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近日,河南确山县政府官网发布的《今年农村换届选举,想要竞选村支书,一定要具备这几大条件》,因文中赤裸裸的提出“家族背景和影响力”、“经济基础”等是成为村支书的基础条件引发网络热议。该文发表于2024年5月6日,被扒出后网友们普遍认为文章说的太直白,即便现实确实如此也有伤群众的朴素感情。9月3日,确山县政府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进行了回应,实际也是他的个人理解。其实,上个月初,曾与读者们就村干部有关问题进行过探讨,今天吏部左侍郎在此前交流内容的基础上就农村党支部换届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为避免失联,欢迎各位同时关注吏部给事中账号!
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里胥作为基层管理人员,其存在体现了古代社会管理的精细化和对基层控制的重视。在如今的官员体制中,村支书虽然没有在列,但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他在整个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无法回避他在乡村治理特别是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作为基层乡镇干部的重要依靠,角色不可或缺,也无法替代。“村支书”是村党支部书记的简称,想成为党支部书记,相对确山县的网文中所列举的三方面条件,党员是先决条件。不是党员,不是这个村党支部的党员,自然就无法参加竞选。在限定了党员身份后,可参与竞选的范围就圈定到一个极其有限的人员当中。本文不对确山县网文中提到的条件进行具体探讨,只能说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村里发展需要这样的“能人”。只是相对能力更需要看重的是公心,是如何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而不是隐藏在群众身边最直接的腐败。不能把仅仅冲着村支书对资源的分配权力从而成异化为一种投资行为,把村支书当作方便个人甚至家族攫取利益、巩固地位的工具。从来源上说,一个村支部的党员主要分三类:一是村支部原有的党员;二是村支部内部自身培养发展的新党员;三是村支部外部通过调动将组织关系转回村党支部的党员。在人才流动相对较少的农村,考出去的大学生大概率不回农村发展,没有考出去的以务工形式进入社会大概率不会被发展成党员。只有从农村参军入伍的那部分人在部队服役期间的入党率最高,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在退伍之后将组织关系转回原籍所在地成为村支部党员。这也是为什么退伍军人在农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比较相对较高的原因,当然这个没有经过统计学意义上的调查。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在外面发展好的体制内党员压根儿不可能把组织关系转到村里,而一些体制外工作的党员即便想转回村里没有村党支部书记的同意他们也绝不可能转的进来。近年来一些大学毕业生党员因为考研、考公或者其他原因想临时把党组织关系转回户籍所在地,都会普遍面临困难,这当中多少也有类似的原因。发展党员工作是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拥有近亿名党员的执政党,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明确,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现实中,在入党名额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同时又对申请人的年龄、学历以及年龄+学历等都相应的提高了门槛,在人才已经十分匮乏的农村本身符合入党条件的人员屈指可数。那么在村内部,到底那些人可能被发展成为党员呢?答案是显然的,能被发展的都是村书记的自己人,其他人想入党都会被或委婉地劝退或直接地拒绝,以保证村支部党员的“纯洁性”。更有甚者,如果他们内部接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人选出现断层,他们会从外部邀请自己人回村先把村书记的坑位占了,等后面的接班人符合条件后再退位让给新人,以保证“王位”传承。第一次听说还能这么骚操作时,侍郎佩服不已,劳动人民确实智慧无穷,这波操作堪称完美。如上所述,村支书可以通过合理地控制发展党员数量、发展党员时间和发展谁来确保自己一脉相承、始终在党支部书记竞选或者推荐中获胜。某种程度上,现在能够世袭的只有村党支部书记了。人们总以为当过乡镇一把手、区县一把手就如何如何了,实际上差不多每一个村党支部书记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他们早就活成人精了。
原创不易,欢迎各位打赏支持!
江西周公子朋友圈、九江市委原书记谢来发的官场沉浮记
如何看待“不上路”的清华毕业生马翔宇
起底余琦秘书长,看高贵的余女士如何变成众人唾弃的余大妈
微信公众号 | kanshitu
内容来源丨吏部左侍郎
封面图丨百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