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拳击对战双方
经常搂抱在一起
面对一位体力与技术均占优势的进攻型对手时,常用的策略是避免在中距离与其进行正面交锋或硬碰硬的连续拳法对决,而是选择贴近对手,以此限制其双臂的有效攻击范围,并巧妙地将自身重量放松地倚靠在对手身上。这种策略不仅加重了对手的负担,还逐渐消耗了对方的体力,同时为自己提供了喘息的机会。即便是在自身体力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也能借此获得宝贵的短暂恢复时间。
以拳击史上的经典对决——泰森与霍利菲尔德的比赛为例,霍利菲尔德就成功运用了这一战术。比赛中,当泰森发起攻势时,霍利菲尔德凭借较长的臂展首先以左直拳进行抢攻。随后,在泰森试图进行中距离连续攻击时,霍利菲尔德迅速贴近,使得泰森的进一步强攻变得困难重重,并在此过程中大大消耗了泰森的体力与精力。进入比赛的后几个回合,霍利菲尔德因体力保存得当而占据优势,最终成功击倒泰森,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根据拳击比赛规则,明显的搂抱行为被视为消极的防守策略。只有当手臂相互紧贴,并未实施扭曲对方手臂或使对方失去身体重心的动作时,才不构成犯规。然而,若一方用一只手抱住对方,同时用另一只手击打对手的后背或后脑勺,则被视为犯规行为。
在业余拳击竞赛中,当双方选手近距离搂抱导致难以施展拳脚时,裁判会迅速发出“分开”指令,要求双方立即后退一步,以重新建立攻击距离,随后比赛可继续进行。若选手未立即响应指令,裁判初次会给予口头警告;若选手屡次无视指令,在击打后才选择后退,此行为将被视为犯规,裁判有权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正式警告。这表明,业余拳击对于选手采取消极搂抱战术的处罚,相较于职业拳击更为严格。
而在职业拳击长达十二个回合的较量中,选手因体力消耗巨大,常会通过搂抱对手来贴近身体,以此躲避攻击并争取喘息之机。为避免比赛频繁中断,经验丰富的裁判往往会直接动手分开搂抱的双方,而非仅仅喊出“分开”口令,有时甚至亲自将两人从中间拉开,随后比赛重新开始。在搂抱状态下,由于击打有效部位受限,拳手有时会因急躁而击中对手的后背或后脑勺,尽管这属于犯规行为,但由于双方身体紧贴,仅依靠手臂挥动而难以发挥腰部力量,击打力度有限,裁判因此可能选择不予干涉。
综上所述,职业拳击与业余拳击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鉴于两者性质的不同,业余拳击更加注重安全性,从而在规则设定上相较于职业拳击有着不同的要求。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