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膜龈手术联合冠修复改善伴中度牙槽骨吸收的上前牙严重龈乳头缺陷1例

健康   2024-11-02 22:16   广东  


 关注我们,每天都能收到这种好文章!

微信号:kqjy360

投稿邮箱:361687558@qq.com

作者:韦宁,许砚耕,胡文杰,刘云松,周倜,徐钰倩,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

 

以“粉白美学”为核心的评价标准是衡量美学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则,也是保证健康和功能前提下口腔临床医生不断追求的更高治疗目标。常见于上前牙美学区的龈乳头缺陷(也称“黑三角”)不仅严重影响“粉色美学”效果,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继发临床问题。其产生可能受到牙根相对位置关系、牙冠外形、牙周软硬组织等多种因素影响,对这一美学缺陷的临床处置涉及正畸、修复、牙周等学科,往往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

 

膜龈手术作为改善和重建牙周软组织生理形态的特色手术,是牙周治疗龈乳头缺陷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subepithelial connective tissue graft,SCTG)可有效增厚牙龈、改善软组织缺损。近年来结合经前庭沟切口的骨膜下隧道技术(vestibular incision subperiosteal tunnel access,VISTA)不仅能够解决继发于软组织缺损的牙龈退缩、达到覆盖裸露根面的良好效果,而且手术过程更为微创、冠向复位相对稳定,临床上在改善龈乳头缺陷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本文介绍了1例上前牙龈乳头存在指数(papilla presence index,PPI)为4的龈乳头缺陷病例的美学缺陷分析和临床治疗策略,完整展示了应用VISTA+SCTG结合全冠修复的临床诊治过程,以期为上前牙美学区龈乳头缺陷的多学科诊治提供临床参考。

 

1.病例资料

 

1.1 一般情况

 

患者女,28 岁,2021-03-08 以“自觉上前牙黑三角6年余,逐渐加重影响美观”为主诉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患者6年前发现上前牙出现“黑三角”,程度逐渐加重,自觉影响美观。2年前曾于外院接受正畸治疗及牙周洁治,并调磨上中切牙。否认刷牙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刷牙3次/d,使用牙线。患者无特殊家族史,全身状况良好,否认过敏史及长期服用药物史,否认吸烟史。

 

1.2 口腔检查

 

口腔卫生一般,菌斑、软垢中量,牙石(+);个别龈乳头轻度红肿,圆钝质软,11唇腭侧牙龈退缩2 mm,21唇侧牙龈退缩1 mm,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为0 ~ 2。全口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为2 ~ 4 mm,可探及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根分叉病变(furcation in⁃volvement,FI)为0 ~ Ⅰ度。11松动Ⅰ度,双侧第一磨牙中性关系,11、21轻度深覆盖。见图1。

 

图1 初诊口内像。a右侧咬合像;b 正面咬合像;c左侧咬合像;d 上颌面像;e 上前牙切端像;f 下颌面像

 

1.3 美学缺陷检查分析

 

①微笑位美学缺陷:开唇露齿,前牙高位笑线,后牙中位笑线。微笑时11、21间龈乳头缺陷明显,双侧上颌前磨牙部分显露。②白色美学缺陷:11、21冠长不对称,11较邻牙过长约1 mm,11、21冠外形尖圆形,接触区偏切缘,牙冠宽长比、对称性及上前牙宽度比欠佳。③粉色美学缺陷:11、21间龈乳头缺陷,PPI为4(图2);正面观“黑三角”冠根向长度达5 mm,11远中龈乳头缺陷约2 mm,唇腭侧牙龈退缩2 mm;21唇侧牙龈退缩1 mm,根面暴露。上前牙龈缘曲线不协调,11、21牙龈形态欠佳,龈缘顶点不对称,属薄龈生物型。13、23被动萌出不足,13—23牙龈线(gingival line)呈向下型,不协调,且双侧欠对称。上唇系带附着近龈缘。见图3。

 

