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济南时报2024年7月11日报道,6月16日,上海的陈先生在社交平台关注到一则心理咨询的宣传视频,许多家长在评论区分享自家孩子已治愈的案例。陈先生的孩子由于学习压力过重产生焦虑、抑郁问题,出于急迫治愈孩子的心理,陈先生加好友咨询相关情况。随后,这些家长不约而同地推荐了三恩教育,于是陈先生花了12000元购买三恩教育心理咨询服务。
付款后,三恩教育组建了一个家庭心理咨询指导群。当天下午,心理咨询师便与家长沟通孩子情况,并约定6月16日下午6时进行第一次线上咨询。然而咨询进行14分钟后,孩子即情绪崩溃提前结束会议。次日,陈先生以咨询无效果且对孩子造成二次创伤为由要求退款,指导群内一位督导师回应称,要做了解后回复。但至今也没有得到该督导师的任何回复。事发7天后,陈先生得到三恩教育的回复,可以退款但需要扣除10%的咨询服务费。
按“疗程”预收费12000元;组建家庭心理咨询指导群,督导师、咨询师、机构工作人员同时在群内为家长“答疑解惑”。
更有甚者,有机构(个人)推出可以24小时在线的私人心理顾问服务。
种种迹象似乎表明,中国的心理咨询服务模式正在被资本”改头换面”。
改革与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作为以人为服务对象且延续至今的心理咨询行业,其发展过程中也必然伴随着不断的改革。
早在弗洛伊德时代,作为弗洛伊德重要信徒之一的兰克在见识到美国快节奏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之后,即公开宣称:“旧”的精神分析学已经完全被他的新发现取代,现在的分析可以在3到4个月之内完成。
而当精神分析运动的中心由欧洲转移至美国,美国的从业者们推动心理咨询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一步,就是打破弗洛伊德的完美精神分析人格假设,用胜任力理论取而代之。即用科学的理论基础重构弗洛伊德对于“什么人可以成为心理咨询师”的根本观点。
在胜任力理论的框架下,成为咨询师不再是神性化自我的过程,而成为了一项能者皆可为之的大众化职业。
随着心理咨询师职业化发展过程,传统精神分析诸多设置也被随之“抛弃”。心理咨询师的培养由宗教色彩浓厚的精神分析模式转为学历教育模式。个人分析被从学历教育模式中剔除,不再作为心理咨询师培养的硬性标准,转而强化了对临床实践和督导的要求。一周4-5次的高频分析模式被抛弃,逐步转变为一周一次。
在此过程中,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也对传统精神分析的衰落以及以CBT为代表的短程心理咨询的迅速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显然正在经历同样的“变革”,一个显而易见的标志是,其培训市场化的倾向日益严重。
在中国心理咨询专业化(培训市场化)发展历程中,中德班的出现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1988年,首次“中德心理治疗讲习班”在昆明举行。此后,中德心理治疗讲习班在昆明、青岛、杭州举行了3届,每届德方教员十余名,均为西德心理治疗领域一流的教授、博士。
在这一合作的基础上,1997年由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主办,昆明医学院和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承办的第一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在昆明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在认知行为、催眠治疗、精神分析和系统家庭治疗等专业方面开展的国际水准的连续培训。
培训班采用病例分析、自我体验、现场指导以及伦理学习等形式进行强化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在各集训之间的时间里,治疗记录需寄交给中德专家修改。这种由资深专家提供的督导正是当时中国心理咨询师们最为需要的。
参加第一期中德班培训项目的学员有100多人,许多都是所在医院、学校和研究所的负责人,年龄多在45岁以下,20人有博士学位,40多人有硕士学位,半数具有副高以上的职称。
这100余位中德班第一期学员中,诞生了此后中国心理咨询/治疗领域多位元老级大咖,“中德班”也自此成为国内心理咨询师培训领域的金字招牌。
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的成立,则是中国心理咨询专业化(培训市场化)发展历程中的另一个里程碑。
2001年,美国精神分析师Elise Snyder博士应邀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会议,期间她了解到成都有一个对精神分析感兴趣的团体,于是前往成都,讲课、督导,并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
次年Elise Snyder再次到访成都,成都的精神分析团体提出接受美国精神分析师督导的请求,Elise Snyder欣然允诺。此后Elise Snyder每年访问中国3周,为中国的精神分析师提供督导和培训。
到2006年,国内的专业人士希望在此基础上成立一个组织,以接受系统、完整的精神分析培训。
2008年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正式成立。
以中德班和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的成立为标志,中国心理咨询的专业化(培训市场化)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在中德班之前,中国的心理咨询培训尚处于蛮荒时期,专业培训资源极其有限,绝大多数从业者的专业成长根本无从谈起。(蛮荒时期)
中德班的出现为“长期资源匮乏”心理咨询师带来了专业成长的曙光。然而受限于当时的社会、历史、经济条件以及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现状,中德班自创办起即采取了“集中培训”的模式,以求“短期快速”的满足国内从业者的成长需求。由此,中德班开启了国内快餐式集中培训模式的先河,并对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的培训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直接推动了同类模式的中美班、中挪班等的出现。(快餐式集中培训时期)
