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大战——感受中原文明(1)

旅行   2025-01-19 00:00   吉林  


“十一”长假,热点景区应该是上班族的打卡地,退休一族应该给年轻人让路,不能到热点景区凑热闹,兄弟姐妹五人商量附近中原行深度感受中原文明。

“十一”上午离开南阳。

00:15

深度感受中原文明,大概骑行路线,时间大概五天左右。

准备出发

“十一”当天预计路线,为了躲开大卡车拥挤的s103省道,我们选择骑行东风渠,多走了十几公里,实际骑行120公里

南水北调中线大渠满负荷运行。

东风渠是引鸭河水库到方城县,社旗县的水利工程,后来引鸭河水库到宛城区,新野县的水渠人们习惯称为“二渠”,二个渠的修建使100多万亩土地旱涝保收,使南阳盆地的国家粮仓地位更加稳固。

沿东风渠骑行风景独特,鸟语花香

一种当地称为“八毛”的植物,生长条件非常宽松,也非常美观,可惜现在城市绿化不见它的踪影。

玉米丰收了群众这样的露天储存方式,看来是没有鼠害了。

不知何故把一车葡萄倒掉

00:04

方城县清河镇区段的G245正在升级改造

清河镇的清河

小桥流水

方城县100多万人口,现在县城极速扩大,需要很长时间才通过方城县城。

方城县城张骞广场上的张骞雕塑,张骞三使西域,中国历史上第一外交家,被汉武帝册封为博望侯。

杜凤瑞纪念馆的位置

  杜凤瑞(1933~1958年),方城县杨楼乡人。自幼贫苦,随全家乞讨,饱受欺凌,养成疾恶如仇、顽强不屈的性格。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担任通讯员和司号员。1952年3月,杜凤瑞响应毛主席“创建强大的人民空军”的号召,被选调为飞行学员。 1958年10月10日,6架国民党飞机偷袭福建前线,杜凤瑞与长机一起驾机参战。当一架敌机炮击长机时,他边呼叫长机摆脱袭击,边向敌机射击。长机脱险,杜凤瑞却陷入重围。他临危不惧,沉着应战,当击落一架敌机后,自己的飞机却被敌击中;在此危机时刻,他仍驾驶着受重伤的飞机,继续顽强战斗,直到再次击落一架敌机后才跳伞。空降时,不幸被敌弹击中,壮烈牺牲。

因为杜凤瑞在空军的影响,多年来空军在方城县招收飞行员特别多。

这条河叫堰铺河,是平顶山与南阳的界河,位于南阳市方城县独树镇和平顶山保安镇之间,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终身没有到达南阳的拦路河。

00:08

据有关资料记载,毛主席留下了许多记载南阳名人的笔记,如记录刘秀、范蠡等,高度评价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刘秀起兵时28岁,手下28员大将,毛主席年轻时以“二十八画生”为名发文征友,其隐意不言而喻。1930年,毛主席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题目就源自南阳人、南朝史学家范晔的“爝火虽微,卒成燎原”一说。1939年,在送别华北联合大学师生开赴晋东南前线时,毛主席专门提到南阳名人姜子牙的“三件法宝”,并表示也要送“三件法宝”给抗日师生。毛主席临终前还曾一字不漏地背过南北朝大文学家庾信写的《枯树赋》,庾信就是南阳人。

伟大领袖毛主席对南阳盆地的历史研究的极其透彻,当年解放军解放南阳,毛主席亲自起草《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著名电讯,亲自报道南阳解放:

新华社郑州五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

1958年8月,毛主席视察河南。8月6日,在郑州与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谈话时说,对其一生影响最大的四个地方,其中之一就是河南省的南阳。毛主席充满深情地说:“南阳人民为革命付出了很大代价,我应该去南阳一趟,看望那里的人民,感谢他们。”当时,南阳还不通火车,往南阳去的公路是石子铺就,颠簸不平,行车困难。工作人员以交通不便婉言相劝。毛主席坚持说,古人“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南阳不通车,我可以骑毛驴去嘛!8月7日早上,毛主席乘坐汽车奔赴南阳。7点30分左右,汽因河水暴涨隔断了许南公路,汽车被迫停了下来,毛主席只好放弃了视察南阳的计划。

昨天晚上下榻在被毛主席称道的刘秀大战王莽的以少胜多案例的昆阳大战遗址,再早这里叫昆阳,后来叫旧县,现在的叶邑镇。


天下骑友一家亲
公益骑行是一个由全国各地骑友创建的公益性平台.目的是给天下骑友提供方便..迎来送往,指路引航. 推荐食宿,提供帮助.我们的宗旨;天下骑友是一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