图2 龈乳头存在指数(PPI)分级示意图。a PPI 1:龈乳头充满邻间隙;b PPI 2:龈乳头未充满邻间隙,但相邻两牙邻面的釉牙骨质界(CEJ)未暴露;c PPI 3:龈乳头未充满邻间隙,相邻两牙邻面的CEJ暴露;d PPI 4:龈乳头未充满邻间隙,相邻两牙邻面的CEJ和颊侧CEJ均暴露,牙龈退缩明显

 

图3 美学缺陷检查。a 面型分析:患者面部比例、侧貌及上唇长度基本协调,对称性良好;b 息止颌位:静息时露齿量适中;c 微笑位;d~f白色美学缺陷检查分析;g~i 粉色美学缺陷检查分析

 

1.4 影像学检查

 

11、21近中牙槽骨水平吸收达根中1/3,远中牙槽骨吸收达根颈1/3,根尖周未见低密度影。11、21牙冠接触区最根方至骨嵴顶的距离(distance from contact point to bone crest,CPBC)约为9 mm,邻接触点至邻面釉牙骨质界的距离(distance from contact point to proximal cementoenamel junction,CP-pCEJ)为2.04 mm,邻面釉牙骨质界至骨嵴顶的距离(distance from proximal cemento-enamel junction to bone crest,pCEJ-BC)为6.99 mm,牙根分离角约为2.7°,骨嵴顶水平牙根间距为2.2 mm,釉牙骨质界水平根间距为1.5 mm。见图4。

 

图4 上前牙根尖片及锥形束CT图像。a 上前牙根尖片;b 上前牙锥形束CT 检查显示,11、21 接触区最根方至骨嵴顶的距离(CP-BC)约9 mm,牙槽嵴顶颊舌向骨宽度5.5 mm;c 邻接触点至邻面釉牙骨质界的距离(CP-pCEJ)为2.04 mm,邻面釉牙骨质界至骨嵴顶的距离(pCEJ-BC)为6.99 mm,11、21骨嵴顶水平牙根间距为2.2 mm ,11、21釉牙骨质界水平根间距为1.5 mm;d 11、21牙根分离角约为2.7°

 

1.5 诊断

 

牙周炎(Ⅱ期A级);11、21龈乳头缺陷(PPI 4)+牙龈退缩(Miller Ⅲ度)。

 

2.围绕美学区主诉牙的病情分析及治疗计划

 

2.1 控制牙周炎症

 

口腔卫生宣教(刷牙方式及牙线使用),完善牙周基础治疗,恢复全口牙周组织健康,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

 

2.2 美学缺陷分析及治疗设计

 

2.2.1 美学缺陷相关因素分析

 

患者属前牙高位笑线,13—23部分牙萌出不足,粉色美学表现存在牙龈线方向不理想、牙龈曲线不协调、双侧牙龈明显不对称等多种问题。由于该患者主要专注于解决上中切牙“黑三角”问题,故仅围绕微笑时显露上中切牙“黑三角”这一缺陷,归纳分析相关因素。

 

①牙根相对位置关系基本协调:上中切牙稍过长、覆盖略深,但牙根间距及牙根分离角适宜,是龈乳头充满的有利条件。

 

②牙周软硬组织缺损:硬组织方面,既往牙周炎症导致牙槽骨吸收,11、21邻间牙槽骨高度降低,牙冠邻接触区根方与牙槽嵴顶间距离增加;软组织方面,11、21属薄龈生物型,牙龈退缩明显,邻面龈乳头缺陷程度重,PPI为4。以上均不利于龈乳头充满。

 

③牙冠外形不佳:11、21牙冠宽长比小,冠外形为尖圆形,邻接触区偏冠方,冠颈1/3处缩窄明显,影响龈乳头的良好充满。此外,继发于牙龈退缩的根面暴露,损害白色美学效果。

 

④其他相关因素:上唇系带附着的位置近龈缘,不利于膜龈手术后的软组织愈合。

 

2.2.2 解决方案

 

根据上述龈乳头缺陷的相关因素分析,设计方案如下。

 

