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警惕:降糖药变“夺命药”,吃“胍”群众需警惕

美体   2025-01-17 16:35   四川  



病情凶险欲夺命抽丝剥茧找元凶

80岁的李先生(化名)是一名患有10+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病友,因精神状态差,乏力于急诊就诊,收入我院 重症医学科 治疗。

入院后,完善血气、血生化、血糖等检测,显示李先生的血乳酸值、动脉血pH值、血肌酐值等多项指标均已出现明显异常,患者入科时PH值低于6.8,为致命性酸中毒表现,易诱发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成功率较低。立即予以氧疗、纠酸、降钾、重症超声指导液体复苏、稳定呼吸、循环等处理,患者精神状态有所好转,缺氧、休克等表现明显改善,但是机体酸中毒状态进行性恶化,PH值持续低值,乳酸继续上升,最高时血气分析结果呈无法读数状态。

乳酸升高一般有三大原因:

1.休克及循环障碍;2.系统性疾病如肝病、肿瘤等;3.服用药物、甲醇等。

根据患者病史、药物服用史、检查检验结果,经逐步排除严重休克、低氧血症、肝病、肿瘤、有毒酒精等致病的可能性后,将凶手锁定为降糖神药“二甲双胍”。患者的主要诊断考虑:二甲双胍相关性乳酸酸中毒、致命性酸中毒。

王玺副主任分析,李先生因2型糖尿病存在明确二甲双胍服用史,但未定期检测肾功能,患者可能已合并糖尿病肾病而不自知,而二甲双胍主要经肾脏以原型形式排泄,李先生出现肾功能不全后,二甲双胍可在体内持续抑制乳酸分解、干扰线粒体功能、诱发精神异常。



重症武器显身手,医护齐心驱病魔

重症疾病需要治标治本双轨并行,李先生的诊断初步明确后,王玺副主任带领重症医护团队就该患者诊疗计划展开讨论:因二甲双胍已在患者体内形成严重恶性循环,血液净化刻不容缓,医护团队选择迅速为患者行CRRT治疗(CVVHDF模式),凌晨时分为患者置管上机,成功运转CRRT。

经数日的血液净化、机械通气、重症超声指导容量管理等治疗,患者肾脏功能逐步恢复,酸中毒很快纠正,内环境明显改善,顺利脱机拔管,已转往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回顾相关案例报道,我们发现:乳酸酸中毒的病死率极高,有文献报道当血乳酸达到9-13 mmol/L时,患者死亡率将达90%,当血乳酸水平>13 mmol/L时,病死率高达98%。

本例乳酸酸中毒病例的成功救治,使患者重获了生命的希望,也极大地鼓舞了ICU全体医护人员的热情和斗志!

治疗前:

治疗后:

医学科普:

常见的二甲双胍剂型

尽管二甲双胍存在风险,但是广大吃“胍”群众也不必惊慌,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发生乳酸酸中毒的概率只有约6.3/10万人。一般正常情况下,二甲双胍是安全的,但在合并感染、超剂量应用、特殊环境时,有可能引起乳酸酸中毒,导致严重后果,尤其是老年患者更应警惕。

我们建议:1.合并肝肾功能异常患者需谨慎使用二甲双胍,必要时选择胰岛素治疗;2.糖尿病患者需定期规律随访、监测血糖、遵医嘱服药;3.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好半年左右检查一次肝肾功能。

重症医学科简介

重症医学科位于一住院大楼11楼,现有医务人员55人,其中硕士7人,本科41人,副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7人。

科室配备39张重症监护床位,床单元均由多功能吊塔(电源、中心供氧供气系统、中心负压吸引系统、输液管理系统)为主体配备有各种监测仪器。科内现有多功能监护仪39台、有创呼吸机30台、无创呼吸机8台、高流量吸氧装置10台、血液净化机5台、以及配备支气管镜、可视喉镜、动脉血气分析仪、除颤仪、心电图机、冰毯机以及输液泵、注射泵等。科室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开展的危重症救治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中心静脉及动脉置管、血流动力学监测、连续性血液净化(除常规CRRT模式,还包括多杂合模式血液净化、人工肝等)、俯卧位通气、支气管镜、危重症营养支持、镇静镇痛等特色技术。ICU医护团队对危及生命的异常信息具有快速反应能力,诸如:对休克、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免疫功能紊乱等。

重症医学科坚持以“生命相托,永不言弃”的信念砥砺前行,努力建设技术精湛的医护团队,携手各个兄弟科室打造成都西部危重症患者监测与脏器功能支持为特色的医疗平台,提高医院急危重症患者综合救治能力,为危重症患者保驾护航!


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
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