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第一古建是什么

楼市   2024-12-09 08:00   北京  


学术使命,本真情怀

更多精彩

欢迎关注建筑史学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一个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自于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只有了解自己民族的过去,才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产生深沉的民族自尊。” 


——梁思成


当江南地区发现北宋时代保存完好的木构建筑时,其震撼程度不亚于当年梁思成先生等人发现佛光寺的意义。宁波的保国寺,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佛教建筑,被誉为“中国南方第一古建”。


▲宁波保国寺(图源浙江省人民政府,仅用于学习交流)


历史溯源保国寺位于宁波城区西北灵山山腰间。据史料记载,东汉世祖时期,骠骑将军张意及其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于此,后其宅舍被建成寺院,名为灵山寺。唐会昌五年,寺宇被毁;广明元年(880年),重建并赐名“保国寺”。现存的大雄宝殿(也称无梁殿),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比北宋官方颁布的《营造法式》还早90年。

▲宁波保国寺(图源宁波博物馆,仅用于学习交流)


建筑特点千年之谜:梁上无尘,虫鸟不入

宁波保国寺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庙,寺中的大雄宝殿已成为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宋代木构建筑。千年来,大殿始终保持着不腐不蛀不落灰的奇特状态,在多雨潮湿,台风频繁的江南屹立不倒。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座千年古寺拥有这样神奇的特性呢?

据调查研究,原因如下:

①木材

关于保国寺用的木材,坊间有很多种传言,有说是黄杉木,有人说是黄桧(guì)木,但大多数人偏向黄桧木这种说法(由于数百年来毫无节制的采伐,黄桧木在中国大陆已经绝种)。这种木头可以生长两千多年,木质坚硬质地细腻,且含有一种刺激性的香味,这种味道让鸟雀虫蚊都不敢靠近。

②“无梁殿”巧工

乍一眼看去,整个大殿是没有梁的。其实,大殿在前槽天花板上,巧妙地安排了三个与整体结构有机衔接的镂空藻井。天花板和藻井遮住了大殿的梁架,从外表看起来像是没有大梁,也让鸟类没有了筑巢的空间。更神奇的是,保国寺大殿没有使用一枚钉子,而采用了中国传统木构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斗拱榫卯技术。斗拱之间都有榫卯做法联接,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不易发生断裂。


▲大殿镂空藻井(图源中国宁波网,仅用于学习交流)

③奇特的建筑结构
大殿的上层还有许多采光口和通风口,形成了一个别致的“风道”,外面的空气进入“风道”形成回旋气流,回旋气流不停地在保国寺的大殿里旋转,而且还可能产生了类似超声波的声波,使飞鸟不敢接近,房梁上不容易落下灰尘。


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它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建筑特点鲜明:厅堂式构架体系,平面布局呈正长方形,进深大于面阔;斗栱结构复杂,用材断面高宽比为3:2,达到最高出材率和最强受力效果;以小拼大的四段合瓜棱柱中国最早的实例,柱身有明显的侧脚,既省材又牢固美观,为现存古代木构建筑中所少见;阑额两肩有卷杀,额下采用了蝉肚绰幕构件,额枋上有七朱八白彩绘。这些独特的设计使得大殿结构极为科学,除了通过保持空气流通而让殿内不结蛛网,不积灰尘,长年保持清洁之外,还使整个大殿没使用一枚铁钉,仅靠斗拱之间的巧妙衔接和精确的榫卯技术,就将各个构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承托起整个殿堂屋顶50余吨的重量。

▲大殿(图源中国宁波网,仅用于学习交流)


▲大殿内景(图源浙江省人民政府,仅用于学习交流)



观音殿观音殿原名法堂,始建于南宋绍兴时期,清多次重修,乾隆五十二年重建了法堂,奠定了今日所见的样子。民国九年也曾经进行过翻建,并易名观音殿,供奉观音。曾列历代观音造像。法堂面宽七间,进深六间。采用单檐歇山顶,带前廊和附加后檐,从正面和背面看皆有两重屋檐。当中三开间室内仅有一层空间,两端的梢间、尽间内部为两层,楼下辟出一间1.3米宽的一条窄廊,多立了一排柱子,这个建筑的柱网布局极不规则。当中心间两缝前后布置了7根柱子,次间两缝除与当心间对位的柱子之外,在柱间又增加了4 根,前后布置了11根柱子,梢间两缝楼下廊子前后有4根柱子,到了梢间与尽间之间的一缝则只有3根柱子了,前廊处利用两厢楼房柱子,且与当心间、次间不对位,而与两厢楼房柱网连通,山墙处的柱子也如此。梁架具有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柱间距很近,梁的断面瘦高,穿入柱身。从其不规则的柱网和梁架形式,可以看出经过多次修缮、不断扩建的痕迹。前檐及梁垫处使用了斗栱。法堂斗栱采用江南清末民初江浙一带建筑中常见者,为出七参凤头昂式斗栱。


