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日历丨西安事变

文摘   2024-12-12 12:11   陕西  

01.

风云骤起:民族危机下的暗流涌动


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吞并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将中华民族推向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东北沦陷,华北危急,大片国土在日军的铁蹄下惨遭蹂躏,无数同胞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却奉行 “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将主要精力放在围剿红军上,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态度。这种倒行逆施的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爱国志士的坚决反对。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十七路军,被调往陕西 “剿共”。然而,在与红军的作战过程中,他们深刻认识到,内战只会让日本侵略者坐收渔利,只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才是拯救民族危亡的唯一出路。同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前进的方向。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开始秘密接触,商讨联共抗日事宜。

02.

兵谏临潼:爱国将领的果敢抉择


1936 年 12 月 4 日,蒋介石亲临西安,督促张、杨继续 “剿共”。张学良多次苦谏蒋介石,均遭到严厉斥责。在民族大义与个人忠诚之间,张学良和杨虎城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挣扎之中。然而,他们深知,如果任由蒋介石一意孤行,国家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决定发动兵谏。

12 月 12 日凌晨,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十七路军迅速行动,包围了华清池,扣押了蒋介石。这一震惊中外的事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国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西安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也将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03.

和平解决:危机到转机的伟大转折


西安事变发生后,局势一度十分紧张。国民党内部亲日派妄图借机扩大事态,挑起内战,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而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高瞻远瞩,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周恩来等中共代表亲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进行会谈,并与蒋介石进行了面对面的谈判。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蒋介石最终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这一伟大的转折,为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04.

历史回响:深远影响与当代启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变的枢纽,是中国从内战走向抗战的转折点。它迫使蒋介石基本上结束了反共的10年内战,出现了国共两党重新合作的局面,奠定了伟大的全国抗日战争的基础。它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阴谋,促进了中共中央的“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趋势。

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正确的政策调整和统一战线工作,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广泛赞誉和支持,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同时,西安事变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团结一心和顽强不屈,展现了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高尚情怀。

西安事变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回顾西安事变,我们深感先辈们的伟大与艰辛。在当今时代,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流,但我们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西安事变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精神和勇于担当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要以史为鉴,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本领。同时,我们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我们铭记西安事变的历史教训,传承先辈们的精神遗产,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

#

相信大家对西安事变有了进一步了解

那么快来点击扫码做一个小测试吧~



END

部分内容来自西安事变纪念馆等

汇编丨王皓田

文编丨校园文化部 张议丹

排版丨校园文化部 孔笑宇

责编丨媒体运营部 吕沛萱

一审丨王焓宇

二审丨谢方潇

终审丨刘昭希


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
明德立信,笃学济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