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友文艺·温暖你我|杨龙:以匠心致初心

旅行   2025-01-02 17:01   河北  

开栏语

经过精心策划筹备,“三友文艺·温暖你我”专栏像一只衔枝筑巢的燕子开栏啦!“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即将走过的2024,最让我们难以忘怀的是什么,是一个个浮现在眼前日夜攻坚的日子,或是在我们身边拼搏进取、不服输的三友人, 更或是在三友沃土中沉淀出的无限真情......为弘扬三友主旋律,传播三友正能量,号召广大职工尽情抒怀,拥抱世界,为时代抒写,为三友放歌,公司公众号推出"三友文艺·温暖你我"系列文章。今日推送——党群工作部刘新闪的文章《杨龙:以匠心致初心》。

 
杨龙,今年36岁。别看他年龄不大,但是“出道”成名的时间可不短,在钳工岗位上已坚守了14年,他以精湛的技术先后获得了集团技能大赛技术能手、唐山市工匠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唐山工匠第一、省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第六名的好成绩。这个性格极为腼腆,不爱言语的“85后”小伙子,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过硬的技术为自己“铺路”,把简单变成极致,以匠心致初心,从一名普通的钳工成长为公司的技术“大拿”。


走上岗位  从小白到状元


2010年8月,22岁的杨龙从技校毕业成功应聘并成为公司的一名钳工。“我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当时内心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珍惜岗位、好好干。”杨龙是公司比较早的一批钳工,也是家里长辈眼里端上“铁饭碗”的人。

“杨龙,你是钳工专业,好好练,一定要把专业技能真正的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这是车间书记对杨龙的叮嘱。那时候干钳工的少,而杨龙又是“科班”出身,被给予了厚望,也成了“香饽饽”。杨龙也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专业干好,为生产做贡献,干出自己的价值。

杨龙把自己从小爱钻研的劲头也带到了工作当中。他总是跟在老师傅身边,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走遍生产装置的各个角落,每天泡在阀门、管道中,一门心思学检修技术。闲暇时,他就找来各种废旧材料,开始“练手”,从制作的洒水器到包装桶盖拧紧器再到叉车排气管改造,杨龙对自己手工制作的工具如数家珍。

有平台才有舞台,公司要举办技术比武,师傅和车间书记都推荐他去试试,那次成绩并不理想,但却让杨龙学到了不少东西。抱着空杯心态,杨龙不断学习、不断超越,在一次次比拼中,技能也快速提升,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2014 年,集团组织钳工技能大赛。为了让技术更进一步,又不耽误生产,杨龙每天提前2个小时到单位,在三尺机台前苦练技术,晚上挑灯夜战,复习理论知识。付出就有回报,最终,杨龙在这次大赛中一战成名,成为公司首个集团级钳工技术能手。

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与坚守中,杨龙双手食指都已微微变形。而杨龙也正是用这双手,将零部件精度控制在0.01毫米以内。2022年,杨龙获得唐山市职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2023年,获得唐山工匠第一、省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第六名的好成绩。

现在只要提起杨龙,老师傅们都一致竖起大拇指:年纪轻轻能沉下心把技术练到这种程度,实在难得。


保持热爱  从创新到创效


人生需要舞台,成功需要平台。在公司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中,杨龙更加刻苦学习,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成长为检修战线上身怀绝技的技术大拿。

杨龙常说:“技术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没有一点钻劲儿、闯劲儿,工作是很难有突破的。”而这句话的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凝结成的热爱。热爱到跨越无数个星辰日月,丈量过无数个塔罐楼廊,一定要在效益攻坚中为创出效益,做出贡献。

还记得在项目建设中,为了节省安装费用,杨龙苦思冥想,与设计人员反复沟通,建议施工单位在设备吊装时不适用临时吊耳,焊接式固定吊耳更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经过多次沟通协调,加上五天四晚的反复研制,最终设计制作完成,为后序生产过程中检修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仅这一项创新就为设备安装节省费用就达百万元。

而在今年的技能大赛绝技绝活赛中,杨龙更是凭借自己的“独门绝技”,成功实现在20分钟内将一根直径25mm,长200mm的铝棒一分为二,再通过锉削、刮削、研磨等精细手段,使铝棒两截面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达到标准,最后将两截铝棒吸附成一根整体,还原为原来的一根铝棒。两个铝棒的截面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必须达到标准,才会彼此吸附,差一分一毫都不会成功。这在常人看来是很难完成的一项挑战,但杨龙凭借着惊人的速度,超常的耐心和细心,最终一次性完成该项目的挑战,而成功的背后正是杨龙在千百次练习加工中磨炼精湛技艺,铸就不凡匠心。


传道授业  从传递到传承


“自己成为大师、工匠就中咧,花时间花精力去带徒弟多费心啊”。这是很多人说杨龙的一句话。在行业里,大家都知道检修是一个辛苦活儿,加班加点不说,想要出成绩,就必须靠自己勤学苦练。还记得杨龙的徒弟问他:“师傅为啥我也这么努力,就是成不了你这样的技能大师。”杨龙告诉他:静下心来,只要努力,一切交给时间,只要坚定信念,心中扎下匠心的种子,就一定能成功……

现在的杨龙,看到一些好苗子时就会忍不住想培养一下,为公司也为自己多培养一些接班人。他通过带教徒弟、搭建班组攻关课题平台,班组会议汇总视频分享、讨论,学习同行的经验等方法,不断探索和总结。目前,杨龙带教的几位徒弟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完成检修任务,满足生产需要。

青年职工是公司发展的后备力量,三友的进步发展需要更多的青年职工加入到工匠队伍中来。杨龙现在是机电仪车间的主任技师,在新的岗位上,他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带新人、育新人,帮助新人成长成才,带领班组成员,一同冲锋陷阵,保障检修质量的一次合格,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检修能力。

“下次再参加比赛,我要带着我的徒弟,我们师徒要站在同一个领奖台上。”这是杨龙给自己定下的新目标。


编辑:刘新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