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儿童学研究领域最有代表性的一本专业辑刊,《新儿童研究》自2020年6月出版以来,一直受到教育学界、专业媒体的关注和认可,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儿童学研究者。2025年,《新儿童研究》进入了第六个年头,在这一年里,我们将开展一系列的儿童研究学术活动,推动中国儿童学的进一步发展,并与国际儿童学界进行更深度的合作与对话。
2023年9月,国内儿童学研究领域的专业辑刊《新儿童研究:第四辑》正式出版上市。《新儿童研究》辑刊汇编了来自国内外儿童研究相关领域专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儿童智库等组织的科研人员与实践者在儿童研究各个核心领域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对各领域的儿童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者和决策者等相关从业人员都具有学习和借鉴意义。
第四辑的内容包括儿童游戏与文明、幼儿园课程的逻辑起点、儿童哲学、儿童友好、儿童文学与艺术、儿童学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六个领域的原创学术论文,以及儿童研究领域有影响力学人的趣闻逸事,旨在发现儿童伟大的天性资源,提升儿童在整个社会、文化和教育中的地位,展示儿童研究领域最新成果,构建中国儿童研究学术共同体。
《新儿童研究》(第五辑)的征稿工作已经顺利结束并交付出版社,计划2025年上半年正式出版。《新儿童研究》(第六辑)的征稿工作正在进行中,欢迎海内外关注和研究儿童的各学科学者以原创论文或以专题、笔谈、访谈、政策报告等形式投稿,共同推进和发展中国的儿童学研究事业。
儿童友好城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基于 VOSviewer 的文献计量分析
杨明月(韩国弘益大学空间设计系)
赵泰允(韩国弘益大学工业设计系)
刘旭(中国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戴宇航(韩国弘益大学空间设计系)
摘要:自1996 年“儿童友好城市倡议” 提出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不断涌现。许多国家尝试建设儿童友好城市(Child-Friendly Cities, CFC),但如何营造更适宜儿童的环境仍无定论。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梳理儿童友好城市的研究现状,剖析现有研究的不足,进而探寻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检索了1996-2023年数据库中与 “儿童友好城市”相关的所有文献,经筛选得到166篇文獻,对其发文量总体趋势、主要合作国家、主要发文期刊及关键词共现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现有研究已从关注儿童环境的宽泛概念,逐渐聚焦到个体儿童。然而,作为空间主要使用者即“儿童”的潜在偏好尚未得到充分探究,影响儿童积极情绪产生和大脑发育的神经机制也鲜有提及。据此,本文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友好城市;儿童发展;游乐空间;儿童偏好;文献计量分析
一、引言
根据联合国2022年发布的数据,近年来全球儿童(0-14岁)占总人口的比例持续下降,从1971年的38%降至2022 年的25%。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面积不断扩张。联合国预测,2018-2050年,城市儿童人口比例将从 30% 增至70%。儿童人口数量的持续减少与城市儿童人口比例的上升,引发了学术界和相关组织的关注,也促使人们对这一群体展开热烈讨论。其中,为儿童营造适宜的活动环境这一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童年是人类发展的重要阶段,周围环境对其成长有着深远影响。然而,儿童人口的减少伴随着出生率的下降,使儿童在社会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自1996年提出“儿童友好城市倡议”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实施相关举措,2004年发布了最初的《儿童友好城市行动框架》。经过30年的发展与不断完善,2023年基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地方和地方治理规划框架,发布了修订后的《儿童友好城市倡议指南》,详细阐述了实施该倡议的流程和步骤。截至目前,全球已有4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实践,以促进儿童的权益和发展。其中,加拿大、美国、哥伦比亚、巴西、冰岛、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和芬兰等国家已实现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中国、荷兰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则处于规划和筹备阶段。然而,目前的标准较为宽泛,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指南仍停留在方向性和概念性的指导层面。因此,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处于探索或初始阶段,这些国家在设计、规划以及衡量实施水平的标准方面,都需要明确的方向,而这也影响了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进程和儿童的发展。
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和融合,除了政策制定部门,设计师也应重视这一点。为了明确儿童友好城市的发展方向,为政策制定机构和设计师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展开相关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总结、分析和反思,探索儿童友好城市的研究现状,并通过找出当前研究的空白,为后续发展指明清晰的方向。首先,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 VOSviewer 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汇总、统计和分类;其次,对收集到的所有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从发文趋势、主要发文国家、主要发文期刊和作者、主要发文机构、关键词共现以及高被引论文等主要维度,分析当前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最后,通过上述分析和探索,找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研究中的差距和不足,并针对儿童游乐空间设计这一较为突出的问题,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帮助设计师找到合适且实用的设计方法。