方案一:正畸-牙周-牙体-修复联合治疗。上中切牙牙根相对位置关系协调,11、21轻微唇倾且过长,先行正畸治疗改善,结合牙周、牙体及修复后续治疗解决龈乳头缺陷。经正畸医生会诊,结合患者既往正畸史和个人意愿,不建议正畸治疗。

 

方案二:牙周-牙体-修复联合治疗。

 

①牙周膜龈手术获得软组织增量:上中切牙邻面牙槽骨吸收为水平型,不利于骨增量。拟采用较为微创的VISTA入路,结合SCTG进行唇侧软组织增量以覆盖暴露根面并增厚龈乳头基底部;术中上唇系带成形,根向调整附丽位置,为术后软组织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②11、21根管治疗+冠修复改善牙冠外形:根管治疗有利于进行充分的全冠预备,并通过调改冠外形,将接触区根向移至冠中1/3,利于龈乳头重建和塑形。

 

③定期复查,持续随访,保证美学效果的长期稳定。与患者充分沟通,选择方案二,拟对11、21采用经前庭沟切口的骨膜下隧道技术+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VISTA+SCTG),根管治疗后结合全冠修复改善龈乳头缺陷及粉白美学效果。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3.治疗过程及持续随访

 

3.1 牙周基础治疗

 

①口腔卫生宣教,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口腔卫生清洁方式,避免不当口腔卫生维护方式造成机械损伤,严格控制菌斑。②全口牙周洁治和PD ≥ 4 mm位点的刮治、根面平整,控制牙周炎症。

 

3.2 12—21 VISTA+SCTG手术过程及效果

 

3.2.1 受区准备

 

受区局部浸润麻醉下,手工刮治器械根面清创去除11、21玷污层。于11、21间上唇系带处行纵切口越过膜龈联合,以纵切口作为入路,采用微创骨膜分离器(VISTA TunnulingKitTM,DoWell,美国)自中央向两侧远中潜行分离骨膜下隧道,范围自12近中轴角至21远中轴角,冠方充分松弛邻面龈乳头及龈缘,根方至前庭沟,形成可无张力冠向复位的骨膜下隧道。

 

于上唇系带附丽处充分离断深层肌肉,直至形成12—21的通畅骨膜下隧道。隧道预备完成标准:龈瓣可无张力复位至釉牙骨质界冠方2 mm。见图5a ~ c。

 

3.2.2 供区处理

 

供区局部浸润麻醉下,自24腭侧近中至26腭侧远中距龈缘4 mm处行水平切口,制取大小为10 mm × 5 mm、厚约1 mm的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物,修剪备用。供区压迫止血,5-0可吸收缝线连续锁边缝合,关闭创口。见图5d ~ f。

 

3.2.3 SCTG移植及固定

 

以带5-0可吸收缝线的缝合针自11远中唇侧龈乳头表面进入,穿入骨膜下隧道,并从前庭沟切口处穿出,穿过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物的一端,经隧道返回原处后,于11远中唇侧龈乳头自组织内穿出表面。牵拉缝线使移植物向远中移动并植入隧道内,缝合固定于11远中唇侧龈乳头基部。将移植物另一端同法缝合固定于21近中龈乳头基部,增厚龈乳头缺陷处的基底部厚度。见图5g。

 

3.2.4 龈瓣冠向复位及缝合

 

以4-0不可吸收缝线分别于11、21唇侧中央龈缘根方2 ~ 3 mm处行水平褥式缝合,将带有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物的龈瓣冠向复位至釉牙骨质界冠方2 mm处,线结位于11、21唇面中央。用SE Bond(可乐丽菲露TM,可乐丽,日本)+流动树脂(ESPETMZ350XT,3M,德国)将冠向悬吊的缝线结粘接固定于牙面,以稳定冠向复位的龈瓣。见图5h~i。

 

