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女社员被选为妇女队长,劳动之余带领大家学习(1976)《最后的生产队》
作者:李百军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24年出版
百军的这本摄影集内容比较特别。他记录了当年的生产队,也就是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底层人的生活方式。这些照片勾起了我对那段生活的回忆,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既有温度,也五味杂陈。在这些照片的背后,我的记忆是饥饿、贫困和极端的不自由。人的意识,或者说思想,应当和生产方式基本同步。当人们处于物质极端匮乏的境况中,一种办法是迅速提高物质生产力,给社会以丰富的生活资源,这是通常的也是合理的办法。另一种办法,就是努力压制人们追求丰富物质和愉快劳动的想法,让他们除了服从、克己、自虐、无望,其余什么都没有,甚至把贫困视为一种幸福。集体化的道路之所以被称为乌托邦,就是把上帝都做不了的事包揽下来。结果怎样,有目共睹。百军的这个摄影集给我们留下了那个乌托邦时期的情景。一本书的照片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是不容易的!因为我这年纪的人都老了,迟钝了,轻易不会被触动到内心世界。这本摄影集用当年乡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唤起了我的记忆。在那些作品背后,我看见了估产员严厉的面孔,看到了瘠薄的土地和产量很低的庄稼,看到了集体主义遮蔽的种种堕落,历历在目。关于公有制,许多话题已经不合时宜,一切都靠历史事实才能得到雄辩。这些作品并非简单地让人凭吊逝去的往昔,而是启发我们,公有制及计划经济时代的人是怎样生活的。我亲身经历过从私有化到人民公社再到分田到户的二十多年,这种大起大落的现象世上少见。百军先生以他的职业敏感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记录了这些珍贵的瞬间,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意义,也有人文关怀,许多镜头可谓稀有。作为过来人,我在这些作品里看到的是父老乡亲们的辛苦、勤劳、节俭、乐观等美好品质,让我感动,促使我深思历史和现实。
秋收结束后,生产大队召开冬季农田基本建设会议(1976 )生产队长是最苦的差事,干活也拣最累的干(1977年)一个壮年劳力干一天是十分工,到年终决算能分到一毛多钱(1978年)有些女社员不甘示弱,和男劳力干一样的活(1977)
以上照片选自《最后的生产队》(文末可购买),作者李百军,中国文史出版社,2024年出版
作者简历
李百军,1955年,出生于山东省沂水县诸葛区上古村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沂水县革委从事摄影工作。
摄影集:《李百军摄影作品集》(1992,台湾摄影家出版社),《每天—2000生活视觉日记》(2002,岭南美术出版社),《老城记忆》(2016,山东画报出版社),《生产队》(2019,山东画报出版社)。
摄影展:
1991,《沂水父老》,日本朝日图片社六人联展
1998,《中国陕北》,巴塞罗那现代艺术中心
1999,《新兵连》,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2009,《沂蒙山人》,建国60周年纪实摄影大展
2012,《沂水记忆》,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获最高学院奖
2016,《八十年代临沂城》,连州国际摄影节
2018,《80年代农村》,北京国际摄影周
2019,《故乡物语》,意大利那不勒斯视觉艺术大奖
2020,《生产队》,中国美术馆收藏
2022,《沂水老家》,中外摄影家对话展
重磅图书
《最后的生产队》
《最后的生产队》
作者:李百军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24年出版
(签名版)
售价:128元
《最后的生产队》
作者:李百军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24年出版
(签名版)
售价:128元
1.添加微信时,请注明购买《最后的生产队》
2.支付128元后,请提供收件人、地址、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