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灌输轻思考,最差的奥数书差在这里

文摘   2024-09-25 09:01   北京  

几年之前我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一些朋友,告诉我因为小学老师或者朋友推荐,孩子正在做这样一套书。所以朋友问我这套书怎么样,值不值得做。


这一套书《小学奥数某某某某》的编写说明写到:

 

2002年,《小学奥数某某某某》横空出世。十年来,它风雨兼程一路走来,演绎了全国市场化图书的一个传奇;十年来,它虽然一再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

 

“小学奥数某某某某系列”试图强化一个方法,坚持一个理念,养成一个习惯。

 

1.强化一个方法:举一反三

我们推崇这样一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我们拒绝这样一种学习态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2.坚持一个理念:学而时习之

任何一个知识点的牢固掌握都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训练。


3.养成一个习惯:终身学习的习惯

《小学奥数某某某某A版》每天15分钟,《小学奥数某某某某B版》每周30分钟的设计便于学生养成一种持续学习的习惯,以期形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很多朋友在我的微信群里说孩子现在在做这套书,好不好,我每次都劝朋友赶快扔掉,换成《学而思秘籍》。


两三年之前我买了这套书的二年级A版和B版,用于写这篇文章,告诉大家这套书为什么是如此的差,差到对不起“奥数”这个词,也对不起“举一反三”这样一个成语。


今年这套书出了新版,加了很多视频讲解,可惜内容还是一如既往地差。

01.小学生为什么要学奥数?


说这套“奥数”书为什么差得离谱之前,咱们先来说一说小学生为什么要学奥数。我觉得,小学奥数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照葫芦画瓢”能力。

 

诚然,“独立思考”不是“随意思考”,就奥数来说,孩子必须要先通过体系化的奥数教材,或者奥数直播课程学到基本的奥数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才能谈“独立思考”。

 

但是,孩子学基本的奥数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的过程,必须是为了之后的“独立思考”而服务的。


如果是通过不靠谱的奥数书籍,或者不靠谱的奥数老师学奥数,学到再多奥数知识,孩子也无法“独立思考”。

 

果爸就读六年的北京人大附中,和河北的衡水中学,是最近五年全国考进清华北大人数最多的两所中学,也分别被看作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成功代表。



这两所中学固然很多方面都完全不一样,但是在我看来,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几乎每一个老师都优秀并且负责任。

 

课上的授课质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两所中学老师给孩子留的作业,都是最适合孩子的,能让孩子做一道题,就有一道题的收获的。


所以,这些孩子往往高中只需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高考成绩就会很优秀。

 

而很多其他学校的老师,这一点就不一定做得那么优秀。孩子在外面找练习来做,就不一定这么适合孩子。

 

说回小学奥数,我觉得小学奥数的学习,最大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样到了中学,尤其是高中,在课内,以及中考、高考中的理科科目,尤其是数学中遇到更难的题目的时候,更容易战胜困难,解决问题。

 

我自己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因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奥数,奥数成绩一直不错,我也一直都很喜欢数学。

 

中考和高考虽然因为其他科目的水平和发挥都不够完美,总成绩不是那么高,但是中考数学和高考数学,我的单科成绩我估算应该都是能排在全北京前1%的。

 

那么,小学奥数和中高考可以靠学校不同,孩子只能用课余时间来学。


那么,怎么样的学法能真正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呢?那就是选一个靠谱的课程,或者一套靠谱的书来做主线。

 

什么样的课程靠谱,什么样的课程不靠谱。思维课方面我在《千万不要被小红书和抖音上的数学课骗了!》一文中已经说得很清楚啦。


而小学中高年级的奥数课,其实理念也是相通的。不同的是难度越大的奥数课,对老师的个人能力要求就越高,胜任的老师也就越少。

 

靠谱的书,我也都详细介绍过。


但是,大家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靠谱的书到底靠谱在哪里。


下面,我把不靠谱的书给大家分析一下,大家一对比,就很容易判断了。

02. 这套书为什么不靠谱?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套书二年级A版第11周讲的是“比比分分(二)”,第一道王牌例题就是一道最典型的奥数题:切月饼最多切几块。

 


然而,例题给出了解法,也提了一句不太严谨的解题思路:要使切得的块数最多,必须交叉切,并且每一刀不通过前几刀的交叉点。

但是,为什么切n刀最多可以切成(1+1+2+3+4+…+n)块呢?这道题真正带给我们什么启发呢?例题完全没有提到。

更为搞笑的是,三道举一反三练习题,居然是这样的:
(1)一块圆形塑料板,竖直切3刀最多能切成几块?切4刀呢?
(2)一个西瓜,竖直切5刀,最多能切多少块?切9刀呢?
(3)一个生日蛋糕,竖直切2刀最多能切成几块?切6刀呢?