图5 骨膜下隧道技术+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VISTA+SCTG)手术过程。a 根面清创去除11、21玷污层;b 11、21间上唇系带处行垂直切口;c 自切口由中央向两侧逐步潜行分离骨膜,松解龈缘及龈乳头,形成骨膜下隧道;d ~ f 24—26腭侧供区水平切口,取10 mm × 5 mm × 1 mm大小游离结缔组织,供区锁边缝合;g 将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物穿线牵引;h ~ i 将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物牵引穿入隧道后冠向悬吊、复位龈瓣

 

3.2.5 上唇系带松解术及松牙固定

 

组织剪横向离断上唇系带,充分分离肌肉层,避免系带对龈缘过度牵拉,5-0可吸收缝线纵向间断缝合。12—21用Super-Bond(Super Bond C&B,日进齿科材料有限公司)牙周夹板粘接固定。

 

3.2.6 术后护理

 

术后即刻冰敷,受区避免过度压迫。术后1周内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 g/次,3次/d)及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必要时服用)。嘱术后2 周内术区勿刷牙,避免过度唇运动,使用0.12%(质量分数)醋酸氯己定溶液含漱(1 min/次,2次/d)。术后1周复查,2周拆线。3.2.7 术后效果术后2周拆线,见术区愈合良好,牙龈水肿基本消退,正面观11、12间“黑三角”冠根向长度较术前减少2 mm,龈乳头高度增加。唇侧牙龈明显增厚,龈缘曲线较术前更为协调。见图6。

 

图6 骨膜下隧道技术+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VISTA+SCTG)术后2周复查。a 拆线前正面观;b ~ d 依次为拆线后正面观、与牙长轴呈45°角观、切端观,可见“黑三角”冠根向长度明显减小

 

3.3 根管治疗

 

牙周膜龈手术后4周,完成11、21根管治疗,利于后期修复的牙体预备。

 

3.4 修复治疗

 

术后1.5个月开始11、21全冠修复,牙体预备后调改临时冠引导龈乳头塑形。至术后6个月完成最终全瓷冠修复,牙冠外形良好,11、21接触区根方移动2.0 ~ 2.5 mm。上中切牙龈乳头基本充满。见图7。

 

图7 修复治疗过程。a~c 临时冠引导龈乳头塑形;d~f 永久修复后即刻

 

3.5 随访观察

 

修复后1年复查,11、21牙冠外形及比例协调,色泽、形态双侧一致。唇侧牙龈无明显退缩,龈缘曲线外形良好,轮廓丰满,牙龈呈厚龈生物型。邻间龈乳头充满尚可,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仍存少量缺陷,PPI为2。微笑时正面观“黑三角”不明显,微笑美学效果改善明显,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见图8 ~ 10。

 

图8 治疗前后粉白美学效果比较。a~d依次为治疗前正面像、正面微笑像、上前牙口内像、上前牙根尖片,箭头示龈乳头缺陷(PPI为4);e~h依次为治疗后正面像、正面微笑像、上前牙口内像、上前牙根尖片,箭头示龈乳头基本充满(PPI为2);PPI为龈乳头存在指数

 

图9 治疗前后口内扫描软组织三维变化。a 永久修复后1年内,11、21间牙龈乳头三维尺寸变化量在0.50 mm以内(黄-绿-蓝颜色区间),美学效果稳定;b 与治疗前(绿色轮廓线)相比,永久修复后1年(红色轮廓线)11、21唇侧牙龈增厚0.50 mm,龈乳头基底部增厚,龈乳头高度增加1.52 mm

 

图10 治疗前后口内扫描比较粉白美学效果。a 治疗前口内扫描(牙列)及CBCT牙槽骨重建(蓝色);b 永久修复后1年口内扫描(牙列)及CBCT牙槽骨重建(蓝色);c 治疗前与永久修复后1年配准叠加,见11、21间龈乳头缺陷明显改善,软组织充满尚可,牙冠外形协调、美观,接触区最根方至骨嵴顶距离约为6.5 mm

口腔精英
协力创医学旗下公众号: 每天更新医学科普、口腔技术、病例展示、与其更新口腔部分相关培训信息;发布厂家产品、技术、设备等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