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日历丨国家公祭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文摘   2024-12-13 12:01   陕西  

1213


1937.12.13

日军攻陷南京开始大屠杀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1937

12.13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国家公祭日

设立10周年












2024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7周年,也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10周年。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的黑暗一页,也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忘却的伤痛,今天,让我们一起向那段黑暗的历史致哀,向那些无辜的生命致敬。


生灵涂炭,悲怆回响

1937 年的寒冬,南京,这座承载千年风华的古都,遭受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金陵”“建康”“石头城”,往昔那些充满诗意与历史底蕴的名字,在日军的铁蹄践踏下,被鲜血浸染,满是悲怆。

六周的时间,三十余万同胞的生命在南京的土地上被无情剥夺。曾经繁华的街道沦为修罗场,秦淮河的碧波被鲜血染红,那声声哀嚎,仿佛仍在耳畔回荡,每一个消逝的生命,都如同一把利刃,刺痛着历史的神经。南京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成为了那场暴行的见证者,它们在岁月中默默哭泣,向世人诉说着无尽的苦难与屈辱。


    祭  奠  同  胞    



回顾历史,勿忘国殇

南京大屠杀(Nanjing Massacre),是对日军侵占南京后所犯屠杀、奸淫、纵火、劫掠等暴行的统称,是日军侵华暴行中最野蛮、最凶残的典型事件,主要发生于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的六周内。

1937年11月,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分三路向南京进逼,企图占领南京,迫使中国政府投降;12月7日,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亲自起草《攻占南京城要领》,要求部队入城扫荡;随后,日本朝香宫鸠彦亲王签署密令,要求“杀掉全部俘虏”;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在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日军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手段,杀害中国军民。并在之后的六周内,屠杀、奸淫、掠夺、焚烧和破坏并举,对南京造成空前劫难。战后,中国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19万余人,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15万余人,总计死亡人数达30多万。抗战胜利后,松井石根被判处绞刑,谷寿夫被处以死刑。

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的罪恶行径,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其暴行被《纽约时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外媒体广泛揭露。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史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近日,一份新发现的相册全景式记载了侵华日军第二碇泊场(亦即南京碇泊场)的常态,“南京碇泊场”首次曝光,南京大屠杀再添铁证!


    祭  奠  同  胞    



国祭之誓,吾辈自强

南京血痕,可曾遗忘?

三十万冤魂,天地悲怆。

怎能忘,那残垣断壁,泣诉哀伤;

怎能忘,那妇孺惨呼,痛断肝肠;

怎能忘,那山河破碎,国之危亡。

吾辈青年,岂容彷徨?

当以壮志,挺脊梁;

当以勇毅,启新航;

当以自强,铸荣光。

国耻铭记,奋进方长!


    祭  奠  同  胞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历史不可忘,和平不敢弃,前进不能止。八十七载苦难辉煌,中华大地“换了人间”。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中华民族正在不可逆转的道路上走向伟大复兴。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远离了战火的硝烟、彻底摆脱了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迎来了无比光明的发展前景,但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缅怀死难同胞和革命先烈,就是要在铭记历史中吸取历史教训、激发奋进力量,向世人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祭  奠  同  胞    


-END-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发展与国家富强密切相关,青年的精神文明与物质实践一样重要。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七个着力”号召,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宣传中心推出“青春传颂”专栏,由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濂计划”)协办并提供内容支持,主要以宣传党团史为主,也包含校史特别篇,旨在引领宗濂书院师生全面学习党团校人物、事迹、政策和成就等相关知识,增强青年对党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栏目将在推送末尾设置小问题,形式为一道选择、填空或判断题,欢迎大家来互动噢~


(扫码参与答题)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作活动解释

图源丨百度百科

文编丨中国青年报 人民网等  

部分文案丨校园文化部 王子乐

排版丨校园文化部 雍奕豪

汇编丨青濂学员 杨子幸

责编丨媒体运营部 赵一丹

一审丨宣传中心 彭正吉

二审丨杨嘉琛

终审丨刘昭希


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
明德立信,笃学济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