二、数据资料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1997 年,汤姆森公司整合了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三大引文数据库,创建了多学科融合的WOS数据库。该数据库是科研领域应用广泛的数据库之一,其权威性、科学性和客观性得到了各学科研究人员的认可。WOS 核心合集收录了1990年至今全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领域的21,973 种高质量学术期刊、书籍和会议论文集,引用参考文献多达20亿条,这表明它可作为文献计量分析的可靠数据源。
本文检索了 WOS 数据库核心合集,包括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XPANDED)、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科学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社会科学与人文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SH)以及新兴来源引文索引(ESCI),从中提取儿童友好城市相关研究领域的出版物作为数据源,以确保数据收集的准确性。
2.2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定量研究中的文献计量方法,对儿童友好城市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揭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发展动态和趋势。研究流程和整体方法论见下图。
本研究的主题是探索儿童友好城市研究的当前发展状况和未来方向,选取“儿童友好城市”作为关键词。鉴于该概念于1996年提出,检索时间范围设定为1996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18日。在检索过程中,研究人员检索了 WOS 收录的各类文献,包括论文、会议论文、综述文章、预印本文章、书评、编辑材料和会议摘要,以全面了解当时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研究情况。经过筛选和剔除不相关及重复记录,最终获得166条记录,检索结果于2023年6 月18日获取。
通过对这 166 条与儿童友好城市相关记录的文献计量分析,从发文地区、发文期刊、发文机构、合著者、共现关键词以及高被引文献等方面,探究儿童友好型城市研究进展的现状。将这些文献的完整注册信息(主要包括作者、标题、来源和摘要)及引用参考文献以TXT 格式导出,再导入VOSviewer 软件进行绘图和可视化分析。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总结儿童友好城市的发展现状,助力研究人员评估和探索与儿童友好型城市相关的未来问题及潜在研究方向。
三、研究结果
3.1 发文总体趋势
下图展示了儿童友好城市相关研究成果的发文数量变化。该数据集是衡量该领域吸引研究人员学术兴趣程度的重要指标,有助于了解当前年份研究人员对儿童友好城市的研究兴趣水平以及多年间的总体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WOS数据库中第一篇关于儿童友好城市的研究论文发表于2000年,主题涉及儿童友好城市国际秘书处的设立。2000 年设立该国际秘书处,旨在支持知识交流,推动对儿童权利地方实施情况的研究与分析。自1996年“儿童友好城市倡议”提出至2023年6月,发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2001年、2003年和2004年没有相关研究发表,2023 年数据因未满一年未完整统计。这表明研究人员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兴趣日益浓厚。
具体而言,1996-2006年,儿童友好城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期间发文数量较少,72.73%的年份没有研究发表。2004年发布的首个《儿童友好城市行动框架》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指导。随后,2007-2016年相关研究的发文数量呈缓慢波动上升态势。尽管这一时期发文量不多,但年度研究产出表明该领域已开始受到学术界关注。2017-2022 年,发文数量急剧增加,2022年发布了34项相关研究,几乎是2017年的5倍。这得益于2016年在第10届欧洲建筑教育协会-亚洲建筑研究大会(EAAE-ARCC)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部对“儿童友好城市倡议”的总结评估,以及该倡议被纳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全球城市战略》,使得“儿童友好城市倡议”的建设开始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基于当前儿童友好城市的研究现状,本文预测这一增长趋势将持续。
3.2 合作国家分布分析
本阶段分析1996年以来儿童友好型城市研究过程中各国及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节点之间的连接表示与其他国家或机构的合作,节点大小反映与其他国家或机构合作的紧密程度。分析数据后,下图展示了12个国家的合作网络图,共分为4个集群。绿色集群包含美国、西班牙和德国3个国家;红色集群有印度、瑞士、英国和日本4个国家;蓝色集群分布着澳大利亚、中国和巴基斯坦3个国家;黄色集群则包含巴西和加拿大2个国家。如下表所示,按照与其他国家合作紧密程度排序,美国在12个国家中合作指数最高,其次是澳大利亚、英国、印度、日本、瑞士、巴西、加拿大、中国、德国、西班牙和巴基斯坦。
美国的发文量和被引次数位居榜首,远超在这两方面均排名第二的印度、巴西和中国。此外,不同集群的分离表明国家之间的合作较少。同时,12个国家中高收入国家占比 66.7%,中低收入国家占比 33.3%。这一数据表明,儿童友好城市的研究与合作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较低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可能对儿童福利的关注较少,因此儿童友好型城市领域需要更多的合作。
