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
外用抗菌药物已经成为治疗众多皮肤疾病的常用药。
莫匹罗星软膏,依靠其强大的抗菌效力以及较低的耐药性而广受关注。本文将会针对莫匹罗星软膏的临床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其潜在的风险进行探讨。
一、作用机制
莫匹罗星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唯一一种已用于临床治疗的氨酰tRNA合成酶抑制剂。
这也是莫匹罗星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的原因。
1、细菌蛋白质合成
蛋白质由特定数量和顺序的氨基酸组成。
tRNA是氨基酸的“搬运工具”。
氨酰tRNA合成酶,负责将特定的氨基酸(例如异亮氨酸等)连接到相应的tRNA分子上,并形成氨酰tRNA复合物。
然后,氨酰tRNA再将特定的氨基酸搬运到正在合成的多肽链上。
2、莫匹罗星的作用机制
莫匹罗星是一种氨酰-tRNA合成酶抑制剂。
莫匹罗星通过与氨酰tRNA合成酶紧密结合,阻止氨酰tRNA合成酶与异亮氨酸的结合,从而干扰了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温馨提示:
莫匹罗星对哺乳类动物异亮氨酸t-RNA合成酶的亲和力很低故对人的毒性甚小。
二、抗菌谱
莫匹罗星对革兰阳性需氧球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对皮肤感染有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效。
莫匹罗星对丙酸杆菌等抑制作用较弱,对绿脓假单孢菌、厌氧菌和真菌无抑制作用。
莫匹沙星低浓度(0.02%~0.1%)时有抑菌作用,高浓度(2%浓度)时有杀菌作用。
莫匹沙星在偏酸环境下体外活性增强,因而皮肤的低pH值有利于本品的抗菌活性。
三、5大适应症
1、毛囊炎
细菌性毛囊炎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发。易感的因素包含皮肤的浸渍、剃须、天气炎热、糖尿病等。
局部治疗可外用2%莫匹罗星软膏或2%夫西地酸乳膏、1%新霉素软膏、2.5%碘酊,2~3次/d,疗程7~10d。
毛囊炎泛发或复发时,可选用口服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
2、疖肿
疖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毛囊和毛囊周围组织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其次为链球菌。
轻症患者以局部治疗为主。
外用2%莫匹罗星软膏或2%夫西地酸乳膏、2.5%碘酊2~3次/d、7~10d。已经化脓时不宜使用。出现脓头时,可用碘伏点涂脓点,禁忌挤压。
3、脓疱病
脓疱病通常影响儿童,最常见于脸部。
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上的红色丘疹,随后发展成充满脓液的小水泡(脓疱),这些水泡破裂后会形成黄色的结痂。
脓疱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引起,因而莫匹罗星软膏可用于脓疱疮的局部治疗。
4、湿疹合并感染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当湿疹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容易导致细菌、真菌或病毒的侵入,从而引发感染。
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这种细菌常存在于人体皮肤上,但对于湿疹患者来说,它可以导致感染。另外,化脓性链球菌也可能引起感染。
莫匹罗星软膏可用于湿疹合并感染的局部治疗。
5、创伤合并感染
创伤合并感染是指在皮肤或组织损伤的基础上,由于外界细菌的入侵而导致的感染现象。创伤合并感染不仅会延长愈合时间,还可能导致全身性感染。
引起创伤合并感染的常见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
不超过10厘米×10厘米面积的浅表性创伤合并感染可使用莫匹罗星局部治疗。
四、可以用多久?
每日3次,5天一疗程,必要时可重复一疗程。
如使用一疗程后症状无好转或加重,应立即去医院就医。
五、特别事项
莫匹罗星软膏(2%),辅料为聚乙二醇。
大量聚乙二醇可能引起肾损害,因此当皮肤大面积破损(深度烧伤或创伤患者等),应避免使用莫匹罗星软膏。
因为有潜在的聚乙二醇毒性,莫匹罗星软膏也不适用于黏膜。
特别提醒:
有中度或重度肾损害者需慎用。
欢迎投稿
小编微信:druglive,vipnote
稿件要求:临床用药相关的专业文章
稿件格式: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