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之行,一些感触

文摘   2024-10-04 23:21   中国香港  


国庆长假,闲来无事,溜去香港玩儿。

单从城市界面看,香港依然是过去那个香港。密密麻麻的摩天大楼,令人窒息的楼距,文明、紧张而有序的车流人流。

(今日摄于中环)


(今日摄于九龙)

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内地对香港的影响越来越大了。

今天香港是工作日,但内地还属于节假日。中环附近,到处都是说普通话的内地游客。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游客选择到港开户投资理财。早上八点,银行尚未上班,旺角的汇丰门口就已经排起了等待开户的长队。

香港的几所的大学里,内地学生的比例不断提高,据说新近留学生中,内地留学生占比已经超过90%。

可能有人认为,内地人越来越多,是香港国家化的倒退。然而,经过一番调研,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来港的内地人,本身就已经具备的高度的国际化意识。

比如,现在选择到港就医、理财、安排小孩上学的内地家庭,其家庭成员多半具备国际化背景。有的一家两口一半境外身份,有的具备长年在国外留学的背景,还有的则是英美国籍。

这些人只是居住、工作在内地,但内地缺乏好的医疗、教育和金融资源,所以经常出行到香港获取这些方面的资源。

比如有不少家庭居住在深圳或者其他一线城市,但小孩却选择在香港上学。原因很简单,香港的中小学教育资源更好,具备国际化背景,并且不用浪费时间做题,升学的机会也更多。

现在内地的轻工业发展迅速,生产的商品已经基本能满足日常需要,所以内地游客到香港大包小包抢东西的场景已经很少见。

以前抢生活用品,现在变成了抢着开银行卡、买理财保险、看病以及抢着留学。

教育、医疗和理财这种东西,不像吃喝拉撒方面的需求,直接就能看见。这些是无形而深刻影响人生的潜在变量,当下很多人其实尚未意识到真正的差距。

以教育为例,就我本人的切身经历和观察而言,当前内地的中小学、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博士)和港澳台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比如计算机学科,我们自编的教材几乎难以入眼,学了半天都没看懂,最后时间都浪费在应付考试上。而发达国家原版教材却一看就懂,一讲就会,一学就能做实事。

我在本科的时候,学校的安排的课程我基本没学过,因为我自己有一套课程体系,完全按照行业顶级高校的课程来安排。后来我发现学习效果远远强于学校自己安排的课程。

在初中的时候我有幸接触了美国的语言课程,夯实了英文底子,后来英语从未失手过,裸考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当年那些国际化化课程成为了人生的一笔财富,所以我特别能理解那些把孩子送到香港读书的家长,因为内地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质量的确还有很大差距。

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彻底摆脱了贫困、饥饿和物资紧缺。

接下来大家期盼的是更好的教育、医疗、金融投资渠道以及社会保障。

这几座大山,每个方面都是一个硬骨头,没有长时间的沉淀很难取得真正的突破。

当然,内地其实也有内地的优势,人多地广政策力量强需求旺盛,弱点就是历史惯性大,管理成本高,转型动作慢。香港作为一个窗口,过去几十年来给内地起到了不少正面示范效应,成功带动了国内一线城市的国际化。

中国改革开放的路线不会动摇,国内还会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几个一线城市也会持续学习香港好的经验。在教育、医疗、金融和社保方面,相信也会逐渐出现令人惊艳的突破。


狠人认知
成就强大的自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