3.3. 主要发表期刊分析
基于对先前发表的期刊的分析,可以评估哪些领域目前在CFC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统计数据来看,本文检索到的166篇文章发表在74种期刊和学术会议上。下表显示了发表两篇以上文章的20种期刊的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这20种期刊涵盖了儿童地理学、环境与公共卫生、城市化、城市设计、可持续发展、儿童服务、城市、环境心理学、儿童营养、森林以及城市政策等领域。这表明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实现了多个学科的交叉。有三种以儿童为中心进行研究的期刊,即《儿童地理学》《儿童与青少年服务评论》和《母婴营养》,占期刊总数的15%;城市设计与规划方面的期刊数量占期刊总数的35%;环境方面的期刊占总数的 25%。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期刊是《儿童地理学》《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卫生杂志》《环境与城市化》和《风景园林前沿》。换句话说,儿童友好城市研究基于多学科互动与合作的跨学科研究,主要以儿童空间(环境)、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为中心。
3.4. 关键词共现分析
一篇文章的主要研究主题和内容通常可以在关键词中得到体现。此外,关键词共现分析,即多篇文章中大量使用的关键词,可以反映该领域的热点话题和研究趋势。这种方法是对关键词共现次数的定量分析,通过数据揭示研究内容的相关性。也可以根据现有数据所反映的当前研究状态寻找差距,即哪些领域仍需探索。这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跟进的方向。
通过 WOS 检索到的166篇文章的关键词使用VOSviewer进行计数和总结,得到了62个出现频率为两次或更多的关键词。这里提到的频率指数表示关键词出现的文章数量。然后,使用与儿童友好城市相关的62个关键词(作者关键词),通过VOSviewer生成一个共现网络图,该图显示了关键词之间的连接性和相关性。网络图中节点的大小与关键词共现的频率相关,较大的节点表示关键词出现得更频繁。使用VOSviewer的词频统计,按照出现频率从高到低排序后,选择了前10个关键词。它们是儿童友好城市、儿童、公众参与、建成环境、身体活动、儿童发展、城市规划、公共卫生、城市设计和公共卫生。根据这一统计分析,当前研究人员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儿童发展、城市规划和儿童权利的更广泛概念维度上。同时,也提到了诸如“公众参与”之类行为的推广,并且这种情况出现得更为频繁。
此外,图中展示了关键词首次出现的时间顺序;节点的颜色越深,表示关键词出现的时间越早。通过按时间顺序整理关键词,可以清楚地了解研究方向的进展过程。可以看出,肥胖、社区和独立出行出现在较早时期。同期出现的其他关键词包括儿童友好型环境、公共卫生、儿童空间(环境)和身体活动,这表明最初的研究主题主要是关注儿童的身体发展及其活动空间的物理环境。后来,儿童友好城市、绿地、户外游戏、游乐场和儿童权利也出现了。从这些关键词可以明显看出,这一时期的许多研究人员都关注儿童的户外活动及其活动空间。黄色节点表示近年来的研究方向。根据统计结果,直到最近几年,“儿童参与”“包容性设计” 和 “城市空间” 等关键词才开始逐渐出现在研究中。换句话说,研究人员开始意识到“儿童参与”在建立儿童友好城市中的重要性。因此,研究方向已转向儿童的积极参与。
四、讨论
在本文的前面部分,使用文献计量工具VOSviewer和WOS核心数据库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与儿童友好城市相关的研究。这包括与该主题相关的文章数量、发表文章数量的总体趋势、主要合作国家、主要发表期刊以及热点变化。还使用VOSviewer创建了可视化的网络图。
根据统计和分析,发现CFC目前涉及广泛的研究领域。它专注于儿童环境、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这三个研究方向。它结合景观设计、环境心理学、可持续发展以及儿童心理和营养等方向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方向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研究的主要重点是儿童的身体发展以及支持其身体发展的物理环境。在第二阶段,研究人员专注于儿童的户外活动及其活跃的环境。在第三阶段,主要研究方向已转向儿童参与。根据此研究趋势,研究重点已逐渐聚焦,即从较大的空间概念转向个体儿童。
然而,尽管以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一定的理论支持,但在研究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目前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概念讨论阶段,在构建儿童友好城市的过程中,对具体实施方案的细节需要更多的探索。同时,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空间的设计和规划上,对心理学的关注较少。具体来说,以往关于儿童友好城市的研究关键词提到了“户外游戏”和“游乐场”,这揭示了游戏空间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合适的游戏空间不仅能让儿童在游戏中提高认知能力,还能提高社交技能。然而,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具体的发现指出什么样的游戏空间满足儿童的发展和心理需求。此外,研究一直针对儿童权利和参与。
