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跨年:铅衣战士4天6台手术,为190万脑细胞/分钟守“岁”

文化   2025-02-02 16:13   四川  

1月31日(正月初三)凌晨3时,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以下简称:市人民医院)介入手术室的灯光格外明亮。在10多公斤重的铅衣下,手术值班医生陈钊、周江浩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这是神经内科除夕以来的第6台急诊手术,一位突发脑梗的患者正在与死神赛跑。


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如闭塞的血管未得到再通,脑组织将会以1分钟死亡190万个脑细胞的速度坏死。对于每一个脑梗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大脑。

无影灯下,手术团队默契配合,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这样的场景,在除夕至初三的四天里重复了六次。“我们用专业和坚守,在万家团圆的时刻,守护着生命的希望。”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郑波说。





春节急诊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石棉县人民医院有一位脑梗患者正在转往我院,凌晨1时50分左右到达。”“开启绿色通道”“手术团队做好手术准备”……凌晨0时35分,陈钊收到石棉县人民医院一位脑梗患者正在转入市人民医院的信息。

“连续做了5台手术,以为初三会消停一会,没想到又来一台急诊。”春节期间,神经内科急诊量不降反升。据统计,除夕至初三期间,科室接诊病人100余人、共收治24个病人,其中危重患者11例,完成急诊手术6台。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牵挂与期盼。“春节期间,人们饮食不规律、情绪波动大,加上寒冷天气刺激,容易诱发脑血管疾病。”神经内科党支部书记罗晓静说,春节期间,神经内科医护团队一直坚守岗位,因为每一分钟都关乎患者的生死。


1月30日18时许,60岁的罗云祥(化名)在家因突发脑梗被紧急送医。“当时患者已出现意识模糊、左侧肢体偏瘫、语言功能障碍等症状。”陈钊说,患者转入市人民医院距发病时间已经超过了7个小时。

市人民医院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从接诊评估到手术开始用了不到20分钟时间。“经过2个多小时手术,打通了堵塞的血管。”陈钊说,手术期间还为患者进行了脑血管造影+锁骨下动脉造影+右侧颈内动脉球囊扩张+溶栓术。

近年来,在神经内科“时间就是大脑”这句话被反复强调。1月29日(正月初一),从下午到1月30日凌晨4时郑波连续做了三台急诊手术。“除夕2台,初一2台,初二凌晨1台,春节值班我就做了5台急诊手术。”郑波说,科室加强春节期间值班,确保24小时都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在岗。

医者仁心
守护生命的最后防线

“今天感觉怎么样?”“还不错。”……1月31日10时,市人民医院第三住院大楼6楼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里,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老专家白良正在评估罗云祥术后恢复情况。重症监护病房里放置着8张病床,每张病床都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重症监护病房正对护士站和医生办公室,非常方便于各种抢救工作的开展。”白良说。

在重症监护病房,智能监护系统24小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立即报警。护士站的中央监护屏上,每个患者的数据都清晰可见,为医护人员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


李琴、黄宋霞是当班的护士,她们也是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专职护士,从除夕到正月初五每天都有班。“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不仅提高了救治效率,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李琴说,春节期间,科室还启用了智能排班系统,科学调配人力资源,确保医护人员得到适当休息。

“两只手感觉一样不?”“一样”“两只脚呢?”“也一样”……10时,一线值班医生罗小兰去跑绿通,收治病人的责任便落在了医生张彬阳的身上。“每一个病人入院,首先要对病人进行评估。”张彬阳说,对于脑梗患者来说,评估病人的病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春节期间,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医疗工作,还要安抚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很多患者因为突发疾病无法与家人团聚,情绪低落。医护人员不仅要治病,还要治心。

在这里,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次救治都是生命的接力。

嘟……嘟嘟……嘟嘟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里,各种监测仪器发出的声音叠加在一起,演奏着一曲救死扶伤的生命乐章。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周代庆

编辑:罗天庆

审稿:程普、白雨锶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
每一天,和雅安相遇。(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