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尘】GP基金管理权,在变成一项“负资产”

文摘   财经   2024-09-12 18:00   北京  

 “专业LP、基金关键人、IR负责人必读”
                            试用版扫码进入 

《光尘内参》9月综评:

曾几何时,能募集一支股权投资基金,必定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尚且不论是否可以为LP创造回报、拿到carry,哪怕是存续期间的管理费,都是很大一笔收入。除此之外,投资人还能凭借自身的职业身份,与企业家等精英群体有更多交集。所以,曾经GP作为一种职业选择,不但光鲜,也是一项有利可图的生意。
时过境迁,当下担任一级市场管理人的吸引力正在下降,而且预计很快就会挣扎在“生存线”的上下。根据基金业协会的数据,近两年,备案管理人数量持续下降,平均每季度下降150家。根据光尘数据库统计,一级市场的的投资活跃度已经落至2014年的水平;其中,2024年前三季度新增投资仅7,100余个,约为去年同期的62%。

而年内新增投资案例大于一个的管理人仅有2,900家,占总管理人数量的23%,其中新增投资案例等于或小于一个的管理人数量分别约3,700家和5,700家,分别占比30%和46%。
读者看到这里,会有个疑问:“不利的宏观环境,之前发生过,作为一项重要的权利,现在说管理权是负资产,会不会言过其实?”
是的,这个观点不是事实判断,更准确的说是对当下行业趋势的一种描述。对于头部管理人来说,目前仅仅是出手更加谨慎,更多把精力放在存量退出上,并感觉不到管理权所带来的压力。而对于中小型GP来说,这种趋势早已成为现实;其不但难以进一步增加AUM,繁重的招引承诺、基金临期的关口更使人应接不暇。从光尘的视角看来,除了老生常谈的“募资难、退出难”外,造成管理权价值下降的原因,有下述几个。

