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动是不是“多动症”?孩子专注力不足,99%的家长都做错了
教育
育儿
2024-11-27 15:31
陕西
“宝宝玩什么都三分钟热度,是不是多动症呢?”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总是走神,做事也没有定性。”
“孩子很爱动,怎么就坐不住呢?”
孩子活泼好动是天性,但过分好动确实让很多父母有一些来自灵魂深处的疑问:这是不是多动症呢?会不会影响注意力呢?今天就来聊下这个困扰很多爸妈的问题。
如果孩子只是喜欢动,但在要求合作时能安静下来服从规则,有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行为也有目的性,动作协调且思路敏捷,就不用担心是多动症。真正的多动症全称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一是与发育水平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二是多动冲动。这里先划个重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是不一样的:年龄小的宝宝本来就比较好动,注意力也持续不长,这些是很正常的。
但如果孩子的症状满足以下两大方面中的6条,且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在12岁前就存在,则需要引起重视。1. 常常不注意细节问题或者经常在做作业、工作或者其他活动中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错误。
2. 在工作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集中。
3. 别人和他说话时常常似听非听。
4. 常不能按别人的指示完成作业、家务或工作(不是由于违抗或未能理解所致)。
5. 常难以组织工作和游戏。
6. 常逃避、讨厌或不愿做要求保持注意力集中的工作(如学校作业或家庭作业)。
7. 常常丢失学习和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学校指定的作业、铅笔、书本或工具)。
8. 常常易受外界刺激分散注意力。
9. 日常生活中容易忘事。
1. 常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
2. 在教室或其他要求保持座位的环境中常离开座位。
3. 常在不恰当的情况下乱跑或乱爬(成人或青少年仅限于主观感觉坐立不安)。
4. 常难以安静地玩耍或从事闲暇活动。
5. 经常忙个不停或常像“被发动机驱赶着”活动。
6. 经常话多。
7. 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8. 经常难以按顺序排队等待。
9. 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活动(如插话或干扰别人的游戏)。
家长们担心孩子太好动,主要是想让他们养成稳重、认真,专注的性格。尤其是专注力,是孩子高效学习知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获得成就的大前提。其实孩子的专注力水平与年龄、个体发育情况、兴趣以及状态有关,专注力也是有发展规律的,家长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孩子的专注力:前面有提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是不一样的。孩子的专注力的养成与大脑的前额叶的发育紧密相关,是一个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每个孩子的天赋与兴趣不一样,由于这种个体差异的存在,同一个孩子在做不同的事情时,可能专注力的程度不一样。因此我们学会观察孩子在不同情景下,孩子专注力的整体状态。专注力还和孩子的睡眠、身体状态、情绪状态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这个很好理解,如果孩子没睡好,生病了或者是在受到责罚后,专注力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对孩子专注力的判断不能片面,因多角度、多场合以及多时点去观察。如果孩子整体的专注力和周围同龄孩子的相差无几,并且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呈现出上升趋势,那我们就不用太过于焦虑。
好的专注力,先保护,再培养。以下几种常见的行为,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比如孩子在写作业时,突如其来的“宝宝,饿不饿、渴不渴”之类的关心和提醒;孩子在玩玩具时,非要求孩子看着你,跟你说话,听你读绘本;孩子在玩一件玩具的时候,非要塞给他另一个你觉得好玩或者刚买的玩具,这些都会无形中干扰孩子的专注力!幼儿教育思想家蒙台梭利博士说过:“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教孩子玩玩具、陪他说话、读绘本,这些都是很好的陪伴方式,也值得夸赞。但是,在进行你想做的事情前,等上1分钟,观察一下孩子,他现在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还是邀请你加入进来。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包括看电视、玩手机、玩iPad时的专注力,不能作为衡量孩子专注力正常与否的参考,因为这时候大脑是放空状态,此时是“被动注意”。而学习,阅读这些是“主动注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专注力。电子产品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时间,美国儿科会(APP)建议:
1岁半以下的宝宝不能接触任何电子产品。
2~5岁的宝宝对着屏幕的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
0~3岁是培养专注力的黄金期,3~6岁也有效果,如果做到了对孩子专注力的保护,那么以下几点都是加分项。杂乱的生活环境,孩子难免会分心。我们可以尝试把孩子的玩具分类放置和收纳,区分学习区和游戏区,保持学习环境的清净和整洁。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学会玩具归类。研究表明:孩子条理性好,相应的逻辑能力和专注力也会越好。幸福和谐的家庭是给孩子专心做事提供的最好环境,这样的环境会让孩子的心情舒坦,也更容易保持专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注意力肯定会更集中,与其纠结孩子在一件事上能专注多久,不如找到他们的兴趣所在。如果孩子喜欢看绘本,那就在孩子感兴趣的基础上的,提供合适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解答孩子的疑问,配合孩子的需要,但要注意不要出现打断孩子这种干预行为。家长可以带孩子玩一些适龄的专注力训练游戏,比如搭积木、拼图、找不同等。家长也可以有意识的训练孩子专心的能力,比如一次只做一件事,玩具一次给一个就好。美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给孩子过多的玩具或不适当的玩具会损害他们的认知能力,因为他们会在如此多的玩具面前显得无所适从,无法集中精力玩一件。
不要因为孩子只是调皮而给他乱扣多动症的帽子,更不要以为孩子只是调皮而有所不为。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多动表现时,请及时到专科就诊。多动症需要及时的评估和进行早期干预,否则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工作造成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