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经贸合作作为中非关系的“压舱石”作用

时事   2024-09-06 11:02   北京  

9月4日—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中非合作也将揭开新的历史篇章。8月29日,《中国—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报告》2024版蓝皮书对外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已连续15年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非贸易额占非洲整体外贸总额比重稳步上升。经贸合作作为中非关系的“压舱石”作用进一步显现,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根基。

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规则标准“软联通”是中非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的“黄金密码”。在经贸规则对接方面,中国与非洲国家取得显著进展。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对原产于27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98%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这一政策有力地促进了非洲国家的出口,增强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中国与34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21个非洲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这些协定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了稳定的法律保障,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在今天世界局势面临深刻动荡的背景下,中非坚持为互利合作做制度保障的加法,使中非经贸合作越做越大、越做越深。

在中非经贸规则“软联通”的支撑和保障下,中非贸易投资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821亿美元,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峰值。2024年1—7月,中非货物贸易额达1673亿美元,其中出口982亿美元,进口691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8%、-3.0%、12.5%。其中,非洲国家对华出口增速明显加快,中非贸易结构更趋平衡。通过“绿色通道”,自非洲进口农产品成为新的增长点。2023年,中国自非洲进口的坚果、蔬菜、花卉、水果,同比分别增长130%、32%、14%和7%,扩大对华农产品出口有益于非洲农业现代化。

在投资方面,截至2023年底,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项目涵盖建材、汽车、家电、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在共建“一带一路”助力下,中非产业链合作通过产业对接与产能合作、工业园区与产业投资、基础设施与产业基础、技术转移与人才培养、需求拉动与供给推动、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等六大模式助力非洲产业链发展转型。

中非贸易投资继续稳步发展,充分展示了中非经贸合作的强大活力和韧性,体现了中非合作根深叶茂的突出特点。贸易合作的突出成绩是中非全面合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缩影,折射出中非合作历经数代人耕耘,具备坚实根基和独特优势。

高度互补的贸易结构是中非贸易合作的“奠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贸年均增长近1.6万亿元,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目前,中国有230多个经贸伙伴,是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深度参与国际分工,为全球提供物美价廉的货物贸易产品,促进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运转,特别是发挥了超大市场规模优势,积极扩大进口,为改善国际供求关系,促进全球经贸发展做出了中国贡献。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处于工业化的关键阶段,中国大量物美价廉的工业品有力支撑非洲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也让非洲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以往在国际市场上“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的境况。同样,中国对非洲能源矿产的巨大需求,使非洲国家在能源矿产市场处于有利位置。安哥拉、刚果(金)、尼日利亚、苏丹等能源矿产丰富国家通过与中国的深度合作,有力支撑本国工业化。

坚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中非贸易合作的“推进器”。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实现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中国始终从推动非洲国家更好参与国际分工、提升在全球产供链地位的高度,持续推动中非贸易促进工程。无论是在中非合作论坛还是“一带一路”框架下,促进贸易都是关键组成部分。2024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中非经贸合作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先行区将聚焦贸易、产业、金融、物流、人文等领域,开展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中非投资贸易便利化合作,旨在打造对非经贸合作国际平台,不断推动对非经贸合作的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这给下一阶段持续扩大中非贸易合作注入强大动能。同样,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也将贸易畅通作为重点方向,尤其注重通过设施联通和实施大量“小而美”的项目,有力提升了非洲贸易便利化水平。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也是扩大中非贸易合作的又一重大平台。此外,中国还为非洲国家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创造便利、提供优惠。

日益密切的人文交流是中非贸易畅通的“润滑剂”。人文交流是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为中非贸易合作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民心相通。通过人才培养、技术交流等方式,中国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增进了双方的互信和合作意愿。这种人文交流的加强,使得中非双方在贸易合作中更加顺畅和紧密,为贸易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2023年海关总署发布的“中国—非洲贸易指数”,中国与非洲贸易活力指标保持了良好的增长趋势,2022年达833.11。其中,企业竞争力、企业参与度指标分别达137.74、983.72。正因为日益密切的人文交流所创造的信任资产,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非经贸合作中。近年来,中非民间论坛等一大批人文交流项目为中非经贸合作活动创造了良好的人文交流环境。

非洲有句谚语,“如果你想走得快,那么你就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那么就一起走”。在未来发展中,中国将从与非洲国家的共同利益出发,进一步加强在经贸、基础设施、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支持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提升非洲国家自主发展能力,助力非洲国家实现《2063年议程》。这一进程不仅将促进中非双方的繁荣与发展,还将为“全球南方”合作树立典范,推动构建“全球南方”命运共同体,进而为构建更加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开辟新的道路。

 • end •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4年9月6日第2版

本期编辑:王    雪

学习时报
《学习时报》1999年9月创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主办,面向全国,服务全党,以各级党政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党唯一专门讲学习的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