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给新生创造一个在合作环境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机会,架设教授与新生间沟通互动的桥梁,缩短新生与教授之间的距离,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的综合培养和训练,本学期,学校首次面向2024级新生开设新生研讨课。
本次共开设涵盖工管理经文等多学科领域的课程91门次,内容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国家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北京学者、北京市教学名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等教授领衔开课,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学习相关主题的课程。
新生研讨课不限定选课学生的院系和专业,为了更好的学科交叉培养,要求本学院学生不得选修本学院教授开设的课程。课程为1学分,16学时。为保证讨论效果,每门课程小班授课。
新生研讨课程以引导学生早期进入专业领域、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多是教师自己多年教学、科研经验的总结,既有经典内容,也有新问题,涉及众多领域和交叉学科。有的可能已有答案,但也许不是唯一,还需突破;有的可能尚无答案,需要探索。基本做到依托经典,追踪前沿。
祝连庆教授为学生讲授新生研讨课
---光纤传感与红外探测
国家级百千万人才、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祝连庆教授开设了《光纤传感与红外探测》新生研讨课。围绕仪器学科特色,重点探讨光纤传感和红外探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原理解析,揭示如何利用光的性质进行光纤传感和红外探测的神秘面纱,了解光是如何在光纤中传输、测量和检测的,掌握红外探测机理及军事新型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类型、材料外延工艺以及组件封装方法。展开介绍两者在在军事航空航天中关键应用,分析光纤传感技术和红外探测技术是如何在卫星、航天器、无人机、导弹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设计了生动有趣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红外成像和光纤传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个人见解,提升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张健教授为学生讲授新生研讨课
---知识管理与智能决策
国家级百千万人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健教授开设了《知识管理与智能决策》新生研讨课。课程采用讲授、互动讨论与学生演讲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与认知知识管理与智能决策前沿热点,以科普+案例融合教学模式,按照知识管理的基本逻辑、智能决策的原理与技术、智能化支撑技术与方法逐层深入,逐一辨析大数据分析、无线通信、数字孪生、AIGC等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如何破解人类“数据爆炸、知识匮乏”的困境、如何充分地利用多源获取的知识指导人类解决复杂的决策难题等多个关键科学问题。课程以帮助学生认识与追踪管理前沿、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为目标,为全面提升本科学生科研水平与科研兴趣提供支撑。
郭福教授为学生讲授新生研讨课
---材料与社会:发现材料科学之美
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学者,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郭福教授开设了《材料与社会:发现材料科学之美》新生研讨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讨论互动、翻转课堂等方式,主要介绍新材料的发现,如陶瓷、金属、塑料、半导体、复合材料等,并重点研讨材料的发现与全球技术和社会结构发展之间的联系。课程将把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与人类学、历史、经典文学、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结合起来。课程还将通过探索新材料在医药、建筑、交通、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未来社会影响来了解材料如何塑造我们的社会,以及社会如何塑造工程创新。使得同学们最终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一个产品生产案例。旨在引导同学们进行批判性思考,并鼓励创造性思维。通过团队合作、跨学科沟通等方式帮助新入学的同学适应大学学习、探索学术兴趣。
各学院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特色,开设课程,在教师的主持下,围绕师生共同感兴趣的专题,进行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口头及协作训练。以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以小组方式边学习、边讨论,并根据需要,安排实验、参观、调查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新生研讨课是学校开展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人才培养路径的新的探索。新生研讨课不仅让新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新生体验认知过程,强调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充分参与和交流,启发学生的研究和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启动了针对新生研讨课的专项督导,确保高质量开课,提升课程授课效果和学生获得感。
学生感言
勤学班2401 贺严:
我选修的《材料与社会:发现材料科学之美》,郭校长的新生研讨课还是给人熟悉的感觉:亲切且专业。以日常小事导入高端概念,用流行文化代入材料知识,更有意思的是课上脑洞大开的提问,允许我们“头脑风暴”,天马行空,研讨的机会给了我们更多思考的空间。趣味中也没有失掉专业,郭校长对于我们的高要求是一以贯之的。从知识的细节,到作业的格式,其实更是一种对同学们学术专业态度的要求与规范。总之,既有“研”之专业严谨。更有“讨”之趣味灵活,引人入胜,趣味无穷!
信立班2401 刘心婧:
在参加了《数智时代的影像生产与传播》新生研讨课后,我了解到了“影像”在近百年来的不断发展,感受到了技术进步给这一领域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于是,世界科技的革命,人类思想的解放,社会的发展进步也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但是如何树立真正强烈的文化自信,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创新的辉煌的中华新文化,更是信息科大“天命人”应当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这与学校学科融通,培养理工文管交叉学科领域拔尖人才的方案,也不谋而合,未来已来,且看我信息科大学子如何书写一份时代的满意答卷。
电气2401 王博瑞:
我选修了《神奇的集成电路---从沙子到芯片》新生研讨课,课程根据芯片的制作来源、制作过程、以及芯片的使用展开研究,我对课程实验部分比较感兴趣,能够投入到实验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并巩固我的认知,综合而言,本次新生研讨课我受益匪浅,也激发了我对于电路的兴趣,并且踏实认真的进行实验,能够熟悉芯片的研制以及应用程序的过程。
工商2402 彭坤:
我选择的是《现代社会中的光学测量技术》这门课程,我特别期待每周一次的新生研讨课,这不仅是因为我对光学领域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更是因为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由于专业的限制,我难以深入探索这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学校开设的新生研讨课,以其跨院系、跨专业的开放性,为我提供了一个拓宽知识视野、实现知识多元化发展的宝贵机会。课堂上,老师更多的与我们互动并且给予我们自主学习空间,也更进一步的地激发了我对光学的研究兴趣。
供稿 | 教务处 吴迎年
图片 | 刘涧、学生融媒体工作室 李恒硕 王雯琪 孙宇、教务处 李玥
版式/责编 | 蒋瓅
惊艳了我的信息科大,美景打包送给你!
让“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一站式”学生服务大厅正式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