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安全每日提醒:对网络诈骗与沉迷说“不”

文摘   2025-01-15 07:54   山东  

引言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寒假的欢乐时光已经开启!在这个可以尽情放松的假期里,网络成为了大家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的重要伙伴。但同学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与乐趣时,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寒假期间,网络诈骗的黑手可能会悄悄伸向大家,沉迷网络的问题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大家的身心健康。所以,为了让大家都能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愉快的寒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如何防范网络诈骗和避免沉迷网络。

网络诈骗:小心身边的陷阱

常见诈骗手段大盘点

    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在寒假期间,同学们尤其要警惕以下几种常见的诈骗方式:


  •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诈骗:骗子会在游戏内或相关社交平台发布虚假的游戏装备、账号、皮肤等交易信息,以价格优惠为诱饵,吸引同学们上钩。当同学们与其联系并表示购买意向后,骗子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先付款,如缴纳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等,一旦付款,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 假冒老师诈骗: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班级群信息,潜入群内后将自己的头像和昵称改为与老师相同,以收取学费、资料费、补课费等为由,发送收款二维码或转账链接,要求家长们转账。由于家长们对老师的信任,很容易在未核实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上当受骗。


  • 冒充客服诈骗:骗子冒充各大电商平台或快递公司的客服,以同学们购买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快递丢失等为由,主动联系同学们进行退款赔偿。在沟通的过程中,骗子会引导同学们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或者下载虚假的 APP 进行操作,从而获取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盗刷同学们的银行卡资金。


  • 刷单返利诈骗:骗子在网络上发布虚假的刷单兼职信息,声称只需轻松点击链接、完成任务,就能获得高额返利。一开始,骗子会按照约定支付小额返利,让同学们尝到甜头,放松警惕。随后,便会诱导同学们进行大额刷单,以各种理由要求继续投入资金,最终卷款跑路。


  • 充值红包返利诈骗:骗子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充值红包返利的活动信息,例如 “充值 100 元返 200 元,充值 500 元返 1000 元” 等,声称只要按照要求进行充值,就能获得数倍的返利。当同学们充值后,骗子又会以各种借口拒绝返利,或者要求继续充值才能提现,不断骗取同学们的钱财。


  • 培训诈骗:针对一些想要利用寒假提升自己的同学,骗子会推出各种虚假的培训课程,如 “线上编程培训”“英语速成班” 等,声称课程由知名专家授课,能够快速提升技能,并承诺培训后可推荐高薪工作。同学们在缴纳高额学费后,却发现课程质量差,甚至无法联系到授课老师,所谓的推荐工作也成了泡影。


  • 购票改签诈骗:寒假期间出行需求增加,骗子会利用同学们购买车票、机票的机会,通过发送虚假的购票信息或改签通知,以 “航班取消”“车次变更” 等理由,引导同学们点击链接进行改签操作。在链接页面中,骗子会要求同学们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从而盗刷同学们的钱财。

真实案例警钟长鸣

    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些寒假期间发生的真实案例,来看看网络诈骗是如何发生的。


  • 免费游戏皮肤的诱惑:小学生小王在玩游戏时,看到一个陌生人在游戏聊天窗口中发布消息,称可以免费赠送热门游戏皮肤。小王心动不已,按照对方的要求添加了 QQ 好友。随后,对方以 “激活皮肤需要验证身份” 为由,让小王打开手机屏幕共享功能,并指导他在手机上进行一系列操作。在不知不觉中,小王的家长手机收到了数笔扣款信息,共计损失 5000 元。原来,骗子通过屏幕共享获取了小王家长手机上的支付信息,从而盗刷了银行卡资金。


  • 威胁恐吓下的转账:中学生小李在浏览短视频网站时,看到一条私信消息,对方自称是警察,称小李涉嫌参与一起网络诈骗案件,要求他配合调查。对方通过发送虚假的 “立案通知书” 和 “警官证” 照片,对小李进行威胁恐吓,并要求他将父母的银行卡信息发送过来进行 “资金清查”,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小李因害怕被追究法律责任,在未告知父母的情况下,将银行卡信息发送给了对方。不久后,小李父母发现银行卡内的 3万元被转走,才意识到遭遇了诈骗。


  • 冒充熟人的骗局:高中生小赵的 QQ 突然收到好友发来的消息,称自己在外出时遇到了急事,急需用钱,希望小赵能帮忙转账。由于对方使用的是好友的 QQ 账号,且聊天语气与平时无异,小赵没有多想,便按照对方的要求将2500元转到了指定账户。然而,当小赵事后联系好友时,才发现好友的 QQ 账号被盗,自己已经上当受骗。


