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夺金,破界成长!这个团队不一般

百科   2024-11-21 19:02   北京  
凝心聚力  BISTU  开拓进取

有这样一群信息科大人

锐意进取、精益求精

突破桎梏、砥砺前行

研制出智能二便护理系统

成为卧床康复领域开拓者

让更多老人安享晚年

一路披荆斩棘

最终获得

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

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

主赛道国家级金奖!

让我们一起走进

金奖团队

共同聆听“夺金”故事


01

 硬核夺金的团队 


金奖项目团队共有15名成员。以来自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为主,还有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以及应用技术学院的同学,涉及机器人、智能科学与控制技术、信息安全等专业。大家有的在学校活动中认识,有的是项目组成员。

据团队指导老师苏鹏介绍,大家多次走访基层社区和养老机构调研,感受到我国正面临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以及目前照护技术的不足,关注到日常“衣食住行”中,“住”所涉及的技术方式较为僵硬、舒适度差、人工辅助多等问题。大家聚焦医工结合的交叉研究领域,应用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等学科技术,科技赋能、突破瓶颈,提出开展适老助老辅助技术研发与应用,减轻疾病照护负担,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合作课题的支持下,开展了二便护理、侧翻辅助、仰卧位肢体康复等研究,以人群内在功能和参与能力提升为效果评价,系统地提出了卧床康复机器人的综合设计方法。“挑战杯”项目是课题团队研究成果的结晶,面向健康产业新赛道,引领卧床照护技术升级。


从校赛市赛再到国赛,队员都很稳定,大家团结一心,只想把项目做到最优。团队成员在采访中谈到:“这种信念感首先来自于传承,就是做事情都要从一而终。不管结果怎么样,都要把眼前的每一件事情尽力做好。每个人只要加入了团队,都是一直战斗到在校的最后一天,不毕业不离队。”

在比赛的准备过程中,由于来自不同学院,且有一定年龄跨度,在一些问题上,比如方案设计,大家有不同见解。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方案更优,他们会马上通过软件仿真来验证各个方案优缺点,通过进一步分析,确定更有利于完善项目的方案。


02

 为何如此难忘?  


上百次的路演。这次比赛的准备周期相当漫长,大家从夏天就开始筹备。团队成员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刘征作为团队项目的创始人,负责每一次的演讲和路演。在短短的一年里,路演次数就达到了百余次,私下里的练习更是数不胜数。有时候,仅一天就要进行十次甚至二十次的演练。特别是在假期,团队完全没有休息日的概念。即使发烧生病,也不敢耽误练习。幕后无数次的路演只为了国赛赛场上5分钟的展示。

凌晨3点的PPT。刘征在采访时说道: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国赛的时候,在路演前一晚,团队一起改PPT到凌晨3点。当时大家就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把PPT改好,要让赛场上的评委眼前一亮,要让所有人知道信息科大青年可以!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一样可以做到!”就是这股劲儿成为团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原因。在比赛现场,老师们一直给大家加油鼓气,让同学们深呼吸平复心情以平常心面对大赛,这样才能拿出最好的状态。

紧张的国赛舞台。在比赛现场,紧张更是在所难免,刘征还记得,第一次站上“挑战杯”国赛的舞台时的紧张感。他告诉我们,答辩前,团队前往西交大的答辩场地,因为第四个答辩,所以需要早起。前一晚,因为激动大家几乎没怎么睡好。幸运的是,答辩还算顺利。在等待过程中,大家的心情如同坐过山车般,起伏不定,从早上一直到下午4:30都在等待电话。而在下午4:00还没有收到任何通知时,大家心情可想而知。几乎要放弃希望时,大家突然收到获奖通知,整个团队都异常激动。


03

 凭什么脱颖而出?  


因为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和挑战自我的坚持。这次的项目在2023年校赛“互联网+”比赛中还只是一个初步建成的样机。当时的成绩是校级二等奖,未能进入市赛。面对这样的结果,团队成员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完善项目。从校赛一路走到市赛,大家始终坚信项目能够得到认可。在长达18个月的准备中,团队经历了诸多挑战:失败的磨砺、时间的冲突、紧张的心理等。大家也曾经一度问自己:“我们是否还要坚持?”这一年,困苦与挣扎是常态,放弃的念头偶尔闪过,却从未真正占据心头。从最初的青涩到如今的成熟稳重,大家看到了彼此的成长;从最初的磕绊到最终流畅自如,每一次路演,都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态的蜕变。大家最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肌肉记忆”,归根到底还是不怕困难的决心和挑战自我的坚持。