天王殿天王殿为宣统三年(1911年)建,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通面宽17.77米,通进深10.62米。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各间开间宽度不等,逐间递减。当心间宽度与次间之比接近3:2,仍留有宋代建筑布局的遗痕。进深方向当心间采用七檩前后廊类型的抬梁式构架,用四柱。彻上露明造,前后金柱间作七架梁。前后廊部作双步梁。次间及梢间添加一中柱,将七架梁换成两段三步梁。上檐椽架长度各架不等,但大都在1.2米左右。五架梁及下檐与上檐顶部蜀柱间的双步梁、下檐穿插方皆用月梁,上下各层梁间施带有雕刻成花篮形大斗式驼墩,富有装饰性。七架梁与随梁方之间施隔架科,隔架科的木雕尤为考究。另外在下檐柱外部还有向前挑出的牛腿,上承挑檐檩,以托屋檐,牛腿本身也作了浮雕人物故事加透雕花卉,这种做法常见于清代江南建筑。此殿前下檐和上檐四周皆施斗栱,明间作平身科四攒,次间和梢间皆三攒,平身科皆为一斗四升重栱造,柱头科自大斗中挑出带有雕刻的异形构件,直至挑檐檩下,与牛腿上的花篮形斗栱相交后继续挑出,至檐椽头。


唐代经幢两座唐代经幢保存完好,置于天王殿前,东侧者建于开成四年,由幢座、幢身、幢顶组成,八边形平面,幢座采用须弥座式,束腰部分每面做一壸门,内雕一佛像,座顶刻仰莲及卧龙,幢身刻陀罗尼经,幢顶于飞檐上覆一带云纹的顶盖,其上应有宝顶,已缺失。这座经幢,比例匀称,造型古朴。此幢原藏宁波慈城普济寺。西侧的另一座经幢也为唐幢,建于大中八年(854年),也为八边形幢,但比例造型不如前者。此幢原属鄞县永寿庵。据《鄞县志》载,“此幢本刻尊胜经”现字已漫漶不清。


▲保国寺(图源中国宁波网,仅用于学习交流)


匠心遗珍,影响深远

当宋元时期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时,宁波地区的宋代佛寺建筑也对日本及韩国的佛教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保国寺大殿作为现存唯一的该时期实物遗存,对比同时期的日本木构建筑遗产,特别是禅宗样建筑式样,在建筑式样、梁架结构、细部装饰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对比保国寺大殿同时期的韩国木构建筑遗产,尤其是柱心包建筑式样,其斗拱布置方式也有诸多共同点,带有明显的中国宋代区域建筑特色。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负责人徐学敏说:“明州本地的工匠甚至直接参与建造日本寺院,日本奈良东大寺就是其中一例。”


保国寺的寺院建筑布局,完整地保留了“山门—佛殿—法堂—方丈”这一传统格局,对日本佛教建筑影响深远。因此,保国寺大殿堪称浙东地区木构建筑文化影响日韩的实物例证,是11世纪东亚建筑文化交流圈建筑营造技艺的杰出典范。

▲保国寺远景(图源宁波市人民政府,仅用于学习交流)


保国寺大殿从建构到装饰、从整体到局部甚至细节,都无声地向我们传递着它所属的时代印记,同时也见证了宁波先民的智慧。通过这些模型,我们可以近距离全面地欣赏古建筑以及解决保护、研究等问题。


图文来源:网络,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宁波博物馆,中国宁波网天东南古建整理发布。

微信来源:天东南古建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也欢迎把此文章推荐给你的家人好友



— END 

来源:天东南古建

声明:本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有出入以真实情况为准,本公众号不对因使用本文章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最终解释权归本公众号。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建筑史学
关照建筑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学科研究前沿和传统文化视野,回应建筑史、建筑遗产保护及建筑史学研究当代被忽视,抚慰建筑史与建筑学术的伤痛,弘扬以建筑史与古建筑研究为主脉的中国建筑原生学术研究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目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