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回头看”
助力金台观文化遗产安全监管
文化“寻保传”
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金台区是宝鸡市主城区,因元末道教建筑群金台观而得名。
金台观位于市区北坡陵塬山东坡之上,是一处兼有黄土高原气息及民族特色的窑洞式道观古建筑群,始建于元末明初,相传由邑人杨轨山创修,明初著名道人张三丰曾在此修真传道达数十年。他擅医术精气功,扶贫济弱,乐善好施,在民间有一定的影响。明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曾多次召他入朝,都被他隐遁却之,明成祖感其道行精深,敕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因而更显得其神秘和超脱,金台观也因其名声大震。金台观后屡经修缮扩建,观内三丰、飞升、姜源诸洞,三清、太子、灵宫、玄帝等殿相继落成,东坡下婆罗泉(俗名龙泉)也得到休整。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又重修了玉皇阁,创建了白衣大士殿,增修了叠嶂俯、文映宿等洞。清代末年创建了三丰洞亭和规模浩大的三叠崖工程,加之太皇宫、鸣凤楼的建成,使之逐渐发展成为北方黄土高原特有的窑洞式道观古建筑群。
金台观内建筑总体布局依山就势,主要建筑沿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建筑多为单檐歇山顶。观内一部分虽毁于历代兵火,但仍有不少古迹流传至今,观前的玉皇阁朱楹雕栏,华拱飞檐极为壮观,在朝霞和晚霞中天际流云、霞光披屋,有宝鸡八景之一“金阁流霞”的美誉。阁前一对石狮仰首蹲坐、气势威武。两厢铸有旌旗方斗,游龙飞凤的铁旗杆矗立阁前,使之气势更加雄伟。观内陆势高旷,视野开阔,沿山而上,曲径通幽,古柏参天,更显得道气森然。珍存历史碑碣记载了着名道人张三丰的史迹,神奇的瓜皮书唐诗碑具有珍贵的书法艺术和史料价值。
金台观于1956年组建宝鸡市历史陈列室,1958年正式更名为宝鸡博物馆,2003年被省政府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金台区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持续做好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依据省、市院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保护第一,结合检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强化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有力推动辖区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传承与使用。
1
坚守安全底线
促金台观消防安全提质升级
●
金台区人民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金台观景区建筑群落依山而建,其中楼檐廊柱等古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北方气候干燥,存在消防隐患,现场查看后相继发现了观内消防设施不全,应急处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该院迅速联系消防、文旅及相关管理委员会,通过召开现场会、座谈了解情况等等方式依法调查了解该景区建筑的消防措施落实、消防设施建设等情况,进一步确定了该建筑的消防隐患及管理漏洞,通过制发检察建议书的方式督促主管行政单位对消防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及时整改,并对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经实地查看,相关部门已按照检察建议进行了整改,在观内各处增设必要的灭火设备,并对工作人员开展了消防知识培训、组织考试和消防演练,确保文物及场所的安全。
2
保护古树名木
护金台观百年古槐绿意盎然
●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历史遗产和绿色遗产。在金台观院内及前后门口,高高的矗立着三棵百年古槐树,古槐树高大挺拔,浓密的树冠守护着金台观的宁静。近些年来,由于附近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古槐出现生长衰弱,树势逐年变差等情况,金台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及时了解情况,与林业部门联系,制定了拆除树下水泥地、给树木外设支架、修建围栏的修复方案,并督促迅速实施,修复、复壮金台观内外的古槐树,通过对树洞树干刷桐油防虫防腐,建设防雷装置、将古树挂牌从铁丝改为弹簧等小措施,使古槐换发了新的生机。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承载着乡音、乡情、乡愁。下一步金台区人民检察机关将继续通过探索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领域公益诉讼,让优秀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发展,重新焕发光彩。
来源:金台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