 责任成本的上升

管理人作为创投基金的GP,作为一级市场的参与者,天然就要肩负无限连带责任。但随着大环境的变化,监管主体更多的使用行政方法,而非市场手段开展工作,这就造成了GP一段承担的责任不断上升,而且责任的边界逐渐模糊。
首先是税务问题。年初至今,多家管理人受到了税务机关的问询,重点复核其在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情况,以及在核销资产、S交易差价上的税务问题。仅仅在财务报表上将资产归零,已经不能实现税额的抵扣,需要与归零资产脱离法律关系,这就带来了更多成本。
而在管理人资质上,能否保住其合法身份将是主要挑战。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保留上万家备案GP的数量,从监管的管理半径上来说毫无必要;在过渡期内,各项核查方法将趋严,在某些细节上不符合规定的将会马上被取消资质备案。在可见的未来,如果基金管理人资质,从当下的备案制,某种程度上变为审批制,则存量的管理人数量将会大幅下降;届时,失去管理资质的GP团队,将不得不在事实上放弃部分管理权,让基金进入清算。
同时,由于近年来国资LP,尤其是财政资金在基金出资的比例上升,这种性质资金所带来的附加工作也在加大。如定期与临时性的上级巡视,往往会将其持有的基金份额资产纳入范围之内;而针对财政专项资金、养老金等的延伸审计,会占据上半年基金中后台的大量工作时间,且在沟通交流上存在专业障碍;而国资LP领导干部涉及留置等情况的,部分GP会还会涉及配合调查的工作,责任进一步扩大。
在退出上,LP的退出诉求持续加强,在资产处置计划、基金期限上给GP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历史资金性质的缺陷也在逐渐显现。一是部分引导基金所在地财政承压,不断加强企业落地、基金回款的诉求;在一些地方国资看来,在缓解地方债“砸锅卖铁”的方针要求下,同时带着“国有资产保值”的使命,使得自身在存量市场上获得流动性的可能性低;这种压力达到临界之时,是否会演变成对管理人的变相“刚兑”,尚未可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引导基金在市场手段有限的情况下,只能不断对GP加码各种诉求来缓解责任。另一部分,部分GP的存量出资人中,有许多在行业黄金时代的财富渠道产品,而这类往往存在产品周期错配,散户诉求不理性等问题,矛盾容易激化。监管面对这类事情时,通常会直接归咎于机构一方,尤其需要注意。
日常收入的下降
作为基金运营工作的核心,GP的收入主要来自管理费,但这一项收入的稳定性正在下行。在国有LP看来,出资股权投资基金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以盈利为方向;根据GP完成其行政目的进度和成绩,再行决定是否完成实缴,以何种方式开展工作,已经是普遍做法。
根据我们的观察,近年如江苏、浙江、河北等多地引导基金在子基金遴选文件及管理办法中,不乏出现对合作GP管理费条件进行调整的情况,如参选机构收取管理费比例要求不超过1%或1.5%,约定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比例来收取管理费,或者引导基金出资按具体项目来支付等等。与此同时,多家管理人也收到国资LP要求修订LPA,或签署补充协议,要求以实缴进度收取管理费的情况。
随着引导基金等国资话语权的上升,以LP认缴金额2%/年收取管理费的所谓“行业共识”正在受到挑战。对GP来说,一时搪塞过去也许难度不大,但其对基金投资人结构会产生质的影响,其趋势也难以阻挡。
相对于投资期管理费,更值得关注的是清算费用的收取。人民币基金通常在合伙协议中规定,由GP担任基金的清算人。这个条款通常被认为是保护了GP权益,但也意味着,管理人在投资期中已经收取了管理费,那就不应该在担任清算人时收取清算费用。与行业常识不符的是,处置存量资产的退出工作,其日常成本远大于投资,其需要调动的资源、所需要的专业能力都要高于新增投资。当基金进入临期状态,管理人会发现存量基金的项目,不但没有成长价值,收到“carry”的可能性很低,还要额外付出额外的退出成本,掌握本不具备的技能储备,必将使得清算工作举步维艰,进一步放大历史与LP的矛盾,可谓鸡肋。
 内部权责的失调
相对于外部因素,GP组织内部更难理顺。如上数据所示,随着投资数量的下降,前台投资经理开始变得“闲”下来,更多转向存量。对Keyman来说,尽管可以通过裁员的方式控制人力成本,但习惯了增长思维的投资经理们,并不会因为没有项目可投,就会全力转向存量退出。相关的论述,可以参见之前的综合评论《项目退出的最大障碍,是现行的GP组织架构》,但无论怎么施加压力、怎么开展说服,前台人员都会不自觉的站在企业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这个结构上的问题并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因此,提高退出效率,对基金的决策者来说,其实是一项如何缩短信息链条的工作。在现有经验来看,组建直属于决策人的退出小组、法务小组都是有效的解决方案,相关专业能力则可以通过外部聘请来接解决。但如果不愿按环境的变化调整组织结构,信息必须通过前台人员进行上传下达,在退出高度踩踏的当下,只会在存量博弈中被吃掉。
同时,在中国市场,Keyman承担机构最主要的管理责任,远大于团队中的其他成员。无论是GP认缴,或者政府的问责,亦或是大事小情的决定都针对Keyman,无法形成分担;行业文化上,中国市场就不支持非中心管理的管理人组织,压力也大多集中在一人身上。
或者说,除了Keyman,基金中鲜少有人人真的关心项目的退出,以及下一期基金能否募集成功。环境的变化,导致组织内部的权责利不对等,最终会让基金管理举步维艰,无法盈利。
 低利率时代
总结一下,基金管理权作为一种权益,即使繁荣时期的杠杆,也是动荡时期的负债,其差额无从逃避。对于基金管理人,尤其是Keyman来说,要意识到,责任不会被消除,只能被转移和分散。
从东亚模式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经济的快速增长期过后,通常会经历长期的低利率、“0”利率时期。在这期间,优秀企业会首选贷款,而非股权融资;创新主要会由产业龙头进行主导,而非创业公司。同时,并购、夹层、出海策略基金会硬来广阔的发展,这也给积极转型的GP迎来发展机遇。
对坚强求生的GP来说,环境无法改变,不如先从成长策略中抬起头来,借鉴一下市场和历史中的经验,而非被压力推动,不失为明智之举。

-      「光尘内参九月号预告」     -

A模块:情报汇总

更新时间:2024年9月9日

已更新2024年8月市场信息若干条,包括交易情报、政策监管、市场动向、人事变动等信息,助您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

机构行为分析

更新时间:2024年9月9日

B模块:信息核查

更新时间:2024年9月26日

更新三例募资消息验真。

C模块:数据应用

应用1:工业母机领域GP图谱

更新时间:2024年9月19日

D模块:定向研

光尘:中国一级市场GP全图谱(2024)

往期精彩内容,请见光尘合集
申请链接:光尘新书 | 《万折必东·叁》

    查阅完整报告,欢迎订阅《光尘内参》 

订阅须知:

1、《光尘内参》仅供业内机构订阅参考,请在订阅时提供企业邮箱作为收件地址使用个人邮箱将不会收到订阅邮件。订阅前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

已订阅用户请登录

(专业版入口)

https://www9.idealsvdr.cn/v3/nebula_advisors_pro/

光尘顾问
成立于2018年,是中国领先的私募基金服务机构。作为中国股权存量资产交易的先行者,光尘顾问致力于为买卖双方提供高效、公允的交易及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