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鼓角鸣。
历经春种夏作挥汗如雨,迎来秋收丰足仓廪充实,正是秋高马肥校场操练之时。10月31日,油田第一届“最强操作”晋级赛在江汉石油高级技校开幕。
这既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待。
曾经,技能竞赛是属于高手的对决,油田的各个工种也曾经多次在全国和行业大赛中摘金夺银,但是那终究是万里挑一的尖子生的赛场。
2024年春,当油田开启“最强操作”竞赛时,就确定了“盲抽”这个核心要素,每一名在岗员工都有上场的可能,谁都无法知道自己是否会轮到,更无法预知赛场上的对手是谁、水平如何,一道现实的难题摆在每个人面前:如果我要上场,怎么办?
真正感受到更大压力的是油田所有参赛的单位,往常那样堆砌所有资源去培养优中选优的“尖子生”去赛场“拼杀”、为单位增光添彩的方法不灵了,围绕固定项目把所有流程环节打磨到极致的时代结束了。
练赛成绩,关乎单位“脸面”,更关系到安全生产、劳动效率、现场标准,于是,从“单项冒尖”到“补齐短板”,从“高精尖特”到“夯实基础”,从退休在即的“老资格”到刚刚入职的“小萌新”,一场场全员全覆盖的技能练赛热潮在盐碱滩上、黄土塬上、涪陵气田、江汉基地全面展开。练赛和生产,浑然一体。
观念一变,生龙活虎。
而这,正是开展”最强操作”的初衷。赛是结果,练是过程,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晋级赛,是决赛的号角。晋级赛从10月22日的盲抽拉开帷幕,一个个“出人意料”的名字定格在屏幕上……几分钟后,54名选手陆续接到了“出征”集结令。有的选手,放下手中的管钳,翻出日常不舍得穿的工衣;有的选手,千叮万嘱地交接了工作;有的选手,一副“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的释然;还有的选手,是职业生涯以来第一次上赛场。
暂别岗位走上赛场,肩膀上多了期盼和压力。既来之,则赛之。早上8时,秋阳正好,54名参赛选手齐聚赛场,其中年纪最大的和最小的相差了整整33岁,他们中有曾经的同事、同批的校友,有天南地北会战、十余年未曾相见的兄弟战友,有人劳顿未消,有人跃跃欲试,有人胸有成竹,还有彼此间隐隐约约的针锋相对,火药味渐浓。
彩旗猎猎,战意升腾。晋级赛在紧张的氛围中打响。应急、作业监护、JSA分析……没有“难题偏题怪题”,全是天天要干的“家常便饭”,平时怎么干,赛时怎么练。他们没有千锤百炼的专业选手那样精准高效,却有着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是三十多年的一线岁月中磨砺出来的从容沉稳,不一定好看,却笃实厚重。
许多选手没有水到渠成一气呵成的流畅,却多了些日常未曾发现的状况,明明练习时得心应手,最终却因失误痛失名次。有的选手,短短几十秒钟,却耗尽了积累的半年的精气神,有的选手,仅仅是参加JSA分析就汗透工衣……
整个比赛实况,通过“现场直播”传送到牵挂着比赛的同事亲友的手机上。近3万人次观看了直播,他们或鼓掌欢呼、或扼腕叹息。
现场选手风采
大屏幕上定格的选手姓名和成绩排名,透着一股硬梆梆的味道,汗水换来成绩,扎实,欣慰。
胜者,脸上没有太多的欣喜,6家晋级单位的选手将要在最终决赛时面对更强劲的选手,那时候的碰撞会更激烈。败者,尽力展示,全力拼搏,虽败犹荣。
其实,当观众看到那些头发花白的选手在赛场上奋力奔跑,看到接近70%的选手是60后70后,会意识到:为全面建成千万吨大型油气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有一些事迫在眉睫,打造一支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刻不容缓。
山高路远,步履不停。“最强操作”晋级赛在阳光晴好的秋日就此结束,最终决赛的战鼓悄然响起……
文字|楚学朋 李刚 周以乔 冉海燕
图片|宋国梁
编辑|严环环
审核|曹静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