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日报专版 | 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督办回眸

政务   2024-12-27 18:08   江苏  
同向发力,“办”出人大担当
——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督办回眸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围绕深入推进“532”发展战略,提出了256件议案建议。截至年末,所提议案建议均在法定时限内办结并答复代表,办成率达91.7%,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精心组织,夯实高质量建议基础。市人大常委会举办“人大代表E讲堂”、代表履职能力培训班,组织在常的全国、省人大代表参加上级人大举办的8期代表履职学习班,定期组织代表调研视察,开展“人大代表接待群众月”和人代会前集中视察活动,协助代表了解社情民意、收集建议线索。


凝聚共识,汇集高质量办理合力。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交办督办会,举办建议承办单位专题培训,下发分工督办通知,规范办理程序,压实办理工作责任。各承办单位高度重视,落实办理“三见面”要求,把交流沟通贯穿于办理工作全过程。


专题督办,共促高质量办理质效。市人大常委会出台《重点处理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工作办法》,组织30次专题督办活动,联合市政府办公室召开7场建议办理工作条线推进会,推进建议落地落实。


紧盯不懈,确保高质量办理落地。对2023年代表建议B类件、C类件办理情况进行“回头看”督办,2023年16件B类件中,有9件转化为A类件,其他7件正在按计划推进中,7件C类建议中有1件转化为A类,1件转化为B类。






议案内容:

市委、市政府将合成生物列为重点发展产业,明确到2027年,全市合成生物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成为长三角一流的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如何助推常州在合成生物赛道上脱颖而出?吴英等13名代表提出了《关于对我市合成生物产业开展专项监督,助推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议案》。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议案办理,开展专项监督,助推全市各区域、各部门和相关企业形成发展共识与合力,齐心协力把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愿景图”变为“实景图”。

督办成效: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多形式持续开展合成生物产业专项监督活动:3—4月,组织调研全市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情况;4月,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议案处理意见,转交市政府办理;8月,市委书记陈金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云萍结合接待代表日活动,专题督办议案处理意见的落实情况;9月,举办合成生物专题学习会;10月,常委会会议再次听取了议案处理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先后走访多家国内合成生物学知名高校院所,对接项目合作、人才招引,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江苏省合成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2024“顶尖科学家江苏行”(常州站)暨长三角合成生物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总投资10亿元的江苏创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建设项目奠基开工……多个项目签约落户我市合成生物产业园,一批合成生物科技人才及产业化项目对接洽谈,我市合成生物产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发展实绩。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关注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督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切实落实责任,在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核心技术攻关、集聚产业创新主体、集聚创新创业人才、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积极探索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体制,着力打造更全面的合成生物创新生态链。同时,市人大常委会也将在贯彻实施法律和立法过程中认真研究我市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实际和需求,力争为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议案内容:

围绕我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于乐等10名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对我市水环境质量提升专项工作开展监督的议案》,王恺等14名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全面提升全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的议案》,建议建立指挥体系、总体规划、实施主体、资金保障体系“四统一”的常州水环境治理新模式,把好监督主体关、工程选定关、督办落实关和后期效果关,通过高质量提升水环境支撑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督办成效: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韩九云牵头推进议案督办。3月至4月,带队开展调研,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转交市政府办理。创新开展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1+8”专项行动方案“四同”监督活动,动态跟进议案办理情况。9月26日,组织于乐、王恺等部分代表现场督查议案办理情况,听取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办理议案情况的汇报。

市政府层层分解落实责任,有关部门及属地政府积极回应代表关切,议案办理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形成系统治理体制机制,建立完善水环境治理规划,探索新型项目投融资模式,科学组织水环境综合治理,构建河流溯源治理工作体系,加强水系沟通和运维管理,实现水质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综合施策之下,我市对全湖水质改善贡献率居环湖城市第一,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94.1%,优Ⅱ同比提升11.8%,全市河湖水生态健康指数达“良”。

下一阶段,市政府将持续巩固和深化议案办理成果。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开展美丽河湖建设,力争通过3—4年的集中攻坚,着力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劣Ⅴ类河道,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新画卷,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建议内容:

崔景贵等2名代表提出《关于培育高技能人才助力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建议》,建议进一步营造适宜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氛围和土壤,激励和培养更多新能源产业技能人才,引导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夯实高技能人才基础。

督办成效:

11月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方国强进行专题督办,听取市委组织部、市科教城、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等部门办理情况汇报,对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提出要求。

市委组织部作为人才工作的牵头部门,近年来,会同相关部门,围绕新能源之都建设战略目标与年度工作重点,全力推进人才引进培育。1—11月,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11.45万人,其中技能人才3.24万人,新能源规上企业引进技能人才4119人,占引进技能人才12.7%。强化政策引领。深入实施“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等政策,以“非申即享”形式提升人才获得感。出台“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设”15条,连续两年优化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将新能源领域技能职业(工种)扩大至55个。融合产教一体。聚焦新能源领域企业,每年组织近百名高级技师(技师)开展岗位技能提升研修,积极打造常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推动常州技师学院创办新能源学院、常州交通技师学院创办比亚迪产业学院,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深化技能比武。依托我市三级竞赛体系,全年举办各类市级竞赛50场,精心备战世界技能大赛和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持续开展技能人才岗位练兵活动。优化体制机制。进一步扩大职业技能评价机构数量和范围,在新能源产业领域推行“新八级工”制度,2024年新增企业自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企业100家,面向新能源领域电池制造工等职业(工种)岗位实施技能人才认定5000人次。


