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流感,守护健康|中小学生流感预防知识宣传

文摘   2025-02-04 07:00   山东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流感与甲流:你需要知道的真相

流感,全称为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可不是普通感冒的 “升级版”,而是一种更为严重的疾病。流感病毒家族庞大,根据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不同,分为甲型、乙型、丙型和丁型四个类型。

甲型流感病毒是其中的 “不安分分子”,它就像一个善于伪装的 “百变星君”,具有极高的变异性。这种变异性使得它能够不断突破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也让每年的流感疫情变得难以预测。一旦甲型流感病毒发生较大变异,就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流感流行,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巨大挑战。比如 2009 年的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感染人数众多,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深远影响。

乙型流感病毒相对来说较为 “温和”,主要在人群中引起局部暴发,流行规模相对较小。丙型流感病毒通常只会引起轻微的呼吸道感染,症状类似普通感冒,而且传播范围有限,多为散发。丁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牛、猪等动物,目前尚未发现它会感染人类。

流感传播路径大揭秘

了解流感的传播途径,是我们预防流感的关键一步。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流感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从口鼻中喷出大量含有病毒的飞沫。这些飞沫就像一个个 “小炸弹”,在空气中四散开来,如果周围的人近距离吸入了这些飞沫,就很容易被感染。想象一下,在一个拥挤的教室里,一位同学感染了流感,他不经意间的一个喷嚏,就可能让周围的同学陷入被感染的风险之中。

除了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也是流感病毒的重要传播方式。流感病毒可以在物体表面存活一段时间,如果我们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门把手、桌面、文具等,然后再触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病毒就会趁机进入我们的身体,引发感染。比如,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一本被流感患者翻阅过的书籍,就可能成为病毒的 “载体”,下一个接触这本书的同学如果不注意手卫生,就有可能被传染。

在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流感病毒还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气溶胶是一种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它可以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并且传播的距离更远。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与流感患者没有直接接触,也有可能吸入含有病毒的气溶胶而感染流感。像一些通风条件较差的室内体育馆、会议室等,都是气溶胶传播的高风险场所。

流感症状速览:别把流感当普通感冒

很多同学和家长可能会把流感和普通感冒混淆,其实它们的症状有着明显的区别。流感的症状通常比普通感冒来得更猛烈。感染流感后,患者往往会突然高烧,体温可达 39℃甚至更高,而且发热会持续 3 - 5 天,退烧药的效果可能也不太理想。与之相比,普通感冒一般只是低热,持续时间也较短。

除了高热,流感还会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肌肉酸痛是流感的典型症状之一,这种酸痛感可能会让同学们感觉全身乏力,连走路、爬楼梯都变得十分困难。很多同学会抱怨说,“感觉全身的肌肉都在抗议,动一下就疼得厉害”。头痛也是常见症状,那种胀痛感会让人难以集中精力学习,甚至连思考问题都变得费劲。而且,流感引发的疲劳感也非常强烈,即使经过充分的休息,仍然会觉得疲惫不堪,就像身体被抽干了力气一样。

在呼吸道症状方面,流感患者会出现干咳,咳嗽较为剧烈,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睡眠。喉咙也会疼痛难忍,吞咽时痛感加剧,就好像喉咙里有一把火在烧。相比之下,普通感冒的咳嗽症状相对较轻,喉咙痛也不会这么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流感患者还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尤其是儿童患者更为常见。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很容易让家长误以为是肠胃问题,从而忽视了流感的可能性。

对于重症流感患者,情况则更为危急。他们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嘴唇发紫等症状,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引发了严重的肺部感染,导致呼吸功能受损。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这表明病毒已经影响到了大脑,情况十分危险。一旦出现这些重症症状,必须立即就医,否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中小学生流感预防全攻略
接种疫苗:最有效的防线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流感疫苗就像是给孩子们的身体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能够为他们提供有力的保护。流感病毒的变异性使得每年流行的毒株可能不同,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获得最佳的免疫效果。一般来说,在流感季节来临前,也就是 9 - 10 月份接种疫苗最为合适,这样可以在流感高发期到来之前让身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带孩子去接种疫苗,为孩子的健康筑牢第一道防线。

日常防护:细节决定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至关重要。告诉孩子们,在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如果没有纸巾,也可以用手肘内侧遮挡,千万不要直接用手捂住,因为这样很容易让病毒残留在手上,造成二次传播。使用后的纸巾要及时扔进垃圾桶,避免病毒扩散。

勤洗手也是预防流感的关键环节。手是我们接触外界物品最多的部位,很容易沾染病毒。要教导孩子们按照 “七步洗手法” 洗手,每个步骤都要认真揉搓,确保双手的每个部位都能得到清洁。洗手时要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揉搓时间不少于 20 秒。在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后,都要及时洗手。

常通风能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稀释和带走可能存在的病毒。学校和家庭要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要因为怕冷而紧闭门窗,适当的通风可以降低室内病毒的浓度,减少感染的风险。

均衡的饮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是增强免疫力的基础。要让孩子们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瘦肉等。少吃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身体的负担,影响免疫力。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鼓励孩子们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如跳绳、跑步、打球等。运动不仅能让身体更健康,还能缓解学习压力,让孩子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但要注意,在流感高发期,尽量避免让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室内运动场所,选择室外空旷、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运动。

学校防控:守护校园健康

学校作为学生聚集的场所,防控工作至关重要。落实因病缺勤制度是学校防控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要及时了解病因,并做好记录。如果发现有学生出现流感样症状,要立即通知家长带孩子就医,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和追踪随访。

加强晨午检和追踪随访工作,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流感患者。每天早晨和中午,老师要对学生进行体温测量和症状询问,查看学生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症状。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将学生带到隔离室,通知校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同时,要对患病学生的病情进行追踪随访,了解学生的治疗情况和康复情况,确保学生康复后再返校上课。

做好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消毒通风工作,能够有效杀灭病毒,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学校要定期对这些场所进行全面消毒,特别是门把手、桌面、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的部位,要增加消毒次数。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确保通风设备正常运行。

在流感高发期,学校应尽量减少大型室内聚集活动,如集会、文艺演出等。这些活动容易导致人员密集,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如果必须举办活动,要做好通风和防护措施,要求学生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

行动起来,守护健康

流感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预防方法,就能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家长们要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带孩子接种疫苗。同学们也要自觉遵守防控要求,保护好自己,同时也是保护身边的小伙伴。学校要切实履行防控责任,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让我们携手共进,从点滴做起,积极预防流感,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孩子们在明媚的阳光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远离流感的困扰!

1530校园安全
加强青少年群体安全教育,积极推行“1530”安全教育模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