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生会干部受贿并不稀奇,权力与腐败始终如影随形

文摘   2024-11-12 00:23   河北  


题记11月11日,一则河南信阳市实验高级中学被曝多面学生会干部受贿的新闻引发一定关注。该中学发布通告称将对涉事学生进行进一步处理。当地教育局同时称,目前警方已介入处理,正在调查具体事件。实际上,关于学生受贿的报道每隔一段时间便会爆出,最劲爆的是安徽省怀远县13岁小学生副班长更以受贿2万元被央视追踪报道。这不是第一次,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以反腐败警示教育为主的吏部左侍郎今天就此来点评一二。

吏部左侍郎备用账号:吏部右侍郎↓↓



一、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成人眼中的权力,无非是谋财、谋官职、谋工作、谋便利。而孩子们眼中的权力则单纯的多,前三项不涉及,更多的集中于谋便利,少受学生欺负,多受老师认可。


知乎上之前有几个热帖“儿子从纪律委员调到副班长,是升还是降”“儿子从普通班副班长调到尖子班纪律委员是升还是降”等等,热心网友展开了长篇深入剖析,看了让人哭笑不得。你说他是恶搞吧,分析的头头是道,客观上就是那么回事儿。
显然,是不是学生干部,做什么学生干部,不仅家长们很重视,学生们也很关注。即便是成绩优异,也需要有个一官半职的,哪怕这个头衔是虚的。几道杠少年,代表的不仅是学生的优秀程度,更是权力的象征。似乎学生时代的几道杠就代表了今后人生中的发展高度,至少在已经担任了几道杠的学生和家长心里是这么认为的。


二、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


而实际上,这些学生干部手里还真有一些权力。比如入校检查衣着、日常考勤、交作业、自习课堂纪律、以及这次被举报的管理手机收费等等,如果是住校的学生那就牵扯的更多,具体自行想象。

而这些琐碎的、散落的事权都依附于学校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校长管理老师、老师管理班干部、班干部管理学生,班干部们冲在管理一线,你懂的,一线的干部自由裁量权最大,而这就是腐败的温床。



有权力不怕,有腐败也不怕。相比权力的真空,监督的真空更可怕。班干部就是这个权力监督的真空,因为谁也没把他手中的权力当作权力,自然也就没有把他们当作监督对象。监督的缺失更加助长了班干部们肆无忌惮的腐败,他们的权威就是这样一步步建立起来,最终成为了羊群里的狼。


而老师们则一直相信着他们优秀的学生干部,还把这些狼当作牧羊犬去替他们管理羊群,这个时候的狼又更像是狡猾的狐狸,典型的两面人。从已经披露的信息看,中小学生的腐败一定伴随着校园霸凌。


三、官场文化的提前渗透


近年来,网络上陆续出现比较多的短视频,拍摄题材包括模仿地方领导调查学校校园、食堂等,模仿腐败官员接受调查出镜接受采访,模仿官员召开常委会、民主生活会等场景,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虽然学生们是照猫画虎,有样学样,但是从视频展示出来的效果看,他们还是抓住了一些领导们的精髓。这些精髓能够以演绎的方式呈现,自然也极大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实践。


中小学的时候,学生们限于认知和时间,目前还没有有组织的去呈现他们对官场文化的认识,他们也不会把自己的行为与腐败挂钩,只不过每个人心里都藏着做“大哥”的想法,他们提前实施了而已。


但是到了大学,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从入读大学开始,他们就开始与陆续权力交锋。比如,大学入学第一学期,大一的学生都需要积极参加学生会和各种社团,你简历上又没个重量级的学生干部经历,你都没资格加入。一些热门的岗位没有优秀的师姐甚至指导老师推荐,也还真不好加入。同样的,新生活新班级中,如何谋得一个班干部的差事,也是需要大家动一番脑筋的。这些本质上都与权力相关。

四、结语


一些大学针对毕业生开展廉政教育,实际上形式意义更多,不会有什么效果。一来他们还没有真正体会权力的能量,二来他们在四年甚至更多年的校园生活中并非与腐败绝缘,扮演主体客体的机会并不少。


只说问题不谈对策似乎不甚合适,但这确实是一大难题。俗话说,事不关心,关心则乱。你要去管他,那就会伴生权力。你不去管他,就没那么多事儿。该学习的学习,该玩耍的玩耍,自由生长,快乐生活,岂不快哉。


理是这么个理,理论不等于现实。现实是不管的话,家长不干,教育部门也不干,早操碎了心。你说咋整?


欢迎扫码添加吏部左侍郎微信号!


原创不易,欢迎打赏支持!

欢迎点赞+关注+星标!


海南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陈笑波的官场沉浮记

青海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发森的官场沉浮记

从海关职员到厅级干部:“当年明月”的仕途七步棋

没有背景的普通人到底该如何拓展人脉

微信公众号 | kanshitu

内容来源丨吏部左侍郎

封面图丨百度


您的点赞/分享

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

感谢支持!


吏部左侍郎
专业视角剖析官场生态,适时解读选人用人热点,精准点评违纪违法案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