因为有靠谱的队友。采访时,团队负责人刘征分享说:“我的团队搭档史志总是给大家一种很稳妥的感觉。他对项目的应用层面考虑得很周到,比如供应链的搭建、与上下游企业的沟通、目标人群的定位以及销售模式等,这些都对完善项目起到了关键作用。”刘征还告诉我们,在面对持续繁琐且困难的任务时,大家总能保持冷静,认真细致地处理每一个细节。特别是针对现场答辩,大家常说:“挑战杯不仅仅是比拼项目,也是考核情绪管理和临场应变能力。大家在梳理问题、完善答案的过程中非常耐心和专业,总是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很多方面,大家都是一把好手,稳定的情绪和可靠的性格,给了彼此很大的支持和信心。

因为有强大的后盾。在整个备赛过程中,学校组织了校内外专家老师项目进行模拟路演并宝贵的建议,帮助大家提升项目质量。为了缓解比赛前的紧张情绪,学校领导老师在出征仪式上为团队成员加油鼓劲。在获奖归来后,又受到了解江凌老师、郭福老师的热烈欢迎。可以说,这个金奖的背后是整个信息科大团结一致的结果。从学生到老师,每一位成员、每个人都为信息科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是这种拧成一股绳的韧劲,共同铸就了这枚金牌。


04

 有什么新进展? 


在比赛之前,团队已经与一些公司签订了订购意向书。获得国赛金奖的当天,大家与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一家公司签署了后续落地计划合同。大家也在医院进行了多次测试,患者们也为项目提供了许多宝贵建议。后续,大家将根据这些建议,将遥控式产品开发出语音控制功能,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未来,大家将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产品设备,力求真正将其推向市场,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目标。


  无挑战 不青春  

回望过去一年,大家经历了从春的播种到冬的收获,每一步都凝结着汗水与智慧。春天,大家在困惑中探索,面对未知的挑战,心中虽有迷茫,但脚步未曾停歇。夏日炎炎,是磨砺意志的季节。每一次失败后的站起,都比上一次更加坚韧。秋风送爽,集训的日子里,大家并肩作战。技能在汗水中升华,团队的力量在默契中凝聚。冬日的寒风中,大家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喜悦,份成就,是对所有努力最温暖的回馈

苏鹏在采访时还提及,在研发过程中,团队曾面临很多挑战,比如最佳机理与实现方式的矛盾、纸面设计到加工装配的差距、多模块协同控制的不足、感知处理算法的不适用等。但是大家敢于迎难而上,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克服困难,最终实现了设计目标。这些年来,主要团队成员也都面临着课题、就业和参赛的多重压力,曾经也很辛苦、有怨言。但是经过项目的磨炼,大家具备了良好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干工作积极主动,团队氛围严肃又活泼,进入了有韧劲、有冲劲,一点就通的学习与科研状态。

校团委书记王晗表示,希望这份荣耀能够激励更多小伙伴们投身科技创新活动。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无挑战、不青春!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对青春态度的诠释。在青春的岁月里,大家应该珍惜每一次挑战的机会,勇敢地去尝试、去探索、去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负韶华,让青春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秉承“勤信”之风

发扬创新精神

践行青春担当

愿信息科大学子

砥砺前行

再创辉煌!



采访 | 学生融媒体工作室 张璐 王小涵、

勤信青年”融媒体中心 张幼萌 胡子玉 牟学恬 张森垚 刘一德

文字 | 学生融媒体工作室 张璐

图片 | “挑战杯”参赛团队

版式 | 学生助理 姚俊威

责编 | 蒋瓅

审核 | 杨静



近日精彩

惊艳了我的信息科大,美景打包送给你!

让“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一站式”学生服务大厅正式启用

● 绽放!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4形象宣传片重磅发布!
● 新年致师生、校友、社会各界的一封信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加快推进张家口校区建设
● 喜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1
● 《瞭望》周刊专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解江凌:培育新质基因,服务首都发展
● 今天解江凌书记和他们“盖章”约定了,未来一起奔赴——
● 要相信,“相信”的力量——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郭福寄语2024届本科毕业生
● 郭福校长开学典礼致辞:闯无人之境,探学术苍穹,做求真“天命人”
● 高颜值,新地标,太惊喜!信息科大校园“焕新”等你来!
 红了!红了!这个深秋信息科大被TA们硬控
● 信息科大新图书馆,开馆!高清美图直击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city walk路线出炉!
● 速收藏,萌新一起看!一分钟了解信息科大校园重要公众号
● 祝贺!我校9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 国家级表彰!!这位信息科大教授光荣获评全国模范教师!
● 青年北京学者!信息科大优秀的他成功入选
● 突破!信息科大“挑战杯”国赛首夺金!
 燃!飒!飙!信息科大2024校园迷你马拉松现场直击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微资讯 微服务 微展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