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耕“余乡”梦
禹话“三农”声
12月5日下午,2024年度区农业农村局薪火传承暨“青苗计划”培训班之“耕青圆桌会”成功举办。“三农”青年围绕农业农村“十五五”规划展开头脑风暴,结合区内实情、科室工作、优秀案例等,从不同角度为“十五五”规划出谋划策。下面,让我们看看“三农”青年的“奇思妙想”。
农业行政执法队-肖依
我建议应着重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一方面,加强对制茶人技术培养,通过系统化培训与现代科技融合,提升制茶技艺,确保径山茶品质的持续精进;另一方面,依托低空经济加强对农业无人机操作与维护人才的培养力度,使得无人机在农业方面实现精准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区委农办秘书科-方玉豪
国家发改委表示,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重点。农业作为传统产业,应优先做好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推动产业能级跃升。比如,余杭在进一步推广农村职业经理人模式的基础上,全面打响“青年下乡”“乡村运营”等金字招牌,提升农文旅产业发展水平和村级集体资产运营管理能力,带动乡村产业深层次变革;同时,在科技应用农业领域,应加快完善育种创新机制,支持育种中心等平台建设,培育本地“当家品种”,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办公室-金鑫
一是技能升级与产业适配:“十五五”期间农业产业会朝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大步迈进,农民培训要紧跟其变。像是智慧农业兴起,余杭区开展农民操作无人机植保、智能温室管控这类新技术培训。二是人才培育与传承:着眼乡村振兴人才储备,农民培训能挖掘乡土人才。开展非遗技艺传承培训,发扬中泰竹笛等民间手艺;组织返乡创业辅导,吸引人才回流,投身农产品加工、乡村文旅等项目。
办公室-童佳慧
作为农业农村局财务科的一员,对于农业农村“十五五”规划,我认为做好资金保障工作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合理规划资金,保证各项“三农”工作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等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同时通过精准预算,可避免资源浪费,使资金用在刀刃上,提升“三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政策与改革科-钟增凯
余杭的农业特色产业不突出,品牌效应不够强,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相对于其他周边地区的同类产品竞争力度稍显不足,下一步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让相关产业领域的企业参与加工、销售等环节,加快产品在市场的流通速率,监督把控生产端的品质,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可以进一步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打造“村建民用”项目,为经营主体有偿提供农事服务或用于发展乡村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
产业信息科-刘海威
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链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这些企业通常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规模和水平,能够带动周边农户增收,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因此我认为在“十五五”规划中,可以通过政策引领,例如增加我区农业龙头企业认定中对于企业利益联结数量的要求,引导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订单收购+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推动利益分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
乡村建设科-任远
经过20多年的久久为功,余杭从“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推动乡村整洁有序,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促进乡村美丽宜居,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强化乡村数字赋能,现在已经绘就出一幅“村美人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为实现“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蝶变,更需要我们多措并举,加大对美丽乡村的宣传,让更多人从线上领略到实地参观我们余杭乡村的美丽景色。
科技教育科-方俊辉
农业活动过程中的能源利用与设施设备等存在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在农业活动过程中的占比依旧较高,风、光、水、氢等清洁能源有全面铺开的可能;传统农用机械面临迭代升级,山地种植采摘机械等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仲裁中心-何陆
发展适度规模家庭农场,推动农户增产增收。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推进以粮食安全为重心的农业生产工作,鼓励有长期稳定务农种粮意愿的农户种好地种好粮,成长为集约、高效的家庭农场。
畜牧农机发展中心-章慧鹏
土地流转根据地区设置上限,遏制拥有较大资金的大户过度挤压小资金走精耕细作农户的生存空间。适当降低种粮补贴,结合亩产信息适量奖励高亩产农户,刺激种粮积极性,遏制“只赚补贴”乱象。
农业行政执法队-杜成峰
我建议要充分发挥法治助推乡村振兴的效能,调动多方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更好的法律服务与更优的营商环境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在农业执法领域,准确理解贯彻包容审慎理念,持续完善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清单,在相关文件中给予政策支持与解读,发挥法律的保障作用,将法治理念贯穿到乡村治理与农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农业行政执法队-卞国旗
一是村社区相关决策政策之类的,需要增加宣传手段,智能化和传统兼容进行。二是资源联动,片区化发展。
农技推广中心-张晶晶
把好农产品质量关,守住产业发展生命线。一方面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引导企业制定高水平的生产标准、管理标准等,支持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另一方面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随机抽查力度。
供稿:局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