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大工作回眸 | 万亿之上,担当作为再出发

政务   2025-01-06 17:20   江苏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


岁月的年轮在2024年留下不平凡的烙印:这一年,是常州市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这一年,是我市“万亿之城再出发”的第一年。历史的选择、时代的使命,激荡出澎湃的动力,催生了春华秋实的又一年。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依法履职、发挥优势、担当作为,圆满完成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我市阔步“万亿之城再出发”新征程、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常州新实践作出了新的贡献。


助推新质生产力

使命向未

2024年底,理想汽车常州基地一派忙碌,为了全年交付目标,生产车间开启了冲刺模式。


“常州有非常友好的营商环境,我们与常州的相遇是美丽的双向奔赴。”细数这几年的发展,理想汽车江苏对外事务产业政策相关负责人张永龙感慨万千地说,立法是营商环境非常重要的一环,“常州就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专门立法,给产业发展提供了生态化、体系化的支持。这种支持,是全方位、最可靠、生生不息的支持。”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特征。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落实市委改革要求,聚焦重点领域、新兴领域,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彰显政治担当。



2024年初召开的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首部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助力我市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今年元旦开始施行的《常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突出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全省首创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助力我市打造长三角创新中轴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今年,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制定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为常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锻造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培育创新向上的肥沃土壤,助力常州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



高效立法激发市场创新活力,精准监督助推产业向“高”向“新”。审议政府半年工作报告,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充分挖掘市场潜力等5条针对性建议,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聚焦我市发展重大决定,专题调研、专项审议氢能储能、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和领域,市委和市人大常委会共同督办合成生物高质量发展议案;深化计划预算监督,促使更多资源资金向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装备制造等项目集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筑牢坚实根基;加强开发区人大监督,设立人大开发区专门委员会,出台实施意见,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实践,助推开发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厚植民生福祉

守护温暖家园
“我们的户口不在这里,也能享受助餐补贴。15元一份的快餐,有4元补贴,5个菜足够两个人吃了。”天宁区兰陵街道上城社区的周荣昌夫妻对社区助餐点送来的午餐很满意。作为全省首推老人助餐补贴同城共享政策的城市,常州集结463个老年助餐点,建立社区老年助餐补贴互认机制,惠及超9万名老年人。



这道“同城共享难题”的顺利“解答”,离不开人大的倾听与“监考”。在走访群众中了解到跨县(区)生活的老人无法享受助餐补贴后,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并开展专题询问,推动政府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出台政策。2024年2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老人助餐补贴同城共享,让更多老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助力打造“六个常有”民生名片,市人大常委会主动担当作为、认真履行职责,托起老百姓稳稳的幸福。


2024年12月建成开放的“沙之谷”儿童主题公园,是我市当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公园的每处设计都细致入微,努力为儿童提供自然教育、心理疗愈、医教融合、医学体验等多类型的成长空间,类似这样以儿童友好为主题的公园,我市新增了16座。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承载着岁月的静谧与美好;一头连着“朝阳”,孕育着希望与梦想。这不仅是牵动亿万家庭的家事,更是关乎国计民生、社会和谐的大事。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打造具有常州辨识度的“家门口幸福养老”模式;制定全国首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条例,为儿童成长撑起一片蓝天;专题询问“中小学生教室空调、可调节式课桌椅配置”等热点问题,高效回应民意,推动问题解决;作出加强中小学校急救教育决定,全面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民以食为天”,安全是民生之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报告,推动加快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推进高标准现代化粮仓建设,全力保障粮食安全;聚焦城市治理创新,修改“住宅物业管理、养犬管理、文明行为促进、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客运”等条例;制定地下管线管理条例,确保我市3万公里地下“生命线”安全;审议租赁厂房安全管理规定,开展“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人大代表在行动”专题活动,筑牢我市安全发展基础。

助创生态之美

共享碧水蓝天
太湖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治水之难,难在岸上,“九龙治水”是一道亟须破解的难题。


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太湖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市委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重要部署,创新开展专题审议、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专项监督“四同”监督,着力破解“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治水难题。


省市人大上下联动,专项监督太湖流域工业污染治理情况;全市三级人大“四同”联动,专题审议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开展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执法检查和“1+8”专项行动现场督查,围绕典型问题、共性问题进行专题询问,重点督办全面提升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等议案,持续推进“危污乱散低”综合整治、支流支浜消劣,助力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与无锡人大协同联动,视察太湖流域污染防治情况。



“太湖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通过人大的监督,进一步压实了各板块、各部门的治水责任,合力解决了一批长期未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在各方力量汇聚下,2024年,太湖常州水域环境质量达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


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主动发挥立法、监督职能和代表作用,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不遗余力:在全省首创并首次公布全市河道名录,推动政府落实河道保护管理条例、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关注乡村振兴,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绿”而行;视察在常高校赋能“两湖”创新区发展、大观楼及止园、东方侏罗纪等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助力“两湖”创新区发展、长三角文旅中轴建设。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4年的努力与光荣,都已镌刻进历史行进的史册中,全新的2025年是一个新起点,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依法履职、锐意进取、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常州日报

常州人大
常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