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有哪些?怎么紧急处理和预防?

健康   2025-02-05 18:12   四川  


血液透析作为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在治疗慢性肾衰竭等疾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透析过程中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这些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一、症状性低血压

概念症状性低血压是指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由于血容量减少、血浆渗透压改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影响,导致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超过10mmHg,并伴有低血压症状。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汗、头晕、乏力、心悸甚至一过性意识丧失等症状。

紧急处理措施

  1. 立即减慢血流速度,协助患者平躺,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

  2. 给予吸氧,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3. 通过血液通路输注5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等以迅速补充血容量。

  4. 必要时使用升压药物,如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以提升血压。

  5. 若血压持续不升,应考虑停止透析。

预防措施

  1. 透析前充分评估患者的血容量状态,避免过度脱水。

  2. 透析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透析参数。

  3. 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和管路,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4. 鼓励患者透析间期保持合理体重增长,避免透析时超滤过多。

二、透析失衡综合征

概念透析失衡综合征是指血液透析过程中或透析后早期,由于血液中溶质浓度迅速下降,而脑组织中的溶质浓度相对较高,导致水分进入脑组织,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的一系列症状。

临床表现轻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高血压、躁动不安;重者可能出现抽搐、意识障碍、昏迷等。

紧急处理措施

  1. 立即停止透析或缩短透析时间。

  2. 静脉注射高渗糖、高渗钠或甘露醇等以降低颅内压。

  3. 使用镇静剂控制抽搐和躁动等症状。

  4. 对于昏迷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预防措施

  1. 首次透析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4小时。

  2. 使用高钠透析液,提高血浆渗透压。

  3. 透析过程中缓慢降低血尿素氮浓度,避免过快下降。

  4. 对于高危患者,如老年、儿童、糖尿病患者等,应加强监测和预防措施。

三、致热原反应

概念致热原反应是由于透析管道、透析器等受到污染,导致毒素或微生物进入体内,引起发热、寒战等全身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患者多在透析开始后1小时左右出现发热、寒战,体温迅速上升,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紧急处理措施

  1. 立即停止透析,丢弃污染的透析器和管路。

  2. 给予抗过敏药物,如异丙嗪、地塞米松等,以缓解炎症反应。

  3. 注意保暖,避免体温过低导致寒战加重。

  4. 对于高热患者,可使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

预防措施

  1. 严格无菌操作,确保透析管道和透析器的消毒与冲洗。

  2. 加强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质量监测,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3. 对于易感患者,如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应加强预防措施。

四、出血

概念出血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因肝素使用不当、血小板功能不良、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所致。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紧急处理措施

  1. 立即停止肝素输注,必要时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2. 对于出血部位进行压迫止血或缝合止血。

  3.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或凝血因子等以补充凝血物质。

  4. 对于严重出血患者,应考虑紧急输血治疗。

预防措施

  1. 透析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避免使用肝素等抗凝药物不当。

  2. 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使用低分子肝素或调整肝素用量。

  3. 透析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及时调整透析参数和抗凝方案。

  4. 加强患者教育,避免自行调整抗凝药物用量或停药。

总之,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症状性低血压、透析失衡综合征、致热原反应和出血。通过详细了解和掌握这些并发症的概念、临床表现、紧急处理措施及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医脉通肾内频道
关注医脉通肾内频道,快速获取国内外肾病科领域进展,及时查看指南更新,抢先知晓热门会议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