近年来,以捍卫儿童权利和倡导儿童参与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为核心内容。然而,关于儿童倡导和参与的具体内容的研究却很缺乏。根据作者的观点,参与并不一定意味着儿童亲手建设空间或环境,还包括考虑儿童的观点和需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需要考虑“儿童友好”意味着什么。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因此,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下一阶段的研究趋势应注意结合进化心理学和进化美学来探索儿童的本质偏好,包括视觉和生存环境。如今,许多儿童环境和设施的设计更多地依赖于设计师的经验和偏好。从进化美学和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在设计中探索儿童视觉和栖息地偏好的特征。这将有助于使设计解决方案更符合用户(即儿童)的偏好结构,而不是研究者或设计师的成人视角。同时,这有助于潜在地增加儿童行使其偏好的机会和可能性。因此,儿童的本质偏好需要进一步探索。例如,目前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空间设计形式或结构。当讨论儿童游戏空间时,首先想到的是滑梯、秋千、沙坑和攀爬架等常见游乐设施。然而,需要更多地探索为什么这些游乐结构会持续存在,或者它们是否受到使用该环境的儿童的喜爱。如果儿童喜欢这种类型的游戏环境和设计,那么儿童偏好的特征或潜在原因是什么?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并将其应用于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将有助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的发展。
此外需要结合发展心理学与神经科学探索儿童发展的需求,童年是人类大脑结构与功能快速变化和发育的关键时期。不同年龄段儿童大脑具有差异化的发展特征与发展需求。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大脑刺激,能够促进其大脑奖赏机制的激活,从而帮助儿童获得积极情绪,并推动运动技能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儿童大脑在年龄维度上的神经机制及其对空间与设施的心理需求,对儿童友好空间的营造具有重要作用,此点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五、结论
随着儿童友好城市倡议的推出,儿童权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参与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并产生了大量相关研究。本文首先对历年发表的文章数量进行了统计。从总体趋势来看,2017 年以前文章发表数量增长极小。自2017年初以来,文章发表数量显著增加。预计这一趋势在未来也将继续上升。其次,对国家间的合作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在与其他国家有过合作的12个国家中,超过一半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较少。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最为密切,巴基斯坦最少。因此,国家间的研究合作需要进一步增加,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然后,通过对发表期刊进行总结,分析了研究涵盖的主要领域。发现当前的研究领域存在多学科交叉融合。主要领域包括儿童地理学、环境与公共卫生、城市化、城市设计、可持续发展、儿童服务、城市、环境心理学、儿童营养、森林和城市政策。最后,绘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显示,研究人员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更广泛的概念上,例如儿童发展、城市规划和儿童权利。需要对儿童的偏好、需求和具体实施计划进行更多的探究。因此,下一阶段的研究应关注儿童的基本偏好和发展需求。
本文的意义在于根据当前研究现状找到研究空白。同时,从其他学科的角度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研究提供研究方向。然而,这项研究也有一些局限性。首先,通过 WOS 核心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搜索和筛选,尽管文章的质量高,覆盖范围需要更加全面。例如,Scopus、CNKI和KCI等数据库包含一些由于语言和文献计量软件兼容性差异而尚未收集的文献。此外,仅以CFC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能不可避免地会遗漏一些相关文章。例如,儿童友好城市研究关键词中涉及的儿童心理学、公共空间、城市空间、户外游戏和游乐场都与CFC研究相关,并且作为参考同样具有价值。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改进。为了更全面地分析出版物,作者在后续研究中寻求扩大数据库的范围。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方案实践,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儿童友好型城市发展方面仍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因此,儿童友好城市的具体实践方法以及各地区的成功创建仍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本文选摘自已经发表的下列学术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不代表思考拉儿童哲学研究中心和《新儿童研究》的观点,本公众号将持续关注国际范围内最新的儿童研究(含儿童友好城市研究)文献,以供国内开展相关研究的学者与实践者参考,如有相关优秀文献的推荐,欢迎将翻译稿推荐给本公众号,可发送至思考拉指定邮箱664814583@qq.com:Mingyue Yang, Taig Youn Cho, Xu Liu & Yuhang Dai (2023):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ld-Friendly Cities: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VOSviewer,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pp.1-10
《新儿童研究》(第四辑)
《新儿童研究》(第一辑)(第二辑)
《新儿童研究》(第三辑)
《新儿童研究》(第四辑)
适合读者:儿童学各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儿童相关各行业的从业人员,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和实施者,致力于推进中国儿童福利事业的其他有识之士
《新儿童研究》(第六辑)
征稿工作已经正式启动,欢迎海内外儿童研究者惠赐佳作!
相关阅读
【新儿童研究】焦荣华《论作为“自然人”的儿童》
【新儿童研究】冷田甜《童年空间生产的理想图景、实践表征与支持路径》
【新儿童研究】唐晓慧《师范生儿童哲学素养的培育:意义、现状与改善策略》
【新儿童研究】郑刚、杨雁茹《杜威访华期间儿童观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