  • 虚假购物的陷阱:寒假期间,小孙在 QQ 空间看到有人发布出售某知名品牌运动鞋的广告,价格比市场上便宜很多。小孙与卖家联系后,对方称鞋子是正品,由于是直接从厂家拿货,所以价格优惠,并要求小孙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支付货款。小孙转账后,一直未收到鞋子,当他再次联系卖家时,发现对方已将他拉黑,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 网络追星的骗局:热爱追星的小周在网上看到一个自称是某明星粉丝后援会的账号发布消息,称只要参与 “明星生日集资活动”,就有机会获得与明星见面的机会以及签名照等周边礼品。小周为了能近距离接触自己喜欢的明星,毫不犹豫地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了转账。然而,活动结束后,小周并没有收到任何承诺的礼品,也无法联系到后援会的负责人,才发现自己陷入了网络追星诈骗的陷阱,损失了800元。


    这些案例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网络诈骗就在我们身边,稍不注意就可能落入骗子的圈套。同学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遭受财产损失。

防范诈骗有妙招

    面对花样百出的网络诈骗,我们该如何防范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范方法:


  • 保管好个人信息和支付密码:不要随意在网络上透露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不同的账号要设置不同的密码,且密码要尽量复杂,包含字母、数字、符号等。同时,要定期更换密码,确保账号安全。此外,不要将手机、银行卡等借给他人使用,避免被他人盗用信息进行诈骗。


  • 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及陌生信息:对于来自陌生人的好友申请、私信消息、电话、短信等,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对方所说的话。尤其是涉及到金钱交易、个人信息泄露等敏感问题时,一定要第一时间与家长、老师或相关官方机构进行核实。记住,正规机构不会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要求你提供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也不会要求你进行转账操作。如果对方以各种理由催促你尽快操作,那就更要提高警惕,这很可能是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


  • 谨慎对待网络交易:在进行网络购物、游戏充值等交易时,要选择正规的电商平台和官方渠道。不要轻易相信一些来源不明的网站或链接,避免在这些平台上输入个人信息和支付信息,以免遭受诈骗。在购物过程中,要仔细查看商品的详情、卖家的信誉评价等信息,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同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支付安全,尽量选择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这些平台具有一定的资金保障和售后维权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风险。


  • 下载 “国家反诈中心” APP:这是一款由公安部推出的反诈神器,它能够对诈骗电话、短信、网址等进行智能识别和预警,有效帮助我们防范网络诈骗。同学们和家长们可以在手机应用商店中搜索 “国家反诈中心”,下载安装并注册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及时开启预警功能,并完善个人信息,以便更好地发挥 APP 的作用。此外,“国家反诈中心” APP 还提供了丰富的防诈骗知识和案例,大家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提高自己的反诈意识和识别能力。


  • 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同学们在上网过程中,如果遇到可疑情况或不确定的事情,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们也要多关注孩子的上网情况,教育孩子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家长们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重要物品,不要将支付密码等信息告知孩子,避免孩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诈骗分子利用。

沉迷网络:别让假期被 “网” 住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对于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的学生们来说,沉迷网络可能会带来诸多危害。

沉迷网络的危害

    沉迷网络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和社交都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会对视力造成严重损害,许多学生小小年纪就戴上了厚厚的眼镜。过度沉迷网络还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症状。而且,网络世界的虚拟成就往往会让学生们忽视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任务,导致学业荒废。当学生们将大量时间花费在网络上时,他们与家人、朋友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就会减少,现实社交能力逐渐退化,甚至可能变得孤僻、冷漠,难以融入社会。

为何假期易沉迷

    寒假期间,学生们的时间相对充裕,学校的约束减少,家长可能由于工作繁忙无法时刻监督,这就给了网络可乘之机。网络上丰富多样的娱乐内容,如网络游戏、短视频、网络小说等,对学生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很多游戏通过设置各种奖励机制和挑战关卡,让学生们欲罢不能,一玩就是几个小时。此外,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难以抵制网络的诱惑,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沉迷的状态。

预防沉迷的策略

    为了帮助学生们预防沉迷网络,家长和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电子产品使用计划,明确规定每天的上网时间、使用用途,并严格执行。比如,每天可以安排 1-2 小时的上网时间,用于学习、查阅资料或适当娱乐。还可以鼓励孩子培养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如绘画、音乐、阅读、运动等。当孩子在这些兴趣活动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时,对网络的依赖自然就会减少。家长们也可以利用寒假时间,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如爬山、滑雪、参观博物馆等,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让孩子远离网络,亲近大自然。

    对于学生们自身而言,要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认识到网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让它占据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尝试制定合理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将每天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确保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学习、锻炼和社交。如果发现自己上网时间过长,要及时提醒自己,主动减少上网时间。

总结与呼吁

    网络诈骗和沉迷网络,就像隐藏在网络世界里的两大 “杀手”,时刻威胁着同学们的假期安全与健康。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牢记防范网络诈骗的方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家长、老师沟通,或者向相关部门求助。同时,同学们也要学会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控制上网时长,多参与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避免沉迷网络。家长们也要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和引导,做好监督工作,与孩子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希望同学们都能度过一个平安、快乐、充实的寒假,在新的一年里茁壮成长!



1530校园安全
加强青少年群体安全教育,积极推行“1530”安全教育模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