情绪核心,就是我们对情绪的感受。
有的人会对情绪感到恐惧,逃避面对情绪,明明生气却说不生气,就属于情绪核心出了问题。
而能够第一时间觉察情绪,允许自己因为情绪而感到生气、悲伤,就属于拥有健康的主观体验,情绪和感受是保持一致的。
一致的主观体验,能让我们对自己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自己产生什么情绪、会有什么感受,进而懂得如何调整、接纳;
不会出现今天逃避情绪,明天发泄情绪,后天又继续逃避情绪,这种不稳定的情况。
图源:pexels
第三,情绪机制稳定。
情绪机制,就是情绪涌现时,我们想了什么。
小A的男友产生愤怒情绪时,会想:”我要怎么把情绪压下去?”“我要怎么回避眼前的混乱?”
他的情绪机制消极而僵化,没法解决问题,所以发挥不了好的作用。
而小A产生愤怒情绪时,会想:“我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好?”“我应该做点什么结束这种局面?”
积极思考解决情绪的办法,就是比较稳定的情绪机制。
讲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发现:
真正的情绪稳定,不是忍耐克制。而是感受、思维、行为三方面的稳定。
而一个真正的情绪稳定者,能够做到:
情绪核心维度,放下对“情绪不稳定”的羞耻愧疚感。
为什么很多人,期待自己或别人情绪稳定,不然就会感到羞愧呢?
因为这种期待,本质上是在满足自恋:
“我应该是强大的,如果我做不到情绪稳定,就说明我很脆弱,但我怎么可以不强大?”
因此,我们会羞于面对自己情绪不稳定的时刻,被人指出来,还会感到低人一等。
而当我们理解,自己追求情绪稳定只是在满足自恋,不是真正在追求成长,自己或别人有情绪很正常,这种羞耻感就会少一些。
因为,我们看见了自己真实的需求。
这种看见,能让一个人放下执念、形成看待生活的新视角。
图源:pexels
情绪表层维度,尝试多种调整情绪的方法。
情绪来了,忍着不宣泄、调整,其实是因为从小就不被允许宣泄,所以对情绪感到陌生。
而人对陌生的事物都有个“夸大滤镜”:觉得它会特别惊人,特别有破坏力,搞砸很多东西。
但其实,情绪就像绵羊,如果能找到与它和平相处的方式,比如顺毛捋,就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的。
为此,我们需要给情绪命名。比如,生气的时候,抱抱自己说:“你在生气,你很委屈,有一点难受,心里特别烦。”
对情绪的描述越精确,陌生的事物就越不陌生。
当我们对情绪有了熟悉感,就会直觉性的就会知道:我该用什么方式处理好这个情绪。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能形成稳定的情绪表层。
情绪机制维度,将思维集中在如何高效调整状态上面。
比如,一群朋友聊得很开心,你感到被冷落,心里有些烦躁。
你可以尝试自我倾听:
“我烦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个原因我有没有能力解决?” “我能想到哪些解决办法?” “哪一个最适合当前的情况?” “我有多大把握可以成功?” “如果不成功,我能不能再尝试别的办法?”
你会发现,有的情绪背后藏的是一些曾经的创伤。
可能是这个场景让你想到了小时候父母的冷落,或者唤起了你被抛弃的担忧。
把自己全然打开,仔细倾听内心的声音之后,你的创伤也将被看见、清理。
此外,不管你的情绪经常波动起伏,还是过于平静止水,只要你被情绪问题困扰,那么推荐大家可以
试试壹点灵的
心理倾听学习营
。
它可以帮助你找到情绪的源头,进行自我疗愈。
也能让你处理好人际关系,更好地和伴侣、家人、领导沟通。
只要你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就可以花费1.9元来体验一下3天的试听课程。
经过一定的专业学习后,还有机会通过线上接听电话的方式,为他人提供倾听服务,获得一份不坐班的副业。
扫码获取课程链接
将情绪视为结果,发动脑筋,去探索原因、改变原因。
真正的情绪稳定,是基于一颗强大的自我内核,表现出来的稳定自我状态;
所有看似稳定、却虚弱无力、混乱破碎的自我内核,都伴随着各种情绪问题。
看似稳定,其实更不稳定。
而一颗强大的自我内核,来自稳定的情绪表层+情绪核心+情绪机制。
自我是根,情绪是叶。
先有根深蒂固,枝叶才不会迎风乱颤。
当我们由内而外稳定下来,
哪怕外界狂风暴雨,依然能稳稳伫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