建议内容:

钱永锋代表提出《关于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议》,认为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不仅能大幅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是吸引人才返乡、推动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激发乡村活力的重要支点,建议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探索推进路径,激发全社会参与动力,分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督办成效: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峥围绕建议办理工作深入调研,并带队开展美丽乡村“十百千”工程视察活动,形成《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常州实践》调研报告,供市政府决策参考。

副市长狄志强加强对办理工作的指导。市农业农村等部门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和做法,打破村域壁垒、镇域界限,以美丽乡村“十百千工程”为抓手,加快打造新时代和美乡村常州样板。以“环境美”带动“产业强”、以“产业强”支撑“环境美”,全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质效,全市白茶、花木、河蟹等十亿元级县域特色产业平稳发展,6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扎实推进。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速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溧阳、武进2个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措施,打通改革堵点。

截至目前,全市共创成90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6个村庄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0个村庄被认定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一大批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强、农民富、乡风好的美丽乡村正在常州大地上开花结果,为我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


建议内容:

张秋冬代表提出《关于持续推动我市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和建立反诈一体化风险防控系统的建议》,建议按照“精确打击、精准防控、精细操作”的原则,在数据信息传输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市级反诈一体化风险防控系统。同时,要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因涉诈风险防控引发的群众申诉问题,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措施的申诉救济渠道,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提供有力保障。

督办成效: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正春高度关注建议办理工作,审定建议专题办理工作方案,加大监督力度,实地视察了解反诈工作情况,多次听取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情况报告,推动各相关单位把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

市公安局及有关承办单位成立建议办理工作组,与各大银行、电信公司协同联动,强化“警银通”一体化,坚持联动治理,一体开展资金止付冻结、网络查控封堵、线上快速协调处置工作,出台金融、通信、网络行业反诈“八项制度”,把技术反制、综合治理作为压降电诈发案的重要方法,全力压降警情、为民挽损。今年1—10月,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取得“三降三升”的显著成效,全市电信网络诈骗警情数、损失数、百万元以上警情数同比分别下降52.5%、63.1%、55.2%,破案、打掉团伙、追赃挽损数同比分别上升87.1%、20%、167%。全市连续140天资金预警劝阻“零”被骗、全省最好,返还资金数、境外“回流”打击工作全省领先,滞留境外涉诈人员数全省最少,整体打击治理成效居全省前列,相关做法全省推广。


建议内容:

张国成代表提出《关于制定常州纺织印染行业规划方案的建议》,认为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其中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推动产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总体规划,对于原址经营的优质企业成立联合保留点,减轻企业发展负担,推动优质企业持续带动行业发展。

督办成效: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戴士福6月份专题听取市发改委关于建议办理情况报告;9月,带队实地调研旷达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着力推动重点建议办理取得实效。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林积极领办督办,市发改委等部门有序组织开展办理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深入研究调研,全面掌握情况,系统梳理产业发展特点和要素保障需求,为开展保留点认定、印染行业发展规划修订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对上争取,优化顶层设计,争取省厅政策支持,省工信厅等3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印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意我市纳入印染行业发展规划集聚区外的优质印染企业可设为保留点,在原址实施印染改建项目;我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印染行业“一企一策”综合整治提升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集聚区外保留点的申报要求。严格落实政策,先后启动两批次印染行业保留点企业申报工作,认定16家印染企业为拟提升保留点,为我市集聚区外优质印染企业原址优化生产工艺、实施改建印染项目创造了条件。着眼长远发展,推进规划修订,大力支持印染集聚区建设,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印染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建议内容:

杨劲松代表提出《关于加强在常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建议》,认为近几年在常大中专毕业生总人数增加,大学生群体劳动力供给规模不断增大,但在经济缓慢复苏背景下,企业用工需求减弱,在常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面临困境,建议进一步优化企业运营环境,打造多维平台促进就业,拓宽就业创业孵化渠道,全力以赴促进在常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督办成效: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徐新民多次深入我市高校、职校、企业、社区开展专题调研。9月,组织召开建议督办会,专题听取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工商联等部门情况汇报,切实推动建议办理落地落实。

副市长夏思军积极领办督办,促进建议办理走深走实。市政府制定《常州市促进2024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行动方案》,加快落实“生活居住”双资助、“青春留常”综合资助政策,为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发放社保补贴59.64万元;修订完善我市富民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大力推进“龙城青年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毕业生专场校园招聘会8场,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超8万个;新开发就业见习基地83家、见习岗位8902个,就业见习4775人。首创“抖音+政府供需”模式,举办市领导进校园主题活动,进一步推介人才政策和留常发展机遇;举办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职业指导活动,帮助他们更好融入职场;启动重点企业暨专精特新企业用工服务专项行动,积极培育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在实训基地、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稳定开展校企合作。

截至今年11月底,2024届在常高校毕业生44818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8.22%。

来源:常州日报

常州人大
常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