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则开创了中国远程网络心理咨询培训的新时代。随着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从业者的成长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短期快速”的快餐式培训已无法满足从业者日益增长的专业需要,“系统化”成为心理咨询师选择培训项目的新标准。而互联网络的发展为心理咨询师的远程学习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带来培训模式上的更多选择。CAPA初创者在审慎的考察远程网络培训的可行性与伦理风险并给予认可之后,远程网络培训模式在国内得到迅速发展。(远程网络培训时期)。
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以中德班、CAPA为代表的中国心理咨询培训市场化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国内心理咨询的专业化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心理咨询学历教育的缺陷和不足。
然而,在2017年9月人社部宣布取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后,中国心理咨询培训市场正式开启了乱纪元。
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取消为一些半官方的协会组织、培训机构以及互联网+心理咨询平台创造了趁势扩张的机会。这些协会组织、培训机构以及互联网+心理咨询平台或凭借其公信力与资本媾和或依靠流量优势大肆营销,纷纷推出各类心理咨询培训项目(证书),力图争夺心理咨询培训市场的主导权。
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和政策环境也迅速发生着变化。
2021年7月,中国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国家开始大力整治和规范校外培训行业,教培机构纷纷倒闭破产,很多教培机构及其背后的资本开始被迫(主动)“转行”。
2021 年 12 月 15 日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技能提升行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为职业技能培训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大力推动职业技能教育成为新的国家政策。
在国家政策导向下,原本依附于教培行业的各路资本开始寻找新的“宿主”。
新冠疫情后备受大众关注且又自带职业技能培训属性的心理咨询行业自然成为了资本的完美受体,开始承接资本的溢出需求。
一些“外行“纷纷涌进心理健康这条看似”钱途无限“的新赛道,并迫不及待地想将自己在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嫁接到心理咨询行业当中,对心理咨询地专业设置进行大刀阔斧地商业化改造。
学个案平台,即是其中地典型代表。
2017年4月,学个案正式成立,该平台致力于为咨询师提供在线团体督导直播和录播服务,曾奇峰、杨凤池、张沛超、张天布、盛晓春、徐勇等众多大咖都曾与该平台合作。
学个案创始人毕业于贵州大学市场营销专业,2010年至2015年在互联网直播平台YY(欢聚时代)担任产品委员会委员、副总裁助理,后辞职创办学个案督导平台。
创始人互联网直播行业的从业经历显然深刻影响着学个案平台的工作模式,其最早将直播理念引入在线团体督导,并被其他督导平台的效仿。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创始人时常在朋友圈痛斥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弊病,并分享自己企图依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改造心理咨询专业设置,“拯救”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的雄伟计划。
然而遗憾的是,在运营短短4年后,2021年9月28日有业内人士在网络爆料称督导平台学个案疑似跑路,大量咨询师付费数百至数万元购买的直播券无法兑付。
2021年10月14日,知名心理咨询师叶斌在朋友圈发文称,学个案已经垮台,其在学个案的部分劳务费还未结算。证实了学个案破产跑路的事实。
学个案创始人专业背景的不足和行业经验的缺失以及其一方面对国内心理咨询行业贬低排斥另一方面又以行业拯救者角色自居的矛盾心态,似乎也预示着必然失败的结局。
所以,资本对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的商业化改造会获得成功吗?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咨询行业变革的本质,是在维护专业设置的基础上通过有限的技术性改造,与外部商业化力量达成统一,以适应和满足符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大众群体的心理健康需求。
而当下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的变革,更多是受外部资本和商业力量的主导和影响,通过更改甚至抛弃心理咨询的专业设置,以谋取更大的商业利益为主要目的。
这股资本力量会将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带向何方,目前犹未可知。
只不过,中国心理咨询行业被商业化改造地故事依然未止。
2021年底至2022年初,简单心理接连获得2笔总计3亿元的融资,另一头部互联网+心理咨询平台壹点灵也于2021年12月完成了2亿元的B+轮融资。
2023年,某TOP心理咨询平台的2年培训课程大幅涨价,由原本的4万余元涨到8万余元,涨幅近1倍。
另一国内TOP心理咨询平台的连续课程也已悄无声息的涨价到4万元+。
欧文·亚隆模式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团体”成员招募(第207期)!
表达性艺术治疗模式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团体招募(第208期)!
督导小组:
互助实践活动:
研讨小组活动:
个体督导与个人体验:
合作推广:
关注Lacan心理官方小号,查看最新行业资讯及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