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不高,表情总是呆呆的
体温有点低,经常喊着太冷了
头发有点少,舌头还总伸出来
……
这些容易让人忽略的“小毛病”,加起来可就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了!如果不及时治疗,孩子可能会出现生长迟缓,智力落后的情况。
因为孩子可能得了懒人病——甲减。
健康的“隐秘杀手”——甲减
什么是甲减?
甲减,全称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激素产生不足或甲状腺作用减弱,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
位于喉咙前部的,像小蝴蝶一样的甲状腺,对于大家的身体健康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它产生的甲状腺素,作用于人体几乎所有细胞,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
(图源:千图网)
同时,甲状腺素还是一种“智能调节器”。比如,当你冷的时候,分泌的甲状腺素能让你心率、呼吸加快,感觉暖和;当你紧张的时候,身体也会经过一系列“操作”使得甲状腺大量分泌甲状腺素,让你兴奋起来。
幼儿甲减有什么症状?
因为甲状腺素特殊的作用,当其因为先天发育缺陷、手术、药物影响而分泌不足时,孩子就会感觉“缺乏动力”,出现:
l 生长迟缓,身材矮小
l 反应迟钝,智力落后,
l 基础代谢低,怕冷,
l 安静少动,嗜睡
(图源:Pexels)
和因为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引起的、时常处于亢进状态的甲亢,刚好是两个极端。
为什么称其为“隐秘的杀手”?
虽然甲减的危害不小,但大家对它认识不够,加上症状也不是很典型,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等到症状严重才去医院检查,有时候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甲减筛查一定要趁早
除了上面提到的甲减危害和隐秘性,劝你早点做甲减筛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
对孩子来说,越早治疗,对发育的影响越小!
先天性甲减婴儿若早期开始治疗 (出生后 2~6 周)且在 3岁内持续接受最佳治疗,长期神经发育和功能结局通常较好,总体智商与正常婴儿相似。在发现较晚、甲减更严重或左甲状腺素剂量不足的婴儿中,神经认知结果预后欠佳。
(图源:Pexels)
针对不同年龄段,主要有足底血筛查和内分泌检查两种方式:
新生儿足底血筛查
有些孩子,刚出生就会有甲减的情况。妈妈在怀孕时有甲状腺疾病,或宝宝出生时存在窒息、感染等情况,都有可能提升新生儿患甲减的概率。
在宝宝出生3~7天内(最迟不宜超过20天),一般由分娩医院采集新生儿足跟血,把血滴在特殊的纸片上,再将血片送往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检测。检测的项目之一,就是筛查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图源:Pexels)
这项筛查是免费的,结果会通知给家长,如果有异常,还需要去复查。
内分泌专科检查
针对大一点的孩子,如果出现倦怠,嗜睡,怕冷,吃得少,脸色发黄,皮肤粗糙,活动减少容易疲劳,舌头经常伸出口外,肚子大,好几天不排便,就要怀疑孩子是否得了甲减,尽快去内分泌专科检查。
(图源:Pexels)
成年人的甲减症状更加隐秘,且女性患病的概率大约是男性的十倍,如果突然感觉总是浑身没劲,情绪低落,怕冷,四肢和面部皮肤干裂,记忆力减退,体重增加的症状,也要及时去医院内分泌科排查是否得了甲减,以免症状加重。
总之,不管是新生儿,幼儿还是成年人,如果怀疑自己得了甲减,都要尽快去医院检查,以免漏诊误诊。
得了甲减不要慌
如果确诊了甲减也不要慌!
首要的任务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早发现早治疗,一般不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大的影响。
(图源:Pexels)
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要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饮食上
要注意适量补充碘和硒,有助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抗氧化。海藻(如紫菜、昆布)、鱼类(如三文鱼、鳕鱼)、贝类(如蛤蜊、牡蛎)以及奶制品(如牛奶、酸奶、奶酪)都是富含碘的食物。
富含硒的食物包括巴西坚果、鱼类、鸡肉和蛋类。除了摄入适量的碘和硒,还应注意膳食结构平衡,吃足量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和优质脂肪。
生活方式上
要保持适量运动,提高代谢水平;规律良好的睡眠,以抵抗疲惫感;得了甲减还容易心情低落,这就需要家人朋友提供心理支持,让孩子有对抗疾病的信心。
希望大家能多了解一份健康知识,让孩子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