这样的练习题,就是典型的绝对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只培养孩子的“照葫芦画瓢”能力。

孩子看了例题之后,即使什么也没学明白,也能看到切3刀的答案是7块,切4刀的答案是11块。

只要孩子知道切月饼,切圆形塑料板,切生日蛋糕是一样的,题目不用思考,只用“照葫芦画瓢”,也能直接写出答案。

但是这样,就完全失去了奥数学习的意义。


03. 同样的内容,应该怎么教?


实际上,这样的题目一开始,就不应该让孩子看例题,而是应该先引导孩子去探究。


一个月饼切一刀,能切成几块?切两刀,能切成几块?切三刀,能切成几块?切四刀呢?并且让孩子画出各种可能性。


切一刀,很明显一个月饼能被切成2块。


切两刀,如果两刀不交叉,是3块,如果两刀交叉,是4块。所以切两刀,最少能切成3块,最多能切成4块。


切三刀,如果三刀都不交叉,是4块,如果三刀两两交叉,是7块。所以切三刀,最少能切成4块,最多能切成7块。


切四刀,如果四刀都不交叉,是5块,如果四刀两两交叉,是11块。所以切四刀,最少能切成5块,最多能切成11块。



然后,再让孩子通过找数字之间的规律和分析原因,两条路分别推断出, 切n刀,最少能切成多少块,最多能切成多少块。


如果孩子能通过“独立思考”得出答案,无论多长时间之后,无论题目如何变化,类似思路的题目一定可以真正理解并且掌握的。


这样的孩子如果遇到下面这样的希望杯题目,肯定就觉得只是小菜一碟了。


而如果家长给孩子选择了本文所提到的这套奥数书,让孩子看了例题,做了练习题,孩子只培养出了“照葫芦画瓢”能力,见到这道题十有八九会无从下手。

04. 今年新改版,一样不靠谱


一些老师、家长、外行的博主推荐这套书,原因是觉得这套书难度介于课内和其他奥数书的难度之间,更多的孩子能接受。


可是,这个理由是根本不成立的!


学奥数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锻炼“照葫芦画瓢”的能力还是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套书锻炼的是哪一种能力?大家可以看看这套书三年级和五年级分别的两页的例题和练习题。


和旧版一样,新版的练习题和例题几乎是完全一样的。


就相当于例题是:一个苹果5块钱,一个梨3块钱,一个苹果和一个梨一共多少钱?练习题是:一个桔子4块钱,一个芒果2块钱,一个桔子和一个芒果一共多少钱?


这样的题目,到底锻炼的是“照葫芦画瓢”的能力还是锻炼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完全不动脑子不理解原理,只靠模仿能不能做对题目?如果能,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真的理解了题目的底层逻辑?


相信家长们都有自己的答案!

05. 某些思维课、奥数课,一样不靠谱


其实,某些AI思维课,某些奥数老师的直播课,不靠谱的原因也是类似的。那就是,只是灌输知识,无法启发思考。


虽然“独立思考”是如此重要,但是并不是说,直接给孩子一本奥数题,孩子就可以“独立思考”。


所以,无论是通过靠谱的奥数书,还是靠谱的小班直播课老师,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奥数书的合理编排,小班直播课老师的课堂引导,在把奥数需要的知识和方法教给孩子的同时,真正能引导和鼓励孩子更多地独立思考。


对大部分家长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选对奥数书,选对奥数课,并且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效果。


另外说一句,好的奥数老师的小班课永远都是稀缺的,很多公众号都推的思维和奥数课程,要么是数千名老师水平大部分完全不合格的小班直播课,要么是满班人数无限多几乎等同于录播课的大班直播课,大家一定要谨慎选择哦!


虽然我这里暂时没有推荐的现在能报的奥数课,但是欢迎大家加我好友咨询,作为教了14年奥数的老师,我至少能给大家避雷哦!


———— / END / ————

近期由于微信算法改版,请大家把公众号添加星标,或者经常“点赞”、“在看”、留言分享,不然很有可能无法看到更新文章推送。


期待您的鼓励和交流,希望陪娃路上我们共同成长不失联。


果爸的自留地
一个当数学老师的爸爸,有一个酷爱数学的8岁女儿,分享教育经验和心得,记录陪伴女儿的日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