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周立新
据Nature新闻报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简称CERN)发起了一个新项目——即将反物质从CERN运送到其他实验室。这是首次给反物质“搬家”,而且他们计划用一辆卡车运送。除了在CERN内部转移,他们还要送到欧洲其他实验室,这意味着世界上“最危险”的物质将出现在欧洲的马路上。将比核聚变还危险的反物质带出实验室,这多少听起来很有些“骇人听闻”。
了解反物质,要从物质说起。物质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这些粒子通常被称为基本粒子。同时被定义的还有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反物质,顾名思义,一切都和物质反着来,反原子由反质子、反中子和反电子构成。与原子相比,它们的质量相等,携带的电荷相反,内部磁场也相反。自然界中常见的是物质,反物质并不常见。目前,随着对粒子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逐渐丰富,而对于反物质的研究,由于其稀缺性和诸多其他困难,研究过程更显得困难重重。但是,开展反物质的研究对人类认识世界非常重要,这也是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的原因。
当物质和反物质相遇,随即发生“湮灭”,这是一个由质量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原有物质形式消失成为纯电磁辐射,当然也有可能产生其他的粒子—反粒子对,例如,在高能状态下,质子和反质子湮灭后可能产生介子和中性介子。湮灭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依据质能方程E=mc²计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约为1.5万吨TNT当量,一颗典型的氢弹爆炸的能量达到几百万吨的TNT当量,而6克反物质湮灭产生的能量足以毁灭一座大型城市。
物理学家开展反物质研究的目的必然不是想毁灭地球,就像研究核反应的初衷也并不是为了制造武器。反物质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粒子,湮灭产生能量是它的客观现象,而研究它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利用,也是为了保护人类。特别是,科学家希望通过对反物质的研究窥探到宇宙大爆炸初期世界的状态。
宇宙大爆炸发生几个微秒后产生了极端高温高密的退禁闭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此时存在数量相当的正粒子与反粒子[1],随后迅速反应生成强子。理论上讲,这时正粒子和反粒子应该湮灭。然而,由于某种未知的机制破坏了正反粒子的平衡,物质留下来形成了我们目前所见到的世界。反粒子哪去了?宇宙中的对称性似乎没那么严谨了。
关于反物质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98年,德裔英国物理学家Arthur Schuster以Potential Matter-A Holiday Dream为题在Nature发表文章,首次提出了反物质的概念。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Philip Anderson通过带有磁场的探测器观测到了来自宇宙射线的正电子;1955年Emilio Segrè 和 Owen Chamberlain 等[2]在美国伯克利的回旋加速器上发现了反质子,他们分别获得了 1936 年与 1959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发现反物质后,科学家们一直尝试在地球上制造反原子。终于,1995年,CERN的ATHENA和ATRAP实验首次成功制造了反氢原子(由一个反质子和一个正电子组成);到了2010年,他们已经可以将反质子的寿命控制到172 ms[3, 4];2011年,反氢原子的寿命延长到1000 s[5]。目前,反质子的储存记录是405天。这一切得益于磁阱(如Penning阱和Paul阱)技术的使用,它能够使粒子处于悬浮状态,从而杜绝与容器壁接触发生湮灭的可能。这也是本文提到的反物质可以“转移”的技术前提。
如何理解磁阱?在学习量子力学的时候,“一维无限深势阱”的字眼频繁出现。我常常想,这是怎样的一个“阱”,要多深才能称之为无限深,要多大的势能才能足够称之为“阱”,百思不能将其具象化。我也常常想,为什么一定是“阱”,是否可以是“篮子”或者“盒子”呢?“阱”,多以“陷阱”成为一个词出现,所谓陷阱,可以是地下挖的深坑,也可以是放在地面的“老鼠夹子”,也可能是触发即可吊起猎物的网兜,总之陷阱是与猎物之间的关系是,猎物一旦“掉入”陷阱,就会进入一种状态,一种失去自由、身不由己的状态,物理学称之为“束缚态”。这里,反物质可以看作“猎物”,而能够限制反物质的陷阱就是“磁阱”。区别在于,磁阱由磁场构成,在磁场作用下,反质子被“困”在真空舱(或瓶)中,保持相对独立状态。
有人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粒子的这场必需的“出走”呢?是实验精度的需要。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粒子加速器就是反质子的诞生地,各项实验在中心开展顺理成章,但是,周围背景磁场干扰了结果的准确度,于是科学家有了更换实验地点的想法。更换实验地点会显著提高精度吗?相比较而言,大约能将精度提高100多倍。
是否可以考虑换个地方重建一套装置呢?有人估算过,一克反物质的价值是62.5万亿美元,生产反质子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以欧洲当前取暖都很困难的现状,大概即没有电力供应,也没可能拿出多余的经费建造新的设施。
正式开始运输反物质之前,为了考察实验的可行性,科学家们用质子做了个预备试验。为什么选择质子作为“替代品”参与实验?一则“反质子”真的很贵,不好随便浪费;二则因为质子和反质子的性质相似,如果质子可以成功转运,那反质子也可以。区别大概就是反质子运输要求的条件会苛刻一些。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物理学家Christian Smorra说:“如果你可以用质子做这件事,那么它也可以用反质子做。唯一的区别是,你需要一个更好的真空室来容纳反质子。”
BASE-STEP项目中承载质子的“转移设施”在吊臂下离开实验大厅。图片来源:CERN
BASE-STEP项目中承载质子的“转移设施”在吊臂下落入卡车。图片来源:CERN
转场结束,绿色信号表明70个质子还“活着”。图片来源:CERN
参考文献
[8] https://www.symmetrymagazine.org/article/antimatter-on-wheels
本文2025年1月16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返朴 (物理学家要给反物质搬家,总共分几步?),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 扩展阅读
中国小伙反直觉发现登Science:从基础光学公式找到神奇应用 | 返朴
科学之道可一以贯之——评曹则贤科学教育“一”字系列丛书 | 返朴
袁岚峰对话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David Gross
风云之声
科学 · 爱国 · 价值